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月”新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月”新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阴阳,是“日月”二字文化义的核心。日月、阴阳、男女,由天地至于人事,这是章太炎训“日月”为“内外”的基础。《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在特定的语境中,章氏训“月”为“外”,而“月”与“外”两者并不是完全等同,所以不能说是同字。

【关键词】日 月 内 外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25-02

《说文》:“外,远也。卜尚平旦,今夕卜,于事外矣。,古文外。”《笔记》云:古来说外者皆未确。外实古月字,外、月声近,去声读外,入声读月。月之于外犹日之于内。何以日月可引申为内外。日行黄道内,月行黄道外。“姬姓日也,异姓月也”,日月即内外也。《史记・田传》:“在日月之际”即在内外之际也。①

章太炎训《左传》及《史记》的“日”“月”为内外,是异于历来训诂的新说,此说基于相当特殊的文化义,请试为疏证。

《易・系辞》:“一阴一阳谓之道。”什么是阴,什么是阳?《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又:“月,阙也。大阴之精。”② 又:“,日之出入,与夜为界。从省,从日。”又:“夜,舍也。天下休舍。从夕,亦省声。”远在有文字之前,人们就发现有昼夜之分;很快就进一步发现,之所以有昼夜,是由于“日之出入”,而且日入之后又有月出。从造字看,也是先有“日”、“月”而后有“昼”、“夜”。日月是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两大天体,当时人们的认识还是很朴素的,更多的是直观的感受,日光明耀于昼,故谓之阳,月光淡泊于夜,故谓之阴。以日月为阴阳,这就是二字文化义的核心。

这个核心义又衍生出十分丰富的其他的意义。一是天阳地阴。《说文》:“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即《尚书・泰誓》所谓“惟天地乃万物之母”也。《说文》:“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天称阳者,如《吕氏春秋・有始》:“天地有始。”高诱注:“天,阳也。”又如《周礼・春官・神仕》:“致天神人鬼。”郑玄注:“天、人,阳也。”天可称为阳,阳亦可训为天。如《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孔颖达正义:“阳,天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天为阳。”一是地上南阳北阴。《战国策・秦策》:“天下阴燕阳魏。”鲍彪注:“阳,南。”《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南距阳荣。”李善注:“在南曰阳。”这是以南为阳。《战国策・秦策》:“天下阴燕阳魏。”鲍彪注:“阴,北。”《后汉书・班固传》:“其阴则冠以九。”李贤注:“阴,北。”山水亦分阴阳。《说文》:“阴,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又:“阳,高明也。”段注:“不言山南曰者,阴之解可错见也。”《谷梁传》:“水北为阳,山南为阳。”范宁注:“日之所照曰阳。”山水常依傍,水之南为山所遮挡,故水之北为阳。移于人,则以男为阳、女为阴。《易・系辞》:“男女精。”李鼎祚集解引干宝曰:“男女,犹阴阳也。”

日月、阴阳、男女,由天地至于人事,这正是章说的基础。中国的宗法制度,男曰内,女曰外。《尔雅・释亲》:“母之考外王父,母之妣外王母。母之王考外曾王父,母之王妣外曾王母。”故月有外义。章氏以天文释之,盖其据之一而已,至于日月、阴阳、男女、宗族,料鲁迅等人皆知,故不言。

上述的文化义深刻地影响了造字、造语。

从文字看,外与月有交集替代之例。“外”字从“夕”,《说文》:“夕,莫也。从月半见。”甲骨文夕、月多通用。“间()”字,《说文》:“,也。,古文。”段注改“”为“”,云:“此篆各本体误,《汉简》等书皆误,今正。与古文恒同,中从古文月也。”按,段改是,古文“恒”字“月”作“外”。《说文》:“恒,常也。从心从周,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古文恒从月。《诗》曰:‘如月之恒。’”考之甲骨文,恒正从月,作“ ”等形。后世唐岱岳观碑作月,《龙龛手鉴》:“,古文月字。”《金石文字辨异》:“乃武后新出字。”武后造字看来也有所本:“出”与“外”义相近,外,月也,乃于“匚”内易“月”为“出”。

从语言看,日与内、月与外古音近同。字从日,亦从内声作,是古音日与内近。日与泥、内同音,故知其在泥纽也。“入”之声今在日纽,古文以“入”为“内”。《释名》:“入,内也。内使还也。”③ 月,入声疑母山摄合口三等字;外,去声疑母蟹摄合口一等字。月、外韵、纽悉同。《左传・成公十六年》:“吕梦射月,中之。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其“日”、“月”,杜预无注,今或以为比方,④ 实昧于其义,当依章说。至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其中日、月二字,三家无注,后人或解作帝、后,单就解读文本,这一解释似无不可,细寻文意,则似嫌泥,不如章说融通,日,外也,外者,即太史公所谓“外戚”。

黄侃云:“月与外古同字。”⑤ 说当本于其师。按,在一定的语境中,“月”可以训外,但是两者并不是完全等同,所以不能说是同字。

注 释

①章太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8

②大徐本作“太阳”“大阴”,小徐本作“太阳”“太阴”。按,疑皆当作“大”,其时“大”“太”盖尚未分化。

③章太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国故论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0

④李梦生撰.左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⑤黄侃.说文笺识四种・说文同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参考文献

[1]〔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徐铉校定)[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曾运乾.尚书正读[M].北京:中华书局,196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甲骨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