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看复习备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这几年高考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高考的模式、高考的内容、试题的结构及考查的目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三后期复习备考呢?本文从分析上一年的高考试题入手,通过分析上一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考查内容考查目标,把握新高考命题的风格和动向,并贯穿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和对高中教学的指导,历年的高考试题都有其传承性、稳定性。2013年是重庆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新高考。认真分析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把握新高考试题的风格和试题考查的新动向对于2014年高考后期复习备考,特别是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2013年重庆历史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并就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的统计和分析
选择题:对纯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占三分之一,有1、2、3、11四个小题共计16分,其中最偏、最难的是11小题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内容;对学生纯阅读能力考查占六分之一,有4、5两题,共计8分,读懂材料就能完成;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查占三分之一,有7、9、10、12题,共计16分,这四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与新材料结合,分析材料、甄别选择项,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是能力要求最难的;运用新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占六分之一,有6、8两小题,共计8分,这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基础观点、主要矛盾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题:第一,阅读能力考查,即通过阅读材料,提炼、概括或归纳材料的观点或大意,即根据材料作答有13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一、二小问;第二大问;第14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一小问;第二大问的第一、三小问;第三大问的第一小问;两大题共7个小问,共计24分。第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有13大题第一大问第三小问;第14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二小问;第二大问的第二小问;第三大问的第二小问,共4个小问,共计18分。第三,综合能力的考查,13、14大题的最后一问,共计10分。
二、2013年重庆高考试题的特点
1.在平稳过渡保持试卷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根据重庆中学历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以能力立意为基准,通过引用新材料,创设情境,强调引导学生根据史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较好地实现历史三维目标的考查。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试卷既突出重点,又兼顾知识覆盖面。试题设计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知识考查与情境设置兼顾不同版本的差别,同时试卷覆盖必修和选修六本教材。
3.试卷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体现借史启智、以史为鉴。
4.史观统领,试卷注重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根据新的史学观分析、认识历史现象。
三、2014年高考历史后期复习备考的想法
1.把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平时的历史教学中。
首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科特点,提高学科能力。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不是在高三备考中短时间能具备的,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更新理念,变革教学方式,加强问题教学和材料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讲解,深化教材的重点知识,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通过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强化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学生以新的视角思路,观察思考问题和解析问题,突破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
其次,培养正确的历史意识。一是引导学生正确感知历史,即回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去,融合几个模块的相关内容,摒弃思维定式,对历史问题进行真实的认知和思考。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历史地思考问题,即用发展的眼光思考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弄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三是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即联系现实思考历史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分析,从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从而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功在平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在历史教学备考中重视课标、考纲、考点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新问题就是高中历史教材一纲多本、以纲为纲。这个纲就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初次迎接新高考,许多老师纠结于新教材多个版本,高考到底是怎么考的问题。其实,现在看来,课标、考纲、考点是解决我们困惑的最好方法。钻课标、研考纲、抓考点是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的目标、方向,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对课标的学习研究,历史教学才能有的放矢,“避轻就重,抓大放小”,才能准确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做到既有进度又有效率。在高考备考中只有重视对考纲、考点的学习研究,才能解决新教材多个版本的困惑,才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准确把握教学难度,从而取得好成绩。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在进一步深刻领会课改目标和高考方案、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历史高考试题的导向,对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的考量,而不是对已经过去的高考试题亦步亦趋,并据此制订出符合高考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复习方案,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阅读、判断、思考和表述,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认真研究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大力加强必修与必修、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认真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取长补短,高效使用教材进行复习教学。
3.后期复习通过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适应新历史高考的不二选择。英国历史教育学家蒂姆·洛马斯说:“要了解(材料)所提供的证据,需要对那个时代的境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掌握证据的意义和提出正确的意见之前,需要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没有对历史本身的认识,是不可能正确处理证据的。”新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淡化识记类型知识考查,但是完全忽视基础知识的识记又是万万不可的。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完全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在高三后期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搞清“是什么”,还必须明白“为什么”、“怎么样”、“说明什么或还有什么”。最好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多引导学生采用概括、图示、列表、比较等方法掌握历史知识,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比如教师可指导和督促学生打破教材已有的体系,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加强历史特定时段即中外历史的几个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史实体系的构建,全面把握这几个社会转型期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2013年重庆高考试题中材料题13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14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第三大问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三个题都是考查社会转型时期相关史实,分值比重很大。
4.后期对学生备考的心理辅导、复习策略和考场答题策略指导。
高考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及心理素养综合素养的考查,其中,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取胜的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在知识的识记、习题演练及模拟考试中,对于学生出现焦虑、烦躁、丧失信心等心理问题,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调整复习节奏,改进复习方法,指导学生调整复习策略,搞好错题研究,做好规范答题。客观分析失分原因。另一方面,利用课间多与学生交流,通过自身或以往学生的备考经验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以便让学生随时保持从容自信,以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后期的复习之中,从而为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元强.大渝特邀名师解析—2013年高考[DB/OL]腾讯·大渝网2013.6.8.
[2]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6.1.
[3]李光华,胡业林.考试改革问题及对策建议—关于中小学升学考试改革的调研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
[4]武俊.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园·教育科研,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