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途径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实际。“解决问题”随着教材的逐步更新赋予了新的内容,因此有了更多的内涵。它是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最好体现,所以成了数学与实际紧密联系的纽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往往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正好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正确理解乃至顺利解决问题,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一、发展学生语言表述,加强数感的形成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可见,数感的培养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说极其重要。
然而,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无非就是与一些数字打交道,对数学的表述经常是不注重甚至是不完整的。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用词的准确能够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跟踪、引导。特别是用词的准确性。有时一字之差就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如:8×7是7个8相加,而很多学生经常说成7个8相乘。第三,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说完整句,例如"草地上有9只黑羊,8只白羊"学生一般会回答黑羊多1只,白羊少1只,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引导用"谁与谁比"的句式来规范学生的语言。这样一引导学生就能马上纠正自己的错误,改成"黑羊比白羊多1只""白羊比黑羊少1只",久而久之,"比"的意识就会逐渐加强,也会慢慢理解,隐藏在其中"求多用加、求少用减"的数量关系。
二、要求学生能用准确、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述图意,并准确找出条件、问题
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重视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单位名称和数学术语,让学生清楚地表达数量关系变化过程及变化内容。
新教材中新增加了许多图文并茂的题型,更直观、更有趣。解决了学生识字量不多、阅题能力低的困难。但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会出现看不懂图意,不能很快搜集出图中所反映的数学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将图转化成数学语言表述题意。如
让学生练习之前不如花点时间让学生把图意表述清楚。找出题中提供的两个条件“一共有6条鱼,游走2条”及问题“还剩几条鱼?”在这样训练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深一层的发展。对数学会产生更大的兴趣。而慢慢克服畏惧心理。
三、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谓“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其二是理解题目列举的数量关系。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解的根本保证,
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习惯,尤其在低年级中更为重要。
所以,我在教学中提出读题三步法
第一步"海读",就像大海一样将所有的东西容纳。通读题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量每一个图。只要题目中有的决不看漏、读漏。第二步"减肥法",有些题目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要引导学生读完一遍后,精读一遍,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用笔将文中多余的文句、词语删除掉,留下题中最有用的字眼和数量关系。抓住主要矛盾,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答的能力。第三步"裁员精减法",经过两个步骤之后,题目更简短,更明显,但有些数量是没用的。因此要求学生在第三遍读题的过程中将这些数量找出来。
四、应用“比较法”,训练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究竟什么是比较法呢?比较法是一种识别事物异同的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善于分清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应用“比较法”,从一组题型中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例如以下一组题,(1)超市每天卖出5箱饼干,卖了4天,商店一共卖出多少箱的饼干?(2)超市有20箱饼干,卖了4天,每天卖出多少箱的饼干?(3)超市有20箱饼干,每天卖出5箱,可以卖几天?通过这样与组有联系的题目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1)和(2)、(2)和(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更深刻地理解乘、除之间的联系。
五、灵活应用“综合法”,概括各种类型的知识特征,以“不变应万”
分析与综合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其它一切思维方法的基础,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累积知识,让学生在寻求解法的过程中,掌握各种解题思路。在沟通的过程中,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综合、概括乘、除、加、减各类题型共有的特点。以不变的知识应付千变万化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