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电视小说《暗算》看影视后产品制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电视小说《暗算》看影视后产品制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2007年,一部剧情纵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将间谍战、无线电侦听、密码战熔为一炉的电视剧《暗算》颇为红火了一把。与此同时,号称“超出原著三十万字,源于原著高于原著”的“大型长篇电视小说”《暗算》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至此,名称为《暗算》的作品就有了三部:小说、电视剧和电视小说。

小说《暗算》2003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作者麦家。全书除去“序曲”部分,分为上中下三部,讲述了特别单位701的五个故事――“瞎子阿炳”、“有问题的天使”、“陈二湖的影子”、“韦夫的灵魂说”、“刀尖上的步履”。《暗算》与麦家的同类题材小说《解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

但是,麦家真正成为大众文化关注的焦点是在电视剧《暗算》播出之后。就连麦家自己也在2006年5月25日做客新浪网聊天时承认:“如果想赚钱、赚名,肯定是写电视剧更好玩。如果你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内心,我觉得还是小说更好玩。”

电视剧《暗算》由麦家和来自制片方的杨健共同做编剧。全剧同样分为三部分,讲述了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与原著的前两个故事对应,第三个故事与原著的“刀尖上的步履”题材、风格相似,但情节完全是重起炉灶,借鉴的是麦家的另一部作品《地下的天空》。

即使是前两个故事,电视剧也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对原著语焉不详的地方进行了扩充。如第一个故事,原著中“我”寻找罗山和阿炳的过程几乎没有一点悬念;电视剧则加入了特务自始至终的破坏情节,使故事起伏跌宕,悬念迭起。再如第二个故事,原著中黄依依对“我”吐露爱慕之情仅仅发生在火车上,然后就没了下文,她和王主任(电视剧中为汪主任)的暧昧关系也在王主任被开除后不了了之;而在电视剧中,黄依依的这两段感情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示,淋漓尽致地塑造出了一个在感情生活上“不合时宜”的天才数学家,一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尤物形象。此外,黄依依破译密码的过程在原著中没有表现,而电视剧则借用了麦家小说《解密》中的一些细节。

在结构上,原著采用双重叙述方式,即由麦家的叙述引出每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然后由这个叙述者来讲这个故事,这样的话,五个故事是相互独立不交叉的,而电视剧则设置了一个统一的叙述人――安在天,让他来贯穿三个故事,这样的话,结构就显得更加紧凑。

此外,电视剧中还添加了几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铁院长、华主任、金鲁生(和《解密》中的“瓦西里”相似)、江南(借用了《解密》中的棋疯子形象)等,从侧面烘托了几个主角的形象,也让情节变得更加丝丝入扣。

当然,改编也有不足之处,如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安在天的父亲钱之江的生死历程,安在天亲历的事件微乎其微,却让他来承担整个故事的叙述,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再如,为了不割舍掉原著中的警言名句,电视剧中让它们通过安在天的台词和安在天老师安德罗的旁白加字幕表现出来,以至于让安在天像一个老太婆一样喋喋不休,而字幕的插入对于文化人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对于广大普通观众来说则干扰了观看过程。

应该说,电视剧《暗算》对原著的改编完全把握了文学和电视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特征,是相当成功的。以至于许多观众在看完电视剧后饶有兴趣地找到原著来看,却扫兴而归。不管怎么说,原著毕竟是电视剧的蓝本,它的地位是不可抹煞的。

然而。电视小说《暗算》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在电视剧播出之后推出,封面、封底、插页上赫然印着电视剧的剧照,封底还印上了一些对电视剧评论意见。

如果你错过了这部电视剧,完全可以拿这部电视小说来弥补遗憾,因为它的每一章就对应着电视剧的每一集,完全是电视剧每一个镜头的文字再现,只不过在原来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点点小小的变动,如安在天第一人称的叙述变成了作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每个人物的基本情况也不需要通过情节发展或者通过对话显露出来,而是由作者直接叙述出来。如此看来,如果你已经完整地看完了电视剧,你还会耐着性子去看完这部63万字的大部头作品吗?如果说,从小说到电视剧,作者付出了十分的辛苦,那么从电视剧到电视小说,作者只需要付出一分的辛苦。或者更夸张地说,前者付出的是脑力劳动,后者付出的是体力劳动。并且,这些剧照也破坏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限制了读者想象力的发挥。相反,小说《暗算》的封面则是一幅夸张的“绞尽脑汁”图:一双手仅仅抱住后脑勺,头皮被箍出了沟沟坎坎。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文学为影视提供资源,然而近年来,这种关系在某些时候被颠倒了过来,如电影《英雄》带出了一本同名小说:电影《无极》衍生出了三本图书――放映前的《一望无极》(陈红、黄斌著)、放映中的小说《无极》(郭敬明著)、放映后的《无极“疯”》(陈凯歌著,后来随着电影《无极》的失利,这本书也杳无音信),电视剧也是如此,近年来热播的电视剧几乎都会带出一本书来。难道影视文化的兴盛真的要将文学一步步逼入“附庸”和跟班的境地吗?

然而,这些带着大幅剧照的图书最终都证明只不过是“应景之作”,随着它们所伴随的影视作品的“过气”而逐渐被人淡忘,只有铁杆“粉丝”们会觉得它们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其实,这些图书的结局不应该是这样,因为它们本来应该属于一个朝阳产业――影视后产品制作

所谓影视后产品,是指包括海报、音像制品、玩具、邮票、纪念品、服装、电子游戏、主题公园、图书等等与影视有关的衍生产品。在美国电影界,后产品收入占电影产业收入的73%,而在中国,制片方还是把大部分的希望寄托在票房收入上。《英雄》一片不但创造了国产影片票房之最,在后产品开发上也是开了“先河”以1780万元出售DVD/VCD的版权:跟踪《英雄》拍摄的纪录片《缘起》也以30万元的价格出售版权:根据《英雄》改编了同名小说,还与中国邮票总公司合作发行人物邮票等等。《无极》衍生出来的三本书也是早有预谋的。而电视小说《暗算》也属此类,以至于作为原著作者、电视剧编剧之一的麦家在该书出版后还不知道有这么一本署了自己名字的图书(第二作者也是电视剧的另一个编剧杨健),后来证明是制片方的行为。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影视后产品制作刚刚起步,不仅品种单一,而且运营理念十分不成熟,这就是大家一窝蜂地瞄准图书的原因。而这些图书之所以销路不畅,艺术水准不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目前还缺乏像007系列、星球大战系列、猫与老鼠系列、唐老鸭与米老鼠系列之类的能够影响几代人的影视经典作品。

我们期待着中国影视后产品制作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