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美 需要“目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美 需要“目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陈美“红色激情”旋风的飙起并非空穴来风。她的天才并不在于阐释金曲,而是对小提琴艺术进行了全新注解,制造出适合新世纪音乐消费时代的小提琴音乐。

2008年4月6日下午,伦敦天空湛蓝,身着祥云图案服装的陈美看起来很精神,在南岸中心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与在这里庆祝奥运火炬到来的演员进行简短照面后,陈美便手擎火炬跑向附近的滑铁卢大桥。奥运会前的伦敦火炬接力,把这位当年在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华裔小提琴家又拉回到观众视线前。

回溯到10年前,1998年4月14日,陈美“红色激情”演奏会在首体举行。纷至沓来的人群造成了小小的交通拥堵,大幅宣传海报上赫然写着“美的诞生不需要定义――四根琴弦上进行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一袭豹纹长裙,曳地轻垂,束腰,瀑布般倾斜而下的黑发,黝黑的南洋女子模样。在熔金般的地光中、在四位白色面具卫士的护卫掩映下,陈美被缓缓托起。小提琴长于表现温柔哀婉的细腻情感,而陈美的小提琴则充满了动感,音乐不是从弓弦上奏出的,而是从她周身流淌出来,音乐内外遍布热情的动力。在古典与流行之间、传统与前卫之间、欣赏与消费之间,让人耳目一新。

陈美的音乐之路始于古典。她生于新加坡,4岁时移民英国,已学了1年的钢琴,5 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0岁即登台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并一鸣惊人。按理说陈美理应乖乖沿着音乐神童的道路走下去,成为莫扎特与贝多芬的第几代的出色的阐述者,但她不愿意这样,她要在古典音乐殿堂里杀出一个流行来。

20世纪末古典音乐虽未式微,但也越来越曲高和寡,与大众隔膜。流行音乐却越来越生命旺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接纳。音乐不再是精神体操,而成为人们口中咀嚼的口香糖。帕瓦罗蒂和亚当斯、斯汀等流行歌手同台,伦敦交响乐团奏出摇滚曲,古典大师梅纽因、帕尔曼笔下流出爵士乐,雅尼的出现……

于是在1995年,EMI旗下的陈美操起了两把小提琴。一把是1761年出产的珍贵意大利瓜达尼尼提琴,用来演绎贝多芬与巴赫;另一把是白色ZETA电子小提琴,古怪如同橱窗里的玩具,这就是陈美的新式武器了。用它重新演绎的巴赫庄严肃穆的管风琴乐章,立刻变成了一曲豪放热情的现代流行乐。陈美如流行歌手般满场奔走。让观众们从听音乐变成了看音乐。面对四面八方的质疑:这到底是在阐述“流行”,还是“新派古典音乐”?陈美却不认为同时在音乐的两条道路上并行有什么冲突,“在一个作品中,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你同样能够体验丰富和微妙的情感变化。当我在一个国家一年巡回演出两次时,一次是演奏流行乐,一次是演奏古典乐,我非常高兴看到在古典乐的观众席里有不少穿着T恤衫的年轻人,那些看过我演奏流行音乐的人”。

陈美的出现让新潮青年们热血沸腾,更让古典音乐拥趸为所谓的“离经叛道”扼腕叹惜。“比古典的新,比流行的强”――乐评家给陈美的评价十分实惠。与其尴尬定位为古典音乐家,说她是“艺人”更确切些。她在舞台上的煽动与激情给予观众的是另一种音乐的亢奋,无法将她与古典小提琴的倾诉相提并论。而且,此后以陈美为楷模者不在少数,不仅摇滚了古典,更把摇曳身姿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