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拍脑袋城市化拉不动内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拍脑袋城市化拉不动内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杨小刚

近来,各界对于以投资拉动GDP的增长方式多有批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从长远看,还是要从投资增长为主转到以内需拉动增长为主。至于如何开启内需之路,药方各不相同。

其中,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应加速城市化,只有城市化运动,才能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创造需求,带动更多的投资需求、购买需求,才能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似乎只有城市化,才算找到了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增长的“金钥匙”。

每每看到这些经济学家在书斋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城市化运动方案,我的头皮就一阵发麻。

试问,这些房子谁拿钱来造?造好之后,农民买得起吗?进城之后,有这么多工作岗位吗?政府愿意出钱覆盖所有这些人的社保和医保吗……城市化是个漫长和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是建立在自愿和水到渠成的基础之上,任何人为的拉动和驱赶,都可能后患无穷。

不可否认,城市的规模和集约效应,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生活相对比较方便,但真正的城市化,首先是建立在生产需求基础之上的,没有工作岗位,没有生产带来的就业需求,所谓城市化拉动内需就是无本之木和空中楼阁。

在我国,城市就业压力本来就异常严峻。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失业率为4.3%。如果按照中国社科院的调查计算,失业率为9%以上,那么城镇总失业人口应在2000万左右。加上往年没有就业和每年新增100万左右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有900多万需要就业。农民工大概有3000万左右失业。

根据以上数据,一共加起来,中国目前有近6000万人面临就业压力,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在这个现实基础上,有人提出,未来10年,中国城市化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5%,还要有2亿农民进城,平均下来,每年有2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85%的城市化水平,未来还有4.5亿的农民进城。

对于这些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并让世界友人感到惊奇的数据,在我看来,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酝酿成为一场灾难。如果户籍制度没有消除,有效就业岗位无法跟上,社保体系没钱埋单,房价居高不下,城市管理效率低下,那么代表现代文明的所谓城市,或将沦为穷人的梦魇和贫民窟。

有人认为,推进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其实,本质上,城乡差距并不在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而是制度和经济利益的问题。无论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是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利益差别,都是人为的制度把一个国家的公民分成了两类不同等级的人,享受不同的社保、医疗、教育等福利待遇,有着不同的上升机会,这才是城乡差距的本质。要说城乡贫富差距,城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要比城乡差距大得多。

有个事实可以对此做进一步的证明。就在一些经济学家大力提倡所谓城市化的时候,在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一些已经进入城市,拿着城市户籍的市民,还在想方设法回到农村户口。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发达地区的农村户口,在社保和福利待遇上,跟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但因为它们在郊区,随着城市的扩张,他们可以利用农村户口获得更多拆迁补贴。在这里,所谓农村与城市,已经没有区别,真正区别的是经济利益。

所以,如果想真正为农民着想,想缩小和抹平城乡差距,想通过农民来扩大内需,那么,倒是有几件实在的事情需要马上去做,而不是幻想着若干年之后的所谓全民城市化。

首先,在一些中西部和偏远山区,因为缺地少水,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宜人居住了。对这些农民,政府需要尽快想办法把他们搬迁出来,适当安置和补贴,并且进行就业培训,给他们寻求另外的生存空间。这些人都安置不了,不要奢谈什么城市化。

其次,梳理和规范好基层政权,真正做到“多予、少取、放活”,多给农民一些休养生息的空间。

第三,在农民的增收方面,还有巨大空间可做,比如给农民的补贴还可以再提高一些,农产品价格还可以高一些,支农资金增幅可适当大一点。

第四,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割据和公民天生不平等,需要取消,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有自由流动和迁徙的权利。这个前提不解决,所谓的城市化,就没什么意义。只有这个障碍消除了,所谓市民与农民,只不过是个自由选择的结果。

第五,户籍制度消除之后,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受教育的机会,就应跟城市居民一视同仁。甚至,农村的免费义务教育,也可以延续到高中阶段。

我想,政府可做的基础工作还很多,等这些工作都做好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没后顾之忧了,或许就能买也敢买东西了,内需也就拉动了。所谓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也就不会有这么大了,即使有些差距,也是建立在自愿选择基础之上的。那时候,你喜欢城市的繁华,就去做城里人,喜欢乡下的宁静,就去做乡下人,没必要去为了所谓的城市化而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