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SWOT分析的长乐纺织业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长乐纺织业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长乐是我国第五大纺织工业重镇,但受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纺织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采用SWOT分析法,对长乐纺织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其中优势包括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资金优势,劣势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机制不灵活、新时代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机遇包括中国加入WTO、福州迎来“五区”叠加机遇 ,挑战包括响应国家号召“去产能”、纺织品贸易环境逐步恶化、国际社会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关键词]长乐;纺织业;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064-03

[作者简介]华雨晴,女,汉族,福建人,本科,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通讯作者]陈钦萍,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长乐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SWOT分析”(项目编号:201413762011)。

一、引言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众多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成本上涨、订单减少、耗能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走出困境,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福建长乐市作为我国第五大纺织工业重镇,有着完善的纺织产业体系,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长乐纺织业承受着发展压力,但作为福建第一个千亿产业集群和长乐市主导产业,长乐纺织业必须寻找发展的突破点,借助“一带一路”、福建自贸区建设等政策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目前关于纺织业内容研究较为丰富,有针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从国际视角探讨提升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有针对纺织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研究[2-3];有从区位角度研究纺织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探讨区位空间的重要性[4]。由此可见,纺织业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可知其重要性。长乐作为全国三大百万纺纱基地之一,对我国纺织业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因此学术界关于长乐纺织业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新闻报道,学术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长乐纺织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纺织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长乐市纺织业发展概况

纺织工业是福建长乐的传统产业,自沿海经济开放以来,福建鼓励、引导多种经济成分的纺织企业发展,致使三资、民营、乡镇纺织企业逐步与日俱增,逐步成为福建纺织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据统计,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5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395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0%,但同比减少了87%,增速有所回落。“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估计在9%左右。可见,长乐纺织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工业系统中均处于较好水平[5]。长乐纺织业主要由化纤、棉纺和经编业三类组成(见表1)

如表1所示,三大主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220家,龙头企业有恒申合纤、景丰科技、祥锦实业、新华源纺织、鑫东华纺织、锦源纺织等。从财政收入看,入库地方税收共207亿元。2015年纺织业入库地方税收326亿元,同比减少1057%,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可能原因在于长乐纺织价格相对浙江等地没有明显优势,原料价格、劳工成本也逐步提升,纺织业出现一定的困境。

三、长乐市纺织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

一是立足对台优势。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辖境东l台湾海峡,长乐市立足区位优势,积极促进与台特色交流,在经贸交流合作中,取得良好成效。长乐纺织企业充分利用台湾纺织业在设备、技术、原料等方面的优势,引进先进设备。近两年来,长乐为了加快纺织产业智能化生产,先后引进台湾经编、印染等先进设备500多台。二是产业集聚优势。长乐市是福建省第一个千亿产业集群,在原有金峰经编、松下花边、江田棉纺等分散产业板块和经编花边园区的基础上,按照“三城三群”规划理念,形成了“航空港工业集中区”、“滨海工业区”和“闽江口工业区”三大纺织工业集中区。通过集群方式,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据统计,长乐纺织企业通过集中采购、协商定价、原材料本地消化等措施,集群内的企业生产成本要比集群外企业生产成本低5%~10%。

2产业基础优势

纺织业是长乐传统的优势行业,经过30多年的培育与发展,纺织企业从小到大、产业从弱到强,积累了投资、生产、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经验,在资源分配、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了一条适合产业发展的路子,形成了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产业永续发展的机制。长乐市已形成了化纤、纺织、织造、染整、服装等完善的产业链,是我国纺织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长乐纺织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作为传统势加工业,长乐纺织业已形成门类全的纺织产业体系,产业内部衔接良好,拥有较大的市场,还具备相应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3资金优势

长乐纺织企业形成了兼有合作制和股份制双重特征的股份合作制模式,或者上下游交叉投资、跨行业投资,民间资金进入产业资本的渠道宽,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随之增强。长乐民间资本活跃,为纺织业发展注入新的能量,民间资本主要包括海外长乐、域外长乐及本土长乐三块资金,其中海外资金则是推动长乐纺织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资金优势的基础上,长乐能够引入技术先进的纺织设备,提高纺织生产率,进而创造更多的劳动财富,进一步提高长乐纺织业的发展水平。

(二)劣势(Weaknesses)

1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长乐纺织业在全国发展较为迅速,但近年来产业结构不合理依然是关键问题。一是行业发展问题,由于历史原因,长乐纺织业主要是集中在棉纺经编等层次较低的行业上,附加值较低,难以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二是长乐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以乡镇家庭企业为主,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有所扩大,但依然偏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以传统家庭式经营为主流,制约了企业成长。

2企业管理机制不灵活

长乐纺织企业以家族式企业为主,以长期累积经验为指导,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管理。这主要由于家族式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经营管理机制较为单一,不能依据市场变化随时作出反应,缺乏生机活力。同时,由于家族式企业规模较小,在技术开发、管理方面不能够适应国际纺织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市场的预测,有效供给不足。

3新时期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纺织行业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定废弃物及噪声四个方面,其中废水则是对环境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排物。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国家对于环境要求相对较低,随着国家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最早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再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无不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因此,在新的时代下,纺织行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环境的挑战,这必然会使得纺织行业遭受一定的环境成本损失。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加入WTO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纺织产品进出口配额取消、关税降低,给予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在同一个水平上,这无疑对于纺织业而言是一个利好的发展机会。长乐纺织业依托产业区域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WTO带来的优惠政策,为长乐纺织出口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长乐把握机遇,找准定位,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2福州迎来“五区”叠加机遇

在“十三五”期间,福州迎来“五区叠加”,即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国家级新区。“五区叠加”也给长乐纺织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有利于长乐纺织产品出口。

(四)挑战(Threat)

1响应国家号召“去产能”

迫于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内外需求降低,产能过剩、库存压力问题日益突出。据报告显示,全国576%的纺织业认为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6]。如何处置大量 “产能过剩”也是长乐纺织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因此,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纺织业面临着改革的压力。新时期“一刀切式”去产能的方式不复存在,应采用提高技术或环保标准的方式引导产能出清和产品结构升级。

2纺织品贸易环境逐步恶化

2003年的《伊斯坦布尔宣言》掀起了一场阻止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浪潮,要求WTO对中国纺织品继续实行配额管理。虽然WTO对该宣言的要求不作出肯定,却已有多个国家签署了这份协议。而2005年1月取消了纺织品配额之后,各国预计未来纺织市场可能发生变化,继而发生50多个国家近100个纺织服装贸易协会,要求世贸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国际对中国纺织贸易的偏见一直持续至今,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形势较为紧张。由此可见,中国纺织品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愈来愈严峻,如何突破国际对中国纺织品的抵制,任重道远。

3国际社会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目前国际社会形势演化愈发复杂,不可控因素逐渐增加,如2015年12月美联储采取加息策略,2016年6月英国公投离开欧洲等都影响着国际社会经济的运行。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美元加息促使中国大量热钱外流,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雪上加霜。英国脱欧促使欧洲经济一落千丈,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国,必然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影响着上游的有效供给。

三、总结

长乐纺织业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产业结构转型、成本提升、技术改M、生态环境需求等,都预示着未来纺织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突破重围,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有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让产业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徐剑明.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2(1).

[2]张倩男.基于低碳经济的广东省纺织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企业经济,2013(8).

[3]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解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8).

[4]张燕. 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纺织行业去产能[EB/OL]. http:///20160613/n454120064.shtml.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