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太阳花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太阳花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立足学校的区域优势,以“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为理念,从顶层设计开始,整合各类课程建设资源,开发构建了符合学校发展的“太阳课程体系”。学校通过课程的统整,改善学科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多元发展。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统整;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3-0031-03

【作者简介】陈蕾,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江苏苏州,215021)校长,高级教师。

新城花园小学是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的第一所公办实验小学。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推进整个学校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学校不仅架构了完整的课程框架,也践行出一系列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案,在发展学生、教师的同时,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一、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缘起及思考

(一)丰富的课程经验推动课程建设

课程好比学校做教育的地图,建设好课程,是育好人、做好教育的根本。统整课程能较好地实践“教育是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让课程面向全体,又满足个体。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路径,新城花园小学有着丰富的课程研究经验。学校课程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开发了大量的校本课程,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个特色课程。这些课程都有机地渗透在学校教育之中。从开发校本课程到形成特色课程,新城花园小学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课程改革途径。2013年初,学校正式展开课程统整研究,把课程建设确定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中心工作。

(二)大量的前期研究保障课程建设

学校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两项前提工作:一是进行了完整的前侧研究(理论研究综述,问卷调查分析,课程分析和评估等);二是提炼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确定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态度、世界眼光、优秀习惯的中国好公民。大量有价值的前期研究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儿童中心”理念深化课程建设

教育是课程的土壤,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儿童生命成长是课程统整的首要价值,也是基础价值;儿童生命的积极投入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障。所以,学校的课程统整研究也要基于儿童生命的成长,同时把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完善儿童的精神发展作为永恒的追求。

二、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一)理念先行,完善课程框架的顶层设计

学校经过论证,确定了课程建设的研究方向,并建构了顶层设计,形成了适切的“太阳花课程体系”,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描绘了蓝图。

1.课程建设思路:完整统整课程之路。

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立足学生差异性,在对现有课程资源进一步梳理的基础上,将其统整到三个模组中进行层级式的设计和有效性的测评,以提高课程对学生差异性成长的适应度,进一步统整儿童需要的课程,走整体课程建设之路。

2.课程建构理念:一切基于儿童发展。

“一切基于儿童的发展”即充分相信儿童、全面关照儿童、真正发展儿童。新城花园小学“太阳花课程建设”认同学生在课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为切入点设计课程框架,突出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特色课程的深度延展以及实践课程的开发整合,力争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学会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加强课程发展过程中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太阳花教育理念。

3.“太阳花课程”架构:凸显三大核心课程。

新城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太阳花,学校希望他们都能如太阳花一样茁壮地成长。而“肥沃的土壤”“明媚的阳光”和“滋润的雨露”都是太阳花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所以“土壤课程”“阳光课程”“雨露课程”自然成为“太阳花课程体系”的三大核心。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努力践行:“土壤课程”校本化,奠基儿童生命的底色;“雨露课程”特色化,打造儿童成长的亮色;“阳光课程”多元化,凸显和灵动的本色。

(二)内外引领,整合优质的课程建设资源

“太阳花课程”强调契合学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现代儿童的多元发展。我们通过学习逐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形成合力,引领整个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

1.挖掘“专家组”力量,建立学校课程建设智囊团。

学校采用专家的卷入式指导作为课程建设最重要的支撑。一方面,邀请教科研专家对课程研究把脉指方向;另一方面,邀请学科专家对课程研究及课堂教学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双管齐下,从课程体系、学科统整、课例研究等方面作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2.发挥“课建组”优势,培优课程建设的领头雁。

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即“课建组”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大脑”,不仅是项目研究的领导小组,还是学术引领和业务指导小组,更是一支结合学校实际、积极转化理论成果、规划研究思路的先行队伍。“课建组”的领导力与学术性,让项目研究既具有仰望星空的理论高度,又具有脚踏实地的操作可能,保证了研究工作稳健推进、不断创新。

3.借鉴“名特优”成果,健全课程建设的资源库。

课程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研究系统,不仅要对自己所处的领域有深度研究,还要放眼整个教育领域,借鉴优秀研究成果。学校组织教师赴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听课两百多人次。名校、名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实践从不同方面对我校的课程建设研究给予了新的思考。我们鼓励教师们积极尝试、转化学习所得,并建立课程统整研究的资源库,把学习成果与全校教师共享。

4.重视“经验性”交流,拓宽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我们既注重基于本校实际进行的原创性课程统整研究,更关注汲取不同学校的课程建设经验,在各类不同级别的课程建设分享中完善和传播自己的课程建设文化。一次次的展示,一次次的分享,坚定了我们以促进儿童成长的课程统整研究之路的信念。

(三)深入探索,践行有效的课程实施路径

课程建设研究中,学校整合各方资源,从“校本化、特色化、多元化”的“三化”维度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实践研究,探索“太阳花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1.校本化实施“土壤课程”。

“土壤课程”就是必修课程,也是基础性课程。由国家课程所规定的学习领域中体现共同基础的各学科组成。它培养“太阳花”的基本素养,让“太阳花”成为合格公民,是保证“太阳花”实现基本知识的获得、基本能力与技能的形成、基本态度与价值观的建构的载体。

(1)“土壤课程”的实施方向:弹性改变,优化重组

“土壤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大方向是:努力尝试优化重组国家基础课程,弹性改变课时比例。根据学校课程设置规划,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归并等,把学科内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进行优化重组。我们用统整的思想力求用最优的时间完成相应的任务,以便将整合出的时间给予另外两类课程的学习。“土壤课程”的统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2)“土壤课程”的实施策略:部门联动,抱团实践

“土壤课程”校本化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课例研究法。每个学期,科研处、教导处、名师工作室三部门联动,部署其实施路径。科研处出台学期课例研究的指导意见;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和各备课组进行学科课例统整点的提炼;名师工作室从时间和人员上指导组建各备课组的课例研究核心团队,并实施监督评价。三部门联动,部署学科统整研究实施路径,有效保障课例研究的实效性。

(3)“土壤课程”的实施阵地:课例研究,层层推进

“土壤课程”统整教学研究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践。一方面,立足课堂,从不同层面实践课程统整的理念,研究“土壤课程”的操作策略。另一方面,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定性或定量观察,从课堂教学中找到能够链接“统整”的典型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

2.特色化实施“雨露课程”。

“雨露课程”,是对各科学习的一个拓展和补充,致力于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对国家课程基础学力形成的辅助。多年来,学校各学科都形成了相应的特色项目。我们立足这些特色项目,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将这些特色项目进行统整,形成“雨露课程”群。它包含七个项目,延展在各个学科,分别为“多元阅读课程”“数学日记课程”“轮滑特色课程”“国际修学课程”“亲子心育课程”“成长空间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1)校本教材:常态运行

我校的每一个“雨露课程”都编撰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其中,修学宝典和轮滑校本教材已公开发行。依托校本教材,我们将这些“雨露课程”全部排进了不同年级的课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课程化建设。

(2)课题统领:高位指导

为了更科学地建构“雨露课程”的内容,更好地实施和落实“雨露课程”的教学。我们为“雨露课程”群里的每一个课程都申报了省或市级的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为课程建设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3)特色项目:深度研究

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学校对“雨露课程”的打造均有系统的管理。每个学期都会拟定“项目学期计划”,从整体上规划所有课程(项目)的研究。立足各学科教研组,以“课例研究”“专题活动”“各类展示”等方面开展相应的研究。

“雨露课程”实施的逐步规范,让学校各方面的特色发展逐步明显,越发强劲,更在一定程度上多元发展了每一朵“太阳花”。

3.多元化实施“阳光课程”。

依托学生社团建设,整合各种活动资源,我校开发了快乐的“阳光课程”群。“阳光课程”群以活动为载体,旨在推动学生各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包含五大主题:“民间工艺课程”“艺术花苑课程”“体育健康课程”“体验社交课程”“学生自创课程”,共涵盖“阳光课程”42项。

(1)课程化:普适管理

“阳光课程”由原来的社团活动演变而来,为了普及阳光课程的课程化管理,学校专设阳光课程指导中心,全程服务于课程设置和招生、课程运行和监督、课程考核和评价、师资培训和聘任等。

(2)专业化:精品打造

阳光课程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所以,让每一门阳光n程走精品化专业之路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努力从师资水平、训练形式、课程设置等多方面不断探索,让每一个“阳光课程”散发活力。目前学校涌现出一批精品阳光课程,得到了学生们广泛的青睐。

(3)特色化:创新实践

我校的阳光课程除了走专业化之路外,特色化创新又是另一走向。我们力争在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能够走出特色,创出品牌。学校“机器人乐高课程”是特色化建设的最好见证。多项专利的获得,就是课程创新实践的成果和价值体现。

三、学校课程建设收获一路智慧花香

“太阳花课程”不仅全面深化了学校的课程改革,更凸显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一)生动着学生:凸显学习的自主性

在课程统整实践研究中,学生们变得主动起来。他们从学习课程、拓展课程、探索课程到最后创造课程,逐步体现了成为课程真正设计者的意蕴。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参与、实践、体验,学科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强大了教师:拉动内驱发展潜能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会了把自己的专长、兴趣、文化知识、理想与信念全部编织进学校文化和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高屋建瓴的课程观,他们正从一个课程执行者逐步转变为一个课程领导者。太阳花课程的实施让新城形成了一个价值认同、经验分享、成就激励、勇于实践的优秀教师文化共同体。

(三)吸引着家长:共同营造学习乐园

课程统整研究中,家长也是津津乐道的参与者。他们不仅参与课程的建构,还承担着课程的调研与监督。所以,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一个志同道合、与时俱进的家长文化共同体。

(四)发展了学校:全面改善教育样态

“太阳花课程”的建构,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助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与特色打造。新城花园小学也因此在学校发展中更有深度、更有文化、更有底气。学校教育做到了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