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救助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救助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救助论文供大家参阅!

(一)确立政府资助政策体系

这是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经济困扰的主要途径。为此,在资金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应逐级保证各级资助资金足额到位。各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女大学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设立专门的助学管理机构,足额提取助学经费,并广开财源筹措更多经费作为学校专用贫困资助费用。通过政府担保的形式,扩大贫困女大学生贷款比例、额度、频次和时间。

(二)拓展民间非正式支持体系

是指在政府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学校还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想方设法拓展贫困女大学生支持的渠道和途径;学校应积极倡导企业、社会团体等与学校贫困女大学生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并在资助方式上,实行从“资金式”资助到“能力式”资助、从“无偿式”资助到“回报式”资助的转变。

(三)完善贫困女大学生资助体系

学校要在已有贫困大学生助学体系的基础上,设立贫困女大学生专项奖励和扶助基金,增设贫困女大学生专项基金,创设贫困女大学生“以工助学工程”,稳妥地组织和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校还应多设立、多留出适合贫困女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学校还应针对贫困女大学生开设计算机、普通话、英语等免费学习班,使她们在学习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

(一)帮助她们学会“四自”

面对经济的贫困、学业的繁重、就业的艰难,贫困女大学生更需要正视困难,增强勇于挑战现实的勇气和力量。为此,要对她们进行“四自”教育,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认识到经济上的困难不是包袱,而是成长的动力和财富,鼓励她们以精神的富有去克服暂时的困难。要自尊地正确认识自我价值,要自信地敢于和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特长,要自立地克服依赖心理,树立不进则退,不立则弱的思想,要自强地使自己在困难中崛起。[1]为此,可邀请贫困女大学生自强标兵现身说法,可树立身边的榜样与贫困女大学生共勉。

(二)鼓励她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学校要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利用在校学习之机,多参与校内外各种活动。在学校所搭建的所有女大学生培养平台上,为贫困女大学生留出足够的位置,给她们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和大显身手的机会。在活动中开阔她们的视野,扩展她们的交际圈。

(三)提高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应把人际交往作为贫困女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为此,首先要提高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通过设计集体活动、专题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她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封闭心理;再次,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学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技巧;最后,要为贫困女大学生搭建更多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她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一)政府就完善就业保障制度

首先,政府应完善贫困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基本法律保障,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歧视贫困女大学生应承担的后果,使其违法所承担的成本远远大于拒绝贫困女大学生的成本。

其次,政府应加大分担贫困女大学生求职成本的力度。从2008年起,国家设2亿基金为贫困生求职提供路费。辽宁省开始给贫困大学生发放500元求职补助。新疆的大中专贫困生就业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买单。[2]这些好的经验要积极普及和推广。

第三,政府应以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消除贫困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她们充满信心地到基层工作。为此,国家可允许在基层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贫困女大学生,直接进入当地事业单位工作,或增加她们的待遇和培训机会等。

第四,政府应尽快将女性生育保障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统筹好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分担的生育保险,建立更加完善的生育保险制度,使用人单位因录用女生而产生的“损失”得到有效的补偿,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二)高校应加大就业指导力度

首先,高校应建立专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系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和求职技巧、心理素质讲座,通过模拟招聘、素质拓展等活动,强化贫困女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减轻她们的就业压力,帮助她们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其承受[:请记住我站域名/]挫折的能力。

其次,高校可以适度发放求职补助,从资金上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因求职而产生的经济困难。如浙江林学院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为贫困大学生就业花费买单。[2]这样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成本上的弱势,体现了高校对贫困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关爱。

再次,高校应牵头整合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力量,建立专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系统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贫困女大学生的毕业服务体系,做好信息搜集和就业推荐、指导等工作。

(三)贫困女大学生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贫困女大学生要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关键因素。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高度的进取心,顽强的毅志力,充分的自信心和坚强的独立意识。这些可以帮助她们从柔弱、腼腆、自悲中解脱出来,可以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正视现实,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上存在的各

种歧视现象。其次,贫困女大学生要珍惜机会,提升综合素质。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全方位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要勇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高层次的文化氛围中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再次,贫困女大学生还必须树立健康良好的女性形象,展示自身独特优势。贫困女大学生应注重自身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的养成,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拓展这些方面的优势,并且学会利用和展示这些良好风范和自身优势。

第四,贫困女大学生还要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在择业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要只选择大中城市,只选择收入高的单位,会形成贫困女大学生群体的“自愿性失业”,从而加重自身的择业成本,给自己平添就业压力。

(一)给予贫困女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首先,从心理上关心她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多走近她们、多关心她们、多了解她们,做她们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

其次,从物质上帮助她们。学校要利用现在国家的信贷政策,积极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学校还应多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开展正当的勤工助学活动;学校还应给少数特别困难的女大学生减免学费等。通过这些渠道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经济资助,满足大学生活的基本需要,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二)建立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档案

各个高校都应该建立规范的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档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跟踪管理,及时排除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保障她们的心理健康。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已经做出了较好的尝试。2004年秋季大学新生入学时,教育部在72所高等院校试点,测试入学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3]在此基础上,建议学校还应该建立单独的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档案,为有效地开展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依据。

(三)健全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室

必须健全心理咨询体系,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由专职和专业人员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定期、匿名的团体心理辅导,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深入的个别心理辅导,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她们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与及时干预。要做到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等待求询与主动约请相结合,引导发展与消除症状相结合。

(四)加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使贫困女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心理调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是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改变对贫困的看法,从心理上脱贫,帮助她们把贫困作为激励自己艰苦奋斗、发奋学习的动力;

三是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她们远离心理危机,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迎接生活的挑战。

(五)坚持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帮扶与励志教育相结合

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把物质帮扶和励志教育结合起来,抓住贫困生急需改变现状的心理和个体可塑性、独立性强的特点,加强对贫困女生的励志教育。教育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发挥主观积极性、能动性,放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形成自我努力的解困观念。鼓励贫困女大学生战胜困难,在逆境中锻炼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六)帮助贫困女大学生缓解内心压力

应多给予贫困女大学生情感关怀与心理支持,让她们通过交谈、倾诉等方式宣泄消极情绪,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冲突。教师和同学应该努力成为贫困女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平等的心态同她们交谈,倾听她们的心声,帮助她们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处理各种问题。通过逐步确立目标的方式增强自信,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事情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完成目标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驱散自卑的阴影,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七)促进贫困女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贫困女大学生走出自我中心,消除自卑和焦虑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她们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不仅能放松紧张疲劳的大脑,使情绪得以调整,也能增加生活情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完成各种任务,体验成功的愉快,进而以豁达的心态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还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1]张霞.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以中华女子学院女生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

[2]王文娟.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1)

[3]黄达平.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弱势成因及对策探析[J].学理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