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斯科顿的标记理论看高等教育对外资企业中国员工语码转换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斯科顿的标记理论看高等教育对外资企业中国员工语码转换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一直得到很多研究领域的重视。很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语码转换,研究的背景也各不相同。本文旨在从社会动机的角度,以外资企业为背景,探讨其双语中国员工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主要以迈尔斯・斯科顿的标记理论(Markedness Model)为理论框架,根据标记程度讨论外资企业双语中国员工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斯科顿的标记模式(Markedness Model)为语码转换研究提供了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试图解读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从很多方面看,斯科顿的标记理论与冈泊兹(1982)提出的“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和“喻意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颇有相似之处,然而斯科顿在她的标记理论中更强调言语参与者作为主体对语码转换的理性选择,言语参与者试图在交际过程中通过选择语码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

斯科顿把语码转换分成有标记语码转换和无标记语码转换,同时她认为每个言语参与者都具备内在的“标记性尺度”,说话者凭借该“标记性尺度”判断使用更具标记性的语码或是不具标记性的语码。斯科顿的标记理论模式还提出了“权利和义务”(Rights and Obligations)这个概念,它指的是谈话参与者在一个社会的任何形式的会话中互相所持的态度和互相所能期望的东西。“权利和义务”也可以理解为“准则”,即一个社会团体建立起来并加以维护的行为规范。

根据斯科顿的“标记理论模式”,语码转换可划分为下列四类:(1)连续无标记转换。当谈话语境中某个情景因素发生变化时,说话者会启用新的一套无标记的“权利和义务”来顺应言语环境中的变化;(2)语码转换本身作为无标记选择。说话者希望通过语码转换的这种语言形式找到双重身份的认同感,在这类语码转换中,如果交际者不转换语码反而被视为违法了该交际群体内部的规范;(3)语码转换作为标记性选择。说话者有意启用一套标记性“权利和义务”,使用标记性语码,以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4)试探性语码转换。当交际场景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利和义务”冲撞时,交际者不确定在该语境下何种“权利和义务”是无标记的,因此交际者会试探替使用可能符合对方“权利和义务”预期的语码,最终可能找到符合双方预期的交际方式(Myers-Scotton,1993,p.149)。

研究方法有三:一是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一家美资会计师事务所某部门的30名员工,其母语为汉语,工作语言为英语。二是数据采集。本文所搜集语料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资料。其中口语语料由本文作者的朋友小徐(该公司员工之一)协助录制采集,录音随后被转录为文字。口语语料场景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用餐时间。书面资料采集自公司内部的论坛。所有语料在用于本文分析之前均已征得本人同意。三是访谈。针对所搜集语料中涉及的专业术语之处,录音协助者小徐帮忙给予了解释。同时,该公司部分员工被邀请进行访谈,以了解所搜集语料中语码转换使用的社会动机。

数据分析

在该研究对象的工作环境中,研究对象均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平时工作语言多为英语,从双语能力的角度看,该研究群体具备了语码转换的基本要素。语料经采集整理得出的数据显示,该环境下语码转换多为句内转换,占93%。在句内转换中,汉语为主体语言,英语为嵌入语言,而嵌入成分多为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占77%,句子的结构遵从母体语言。本研究的焦点在于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在结构研究方面不做赘述。本文按照斯科顿划分的四大语码转换类型对该环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做了分析。

(一)连续无标记转换

当谈话中情境因素发生变化时,说话人会启动新的一套“权利和义务”,外在表现形式即为语码转换。情境因素的变化包括话语参与者的变化或是话题的转变。

A:今天晚上公司annual dinner。

B:可惜我要下site。去不了了。

C:说什么呢?

A:晚上公司搞年底聚餐。

在上例中,A和B有较高的英语交际水平,平时对话中习惯使用中英双语,而c是他们的客户,平时他们与c交流时多用汉语,所以当C参与到对话中时,A也转变为汉语交流。在此语境中,A无论与B交谈还是与c交谈,都在试图采用一套无标记的“权利和义务”,与对方建立身份认同。

(二)语码转换本身作为无标记选择

在本论文的研究群体中,研究对象的双语能力都很好,加之工作环境中工作语言会经常用到英语,所以研究对象会习惯性地转换语码。语码转换本身作为该工作团体建立起来并加以维护的行为规范,而这种规范会让他们觉得彼此更为亲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说话者在某些情况不进行语码转换反而是违背了谈话参与者的预期。这一类的语码转换又分为几种情况。

(1)语言经济原则。当说话人谈及行业术语、职务或是某些公司名称时,常常使用缩略语,如“我现在做hr(human re-sources)”或“我们公司的VP(Vice President)辞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话人预期对方能理解这样的一些缩略语的使用,并且从语言上看很简洁。相反,如果说话人使用中文反而超出对方的“权利和义务”预期。

(2)初次认知语言为英语。在所搜集的语料中,语码转换的内容多为大量审计术语或计算机术语,如语料显示有这样的句子:“重启windows”或“做credit review的人搬到了别的办公室”。对研究对象的后续访谈显示说话人在初次接触这些术语时即为英语,这使得他们在交际中会首先想到使用英文表达而非中文表达。

(3)遵从社会习俗。该研究群体多为双语水平的中国人,尽管他们的英语水平很高,他们在交际中还是受到中国文化中某些社会习俗的约束。在中国文化中,涉及到性或死亡的词汇往往会尽量在交际中避讳,所搜集语料中也显示出这一类的非标记性语码转换,如“我又不是gay",“你穿这条裙子好sexy啊”,“再加班我就die了”。在这些语境中,说话人预期对方也会遵从中国文化对于这些词汇的敏感,而选择使用了英语表述,以建立和对方的文化认同。

(三)有标记的语码转换

在这一类的语码转换,说话人故意打破预期的“权利和义务”,采用有标记的语码转换,以改变和交际对方的社会距离,或是暗示说话人情绪的变化。

(1)扩大社会距离

A:早。

B:Morning.有事吗?

A:我想请一天假。

B:Nobody should ask for leave in peak season.There is n0exception.

在此例子中,A为员工,B为老板,他们平时闲聊时习惯用中文交流,但是当员工提出请假的要求,老板立即改为英语,以拉远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同时在给予否

定答复时又能避免对方的尴尬。

(2)建立亲密关系

A:Thank you for your instructions,and so far no morequestions.

B:Tf you have any more problems later.you can call meanytime.

A:谢谢,再见。

在此例中,A为该公司的一美国客户,B为该公司员工,两人的对话一直在用英文进行,但是在结束对话的时候,美国客户选择用对方的母语来说谢谢,显然是想表示和对方的亲近。

(3)选择交际对象

A:你们看能不能在年底之前完成。

B:这不好说。理g-研讨

C(对B说):We haveto discusswiththeboss beforewemakethe decision.

在此例中,B和c为同一公司员工,A为他们的共同客户,但不懂英文。当A提出问题时,c觉得需要和B商量一下才能答复A,所以c使用了英语,明确他的交际对象是B。

(4)创造幽默效果

例l:祝你新的一年有棒棒的bodv、满满的money、更加的happy,每天心情sunny,无忧无虑象个baby!

例2:加班超过两点。A伸手欲取in-charge之Ca机,in-charge一手夺过:“你怎么又用我的呀,你的呢?…‘我的都让B这个倒霉孩子用了。”A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老脸,“嘿,这项目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然后对in-charge说“这T呀咱明天o。”老板说,“T呀,天天o。”

例3:做完CT(China Telecom)的项目就去照CT,我觉得脑子里长包了。

上面三个例子取自研究对象所在公司内部的论坛,这三个例子是利用语码转换来创造幽默效果的典范。在第一个例子中,有趣的不仅是英汉语码转换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押韵的一系列英语单词,加强了幽默效果。因为在该例子中,英语单词都是以/i/音结尾的。在第二个例子中,整个段落模仿了护肤品大宝的一则广告,同时把OT(overtime)这个缩略词一分为二,制造了与众不同的幽默效果。第三个例子使用了同音缩略词,同样达到了独特的娱乐效果。

(四)试探性语码转换

在大多数交际情境中,交际者清醒地意识到所使用语码的标记程度,但在少数情况下,当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在同一场景下冲撞时,交际者本人也不能确定无标记的语码,此时,交际者会使用探索性语码转换。例如,两兄妹在其中一个人的工作场合(而不是家中)相遇(Myers-Scotton,1993),这样的情境之下,交际者会尝试转换使用不同场景下的语码,以试探哪种是双方更能接受的“权利和义务”预期。这一类语码转换在本研究案例中也有遇到,例如,协助研究者小徐为该研究环境下员工,当她在工作环境中遇见笔者(老同学)时,在交际上显示出对“权利和义务”的不确定性,小徐通过试探性地权衡使用工作场合的常用语码和老同学之间的常用语码。试探性语码转换的目的是让交际双方最终找到一种舒服安全的交际方式。

总之,本文运用了斯科顿标记模式所划分的四类语码转换,解读了某外企双语员工的语码转换现象。语码转换,无论作为有标记选择或是无标记选择,都是一种交际策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效果。说话者对标记规则的违反或遵守将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赵一农,2003)交际者使用无标记语码转换是为了和对方建立身份认同,而使用有标记语码转换则是为了通过非预期的“权利和义务”,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如选择交际对象、扩大社会距离、制造幽默效果等等。总之,语码转换具备一定的社会和语用功能,随着社会中双语群体的不断增长,语码转换现象将成为一种常见的语言形态,丰富人们的交际策略。此研究对于高等教育中的企业英语培训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