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康永的阅读之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康永的阅读之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蔡康永带着新书来了。

新书签售和演讲的场面十分火爆。演讲现场一票难求;演讲场地的窗户栏杆上,挂着那些想听演讲却没有票的学生;签售现场,排起等待签售的长龙……他在外图厦门书城的签售,从下午四点多开始,一直持续到半夜两点多。这次签售一共签了1万2千多本书,用完了三十几根笔,约五千七百人得到签名。以作家签售的场面来说,算得上是少见的火爆。而这样的场面,并不仅限于厦门一座城市。

老友韩良忆看到新闻报道时感慨万分,“我知道他很红,但真不晓得在大陆可以红成那样!因为在台北时,他是不会受包围的,虽然在那儿他也是无人不知。这让我再次领悟到一件事:他真的是大明星了。”

如果不是《康熙来了》,如果不是早期BT网站上“狐狸们”(蔡康永的粉丝)的热情分享,蔡康永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也因为《康熙来了》,他有了“最受欢迎的娱乐主持人”的称号。

不过这样的结果,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效果。

娱乐圈很好玩

“其实呢,刚开始做节目的时候,不太习惯别人把我归入演艺圈。”蔡康永说,“可说实话,我也不是别的圈子里的人。”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电影硕士的时候,蔡康永就开始负责电影制作的实际工作。因此他的愿望一度是站在摄影机之后。学成归台,他是电影《功夫皇帝方世玉》、《阿婴》的编剧;他主导《GQ》杂志台湾版的创刊;他做过台北之音电台的创意总监以及MTV频道的创意总监等等。好玩的是,他做得最久,被大众所熟知的,是幕前的身份。“站在摄影机的背后,像大导演李安、吴宇森,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艺人,而是创作者。创作者这个身份,是我本来设计好要走的一条路,结果莫名其妙地从摄影机后面走到了摄影机前面。”说到这,蔡康永附上标准的蔡式微笑。这个微笑值得玩味。

蔡康永走向幕前的第一个节目,是传讯电视台的大地频道节目。当时,大地频道想找一位主持人,“风格介于沉默,活泼;不太年轻,又不太老;格调介乎通俗、知识分子之间。”(引自《我把读书变简单了》一书中的《勤于翻书,创造无限》一文,蔡康永口述,胡慧馨整理)蔡康永雀屏中选。此后,由于在节目中的表现,从事杂志业的刘炳森及著名电视人张小燕,分别找他做了介绍杂志的《一千零一页》与谈书的《翻书触电王》两档电视节目。后来,蔡康永主持《真情指数》、《两代电力公司》、《周二不读书》、《今天不读书》,再然后,是让他红遍两岸的《康熙来了》。

从幕后走向台前,虽然并非最初的愿望,可很快地,蔡康永便乐在其中。“我发现其实娱乐圈的工作很好玩,有好多人很热情地对你表达他们对你的喜爱,而且,有什么工作能够像我们一样,每天都跟这个地方最有趣的人、最漂亮的人打交道?一般人一个月见到一次大美女就高兴得要死,我们每天见到二三十位大美女。所以这个工作的乐趣是其他工作没有办法体会的。”

蔡康永喜欢并享受成为主持人的乐趣。他说,“人做事情,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快乐,也可以让世界上其他人得到乐趣,或是一些力量。所以演艺圈的状态比起其他工作是比较幸福的,因为能直接感受到其他人对你的肯定。歌手站在台上,几万人在那边尖叫,那种被肯定的感觉非常的快乐。”

莫名其妙的人生转型,对蔡康永来说,好玩。

主持人vs畅销书作家

除了是著名娱乐主持人,蔡康永还拥有畅销书作家的头衔。他出版《痛快日记》、《有一天啊,宝宝……》、《那些男孩教我的事》、《LA流浪记》、《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等,本本都是畅销书。

张爱玲过世的时候,蔡康永写过一些文章。在文章里他提到,有很多人喜欢张爱玲,她的作品里有很多感动人的东西,可是,这些喜欢张爱玲的人并没有人为她举办过一次聚会。在接受采访时,蔡康永说,“你想,即便是张爱玲这样的大作家,拥有无数的粉丝,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万人拥戴的场景。从这点来讲,读者对作者的关心是比较冷静、私密的。”

做事情无规可循的蔡康永,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他的新书全国巡回签售,就好像大歌星的新歌签售会一样,每一场都非常火爆。他在作家的身份上,享受着娱乐圈才有的、粉丝直接的、喜爱的表达。“我向来觉得通俗的事物是很美好的。我觉得跟大众交流很重要。你写的书,只有两个人看,你拍的电影只有两千人看,跟你写的小说有两百万人看,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位创作者都知道,他的作品越畅销,心情就会越好。”不过蔡康永不太愿意被加上“畅销”这个头衔。他说,“因为书只要有一天畅销,也就会有一天不畅销;节目只要有一天火,也就会有一天不火。”

出名有着格外的乐趣,这种乐趣就好像谈恋爱一样,是一种存在,被认定的感受。但同时也带来烦恼,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种压力。在出名这件事的处理上,蔡康永游刃有余。“出名之后,可以再回过头来感受一下跟自己相处的快乐。因为人生到了最后就剩下身边两三个人以及你自己,非常高密度地与自己相处。如果问我向往的一个状态,我会说,是在比较安心的地方专心写一些东西。《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写的是我已经明白的东西,是为了别人而写的,很明显是服务读者多于服务我自己。我比较希望可以挖掘自己的理念,写出好看的,而且给人家启发和力量的故事。”

故事。嗯,很重要……

故事。

蔡康永说到了一个重点。他是个喜欢故事的人。

在节目中、在访问中、在新书全国巡回签售和演讲中,他会讲很多有趣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比如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的时候,记者问他,为什么蔡康永没有成为李安?他说了一个故事。“如果有小鸟在森林里面唱了一段生命里面最好听的歌,可是当时没有半个人听见,然后这只小鸟死掉了,那它到底有没有唱过这段歌?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问题:没有人见证的情况下,这件事情到底存不存在?这个时代,小鸟的歌声更不容易被听见,因为森林里大象拉一坨屎,犀牛也拉一坨屎,屎味满天,没有人管小鸟在唱什么歌。”

在厦门大学的演讲中,他讲了动物世界里鳄鱼吞食牛的故事。“一群牛过河,结果走在最前面的一只被水里的鳄鱼吞食了。当看到同伴被吞食,牛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们不会跑去救自己的伙伴,反而会慢慢地安定下来,因为已经有一只牛去塞鳄鱼的肚子,对剩下的牛来说,至少可以过上一段好日子。可是如果这群牛中,有一只的基因忽然发疯了,对它说,你不要这么自私,你要大公无私,你要为己及人,这只牛会发生什么事呢?它会被立刻吃掉。如果任何一只动物的基因里埋藏的是爱别人,为别人的基因,它一定会被灭绝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这种神经病的基因就会灭绝。所以只有最自私的动物才会生存下去。”蔡康永到底想说什么?他想说明自己的新书《蔡康永说话之道》,不是一本关于说话的书,而是在做一件违背天性――人性的自私的事,因为要求说话者把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思考、发声。

“我的体会是,人是因为爱听故事而生存下去。为什么我们阅读那么多小说,看那么多故事,是因为我们人类需要别人的故事来帮我们勾勒出人生的面貌。这个说故事、听故事的愿望,是很多人做事情能动的力量。这一点所有中文世界的读者最感谢的是金庸。他写了很多人生的范本,角色成为类型,让我们可以参考。这些人生范本是写故事的人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可是在这方面,目前我是交白卷的。”

看那么多故事,讲那么多故事,蔡康永想自己写故事。“我心里一直抱着这样的希望,但是现在的生活状态让我没法专注在这个方面,这种缺乏自我约束的状态,其实是很不适合写作的。村上春树每天跑5000米,逼迫自己要写多少字,这个我做不到。”

不过,他会写出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向来觉得通俗的事物是很美好的。

我觉得跟大众交流很重要。

你写的书,只有两个人看,你拍的电影只有两千人看,

跟你写的小说有两百万人看,

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所以每一位创作者都知道,

他的作品越畅销,心情就会越好。

读书节目,不能让你省掉阅读的过程

台湾出版界公推蔡康永为“台湾的欧普拉”。因为只要在蔡康永节目里介绍过的书,销量都有明显的拉动。

问起当年为何会主持读书节目,蔡康永说,“我做读书节目,一个是因为当时没有人愿意做这个事情,另一个是有人花钱请你看书,我想这应该是全天下爱读书的人最高兴的事情。主持节目的时候,我会逼着自己去读那些平时没空去读的书。我最早做的《翻书触电王》,是一档介绍漫画书的节目。漫画书一套下来都是六七十本,如果不是因为赶着要录影,背后背着一把剑,真的没有办法一下子看那么多,那个时候读书有点像学生时代背功课的感觉。不过不做读书节目以后,我少了很多通过自己阅读而得到的乐趣。”

当初做读书节目,蔡康永是想搭建一座桥梁,连接作者与读者。“书的作者常常花很多时间在他的专业领域上,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心声,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忽略了书是要让其他更多的读者读懂。书评或是书的介绍就像是作者跟读者之间的一个翻译。把桥梁搭出来,让读者通向他们原本无法通向的地方,这一点我过去做读书节目的时候希望能够做到,但是过于乐观,读书节目都倒得很快,因为收视率不好。”说到这里,蔡康永附上了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表情背后的OS应该是:谁让你想在电视里寻找深度,这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群。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介绍书,阅读和看电视就是两回事,很多人看电视听你讲书,是想要省掉阅读的时间。可是其实阅读的过程就是它的结果。在阅读的过程里,跟自己的心对话,就是读那本书的原因。读书不像买一块牛排,要把牛排吃下去才是结果,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结果。很多读者读完之后说不清楚那本书到底写了什么,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透过作者的写作,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到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所有的小说或者是评论,到最后总是在帮你塑造出一个摸不到全貌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是盲人摸象,只摸到一个部分,而这个部分就是阅读的乐趣,它存在于自己阅读的过程中,而不是从电台、电视台看到的。”

不论接手读书节目带着怎样的初衷,蔡康永很快便认清了,要在电视里为读者和作者搭建桥梁是行不通的,也因此他并不把在节目中鼓励别人看书当成自己做读书节目的宗旨。在《勤于翻书,创造无限》一文中,蔡康永说,“我制作有关读书的节目,却非基于鼓励别人看书,因为根据观察,喜欢看电视的观众和喜欢读书的人,是不太有交集的,喜欢看电视的人,通常不太喜欢看书,所以若有人认为我谈书的节目是鼓励别人看书,是不正确的。我的节目主要是在营造一种氛围,让观众逐渐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广大、丰富,名为‘书’的资源,它可以在你遇到问题,求救的时候,随时提供你协助,我相信这种观念一旦确立,价值远超过推销或请观众阅读一本书。”

“如果还有机会,你会回头主持读书节目吗?”话到嘴边,但最终没有问出口。因为不用问也知道他的答案。借由自己的影响力提倡阅读,他其实早已经给了“为什么要阅读”最好的理由,也以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说明。

“不过我很乐意看到,有任何人愿意做一档读书的节目。”他似乎知道我心里那个想问,但始终没问出的问题,补充了这么一句话。

书的作者常常花很多时间在他的专业领域上,

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心声,

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忽略了书是要让其他更多的读者读懂。

书评或是书的介绍就像是翻译,

它是作者跟读者之间的一个翻译。

把桥梁搭出来,让读者通向他们原本无法通向的地方。

阅读,是弥补缺乏

虽然不再做读书节目主持人,但是蔡康永仍常常出现在各类媒体的图书推荐栏目,或是书腰上。认真研究“狐狸们”整理的蔡康永读书单,试图从中研究出他的阅读类型,是完全徒劳的。因为没有类型可循。他的阅读类型十分广泛,如果非要形容,那就是都是些“怪书”。

“书本为什么只能传递善良和知识面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告诉读者如何制造一颗原子弹?为何不能变成一本武林秘籍,摄影专辑为什么只能拍摄美美的母亲和白嫩的婴儿,而不能把粪便当成拍摄对象?”典型的蔡康永逻辑。那些让你看到书名或是内容,不禁要问一句,怎么会有这种书的书,就好像他每每出现在大众眼前穿着的奇装异服,都是蔡康永人生中充满乐趣的重要补充。

蔡康永自己也说了,他喜欢看自己不熟悉的世界的书。“对书籍的范围要广大涉猎,因为多方涉猎书籍的人,才有能力辨别好书与坏书,也才能提升读书的品味。我相信,读书一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即使无聊或低品位的书,也绝不会对他构成威胁;我相信一个不断看书的人,才能掌握人生的本质,知道人生有无限的可能、知道如何确认自己的价值观,否则人容易迷失在人云亦云的茫然中。此外,在选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排斥挑战自己价值观的书籍。如果书的内容会触怒你,往往也可能启发你。如果永远只看合乎你想法的书,你永远只会知道已经知道的事。”(引自《勤于翻书,创造无限》一文)

从爱看书开始,蔡康永就关注书店的排行榜。不过他觉得排行榜上的书,都是些很容易看完的书。“我跟你聊天聊半小时就能讲完的一件事情,哪值得写成书啊。所以对于排行榜的书我是不相信的。但是,现在发现自己的书也在排行榜上,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蔡康永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之前我一直觉得对于真正爱看书的人来说,应该要去书店里亲自过目一遍,查一下都有哪些书上市,有没有自己爱看的那一种。这样才叫爱看书。可是后来渐渐地就发现所谓的畅销书,一定有一些读者是需要它们的,并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看这些书,觉得我不需要这样的书。比方说我并不搞电脑,可是正好有一本关于电脑的畅销书;又或者恰巧有一本炒股的书在里面,但是我又不炒股,炒股的书上榜对我也没用。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人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缺乏。看书就是弥补这些缺乏。就好像我会写《蔡康永说话之道》这本书。”

终于绕到他的新书了。新书封面是被雨伞挡住嘴巴的蔡康永。他要表达的是,说话不是靠嘴巴而是靠心。“对我们主持人来说,说话是一种工作,而且我们每个人每天也都要说很多的话,既然它这么重要,那就好好研究好了。我写书的时候,心里并没有想说要多畅销,虽然它现在在排行榜上,你完全可以捧着它说,嗯,没有用的书,烂书。”

如同所有有所建树的人一样,蔡康永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也很清楚别人要什么。他写这本书,是想要给那些需要学习怎么说话的人看的。而你,或许并不是他设想中的读者。

对书籍的范围要广大涉猎,因为多方涉猎书籍的人,

才有能力辨别好书与坏书,也才能提升读书的品味。

我相信,读书一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即使无聊或低品位的书,也绝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我相信一个不断看书的人,才能掌握人生的本质,

知道人生有无限的可能、知道如何确认自己的价值观,

否则人容易迷失在人云亦云的茫然中。

此外,在选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排斥挑战自己价值观的书籍。

如果书的内容会触怒你,往往也可能启发你。

如果永远只看合乎你想法的书,你永远只会知道已经知道的事。

好奇,另一个关键词

“如果今天我有三个小时逛书店,一定会走到平常最少去的角落。去看看到底这些角落放什么书。然后发现原来公务员考试的书有人写,关于计算机的书也有人写,这样的书有人写,那样的书也有人写。在这些书中,有时候会碰到对我来说陌生但是又觉得有趣,令我好奇的书。好奇的原因呢,有的时候是因为书里说的故事,有的时候是因为别的。”

好奇。

蔡康永又说到了另一个重点。这是他人生的另外一个关键词。

“我在做节目的时候,曾经访问过非常杰出的物理学家,他跟我讲太空物理学的超弦理论。他跟我讲这个理论的时候,我心里想,他讲的东西我都听不懂,我的观众百分之八十也肯定听不懂。那这样的话,我要问的问题就不是关于太空物理学的,而是他从中得到了什么乐趣。”听完故事,对于蔡康永的回答还是一头雾水对不对?这是典型的蔡康永回答问题的方式。他不会马上给出答案。

“我们作为节目主持人,可以很容易地跟人家沟通我们今天工作的范围是什么。比如我今天看到了林志玲,这个工作内容身边的男生听到都会觉得很高兴,因为是比较有趣的事情。可是如果今天我发明了一个数学公式,身边的人绝对不会高兴,他会觉得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钓条鱼来给他吃。因此我对人的机能,尤其是创作者的机能非常好奇,这会让我愿意走得更深入,去看到里面的东西,如果从里面看到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我会格外有乐趣。”

所以从读书节目主持人到娱乐节目主持人,是因为都可以探寻创作者、表演者背后的机能?蔡康永迟疑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说,“它的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好奇。任何人如果问我,做一个主持人最需要具备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好奇心,作家也一样。作为一个歌手你可以不好奇,作为一个演员你可以不好奇,可是作为主持人一定要有。那样子当你每天面对很多很多访问的时候,你依然会对人的事情好想要发问,好想知道答案。”

“所以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什么呢?”冷不丁问出这个问题。

“啊!”蔡康永小小声地发出了一个感叹,然后马上用带着标准微笑的表情讲述这本正在读的,显然让他非常享受的书。“我最近读的书很有趣,是我在亚马逊网购的,一本讲所有迷宫游戏的书。读这本书其实是因为一个古老的迷宫游戏。这个游戏以天鹅为图案,天鹅的身上就像迷宫一样,走到每一个点都会发生一些事情。我觉得很好奇:人的一生被画成一只天鹅会是什么样的,后来就购买了讲述所有古老迷宫游戏的书,我也想看看迷宫到底可以做成什么样子。”

的确很蔡康永的一本书。

如果今天我有三个小时逛书店,

一定会走到平常最少去的角落。

去看看到底这些角落放什么书。

然后发现原来公务员考试的书有人写,

关于计算机的书也有人写,这样的书有人写,

那样的书也有人写。

在这些书中,有时候会碰到对我来说陌生但是又觉得有趣,

令我好奇的书。

好奇的原因呢,有的时候是因为书里说的故事,

有的时候是因为别的。

2010年10月18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北京站

中央美术学院

演讲会场800余人

在校签书1000本

2010年10月19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北京站

中国传媒大学

演讲会场1800多人

在校签书2000余本

2010年10月22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南京站

南京艺术学院

演讲会场800人

在校签书1000本以上

2010年11月13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武汉站

华中图书交易市场

签售现场排队有1500多人

签书3000余本

2010年11月14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成都站

西南交通大学

演讲会场有1500多人

签书2000余本

2010年12月2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演讲暨签书之天津站

南开大学

演讲会场1000多人

蔡康永天津图书大厦签售会

签书4000余本

创下天津签书记录

2010年12月11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巡讲之上海站

同济大学

演讲会场1200人

2010年12月11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签售会之上海站

上海书城

签售现场排队有4000多人

签书5000多本,创下上海签书新记录

2011年3月4日

重庆西西弗书店签售

时间长达9个小时 只签售

创下1万本的签书记录

2011年3月6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国高校巡讲之西安站

西北工业大学

演讲会场2000人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签售会之西安站

2011年3月6日

西安新华书店

签书6000本

刷新西安当地的销售记录

2011年4月24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厦门外图签书会

排队人数6000余人

签书12000册

2011年5月15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签书会

广州万菱汇

排队人数上万人

签书15000册

创所有签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