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气象现代化建设活动实施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气象现代化建设活动实施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管理法制化进程,为建设和谐新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全县气象灾害监测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24小时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70%,强对流和雾霾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达到90%以上,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定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综合气象监测体系,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1、优化调整气象监测系统布局。完善升级乡镇、流域、山洪地质等灾害自动气象观测站网,提高对气象服务重点区域、气象灾害多发地点等关键区域气象观测的时空密度。建立重点交通路段道路结冰、能见度、雾霾天气等自动监测网。

2、提高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加快气象观测自动化进程,改革现行人工观测业务体制机制,构建适应自动气象观测的业务流程、制度和运行模式。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提高数据收集、传输、处理和质量控制能力,开发与水利、农林、国土等部门实时共享的气象灾害自动监测业务应用平台。

3、加强气象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实现技术保障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知识储备,专业技术、维修经验,处理故障的能力和水平,促使观测人员转型,从观测员转型为运行保障设备维修维护,培养应急处置的技术保障人才,全面提升观测网络业务质量,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齐备、保障有力的技术保障系统。

4、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发改、住建等执法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完善相关制度,实现对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保障气象探测真实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二)建设技术领先、科学准确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增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1、建立现代气象预报业务流程。调整气象预报业务分工布局,组建专职预报员队伍,建立健全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增强不同时效预报的有效衔接,完善气象预报会商交流制度。

2、加强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建设。构建气象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资料和省、市局预报产品,建立短时临近监测预警系统和中小河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

3、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等级降水预报与定量降水预报,加强灾害性天气客观诊断分析业务,开展城市及乡镇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预报预警质量评估检验、延伸期天气预报和气候事件预测评估等业务,切实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

(三)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1、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气象预报电视节目制作虚拟演播室,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采集处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服务产品快速制作等基础业务系统。建立集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和智能终端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预警信息和共享平台。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快速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2、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推进智能气象服务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民生气象预报系统和人居环境气象服务系统。加强雾(霾)、高温、暴雨、城市热岛效应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提高气象对交通、电力、供暖等城市生命线系统应对高影响天气的保障服务能力。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村镇的创建工作,构建城乡气象应急服务联动体系。

3、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立县特色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会商机制,与农林、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重点加强农村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建设。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实施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农村基层组织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4、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能力建设。加强对干旱等灾害的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促进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减灾增产。加快标准化作业点建设,加强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完善作业安全监管,加快指挥通信系统和作业空域申报审批系统建设。

5、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作用。开展气候变化监测、影响评估、精细化气候资源区划,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服务水平。

(四)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提升气象部门的综合实力。

1、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工增雨防雹基地与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按照“一站一景一文化”的要求,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使县气象观测站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流台站”标准,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代气象科技相适应的新型气象台站。

2、推进基层台站综合改革工作。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局站分设”的原则,以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实施为农“两个体系”建设、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的高效运行、气象工作站建设、县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等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明确部门职责、优化业务布局、强化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建立由气象行政管理、气象业务服务、地方气象机构、社会化气象服务等组成的多元化的新型县局事业结构。到2015年,全面完成我县基层台站综合改革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要高度重视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构,认真研究解决气象现代化建设规划、投资、建设和考核等重大问题,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交通、水利、农业、环保、旅游、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化合作,支持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气象现代化建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保障政策措施,将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气象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安排适当的项目维持资金,保障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进度,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三)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建设高素质的气象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制度创新,建立具有较高业务技能、专业布局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活力的人才新体系。建立常态、长效、稳定的省内外合作机制,强化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现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完善气象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强化气象依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气象行政执法体系,推进公共气象社会化管理。出台促进气象灾害和气象风险社会管理的法规、条例,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建设,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提高气象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与传播、防雷减灾和施放气球等社会管理。

(五)严格考核评估。各镇和有关单位要密切关注气象现代化建设新进展,适时组织开展气象现代化建设情况阶段性评估,及时调整完善目标任务,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动态管理。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