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护理干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护理干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和总结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作为回顾组,同时再选取82例静脉输液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回顾组不安全因素,根据其结果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回顾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因素48例(58.54%),医院和/或科室因素7例(8.54%),患者因素22例(26.83%),药物因素5例(6.10%);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输液等各方面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回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静脉输液; 不安全因素; 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7.5.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63-02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护理中的常见操作技术之一,应用广泛,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平均输液率高达73.35%[1-2]。但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静脉输液中不安全因素越发增多[3]。本文通过回顾性观察静脉输液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经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收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82例有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患者作为回顾组,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29~82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38例,消化道疾病24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8例,其他2例;遵循对照匹配的原则,选取与回顾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匹配的82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注,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1.2 研究方法

参考贾丽萍等[4]研究的静脉输液不安全环节及内容自行设计观察表,即《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调查表》及《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观察表》,通过调查表的填写,筛查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及时组织相关护理人员于6 h内完成不安全因素的归类整理,明确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并给予^察组患者上述护理干预对策,研究结束时,完成《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观察表》。

其中《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调查表》含有9个维度66个条目,评估16个条目、查对16个条目、无菌原则9个条目、输液工具3个条目、穿刺技术4个条目、通路维护8个条目、输液观察和记录5个条目、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2个条目、职业防护3个条目;每个条目评价采用Likert评分法,总分0~264分,分值越低提示不安全因素程度越高,护理措施越需改进与提高。

1.3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5]《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表》,包括输液环境、输液服务、输液规章、输液技术和护患沟通,5个项目、21个条目,每个条目含有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包SPSS 13.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82例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统计

其中护理方面48例,占比58.54%,医院和/或科室7例,占比8.54%,患者方面22例,占比26.83%,药物5例,占比6.10%,4个因素相比,以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见表1。

2.2 两组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对回顾组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总结分析后,予以观察组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各方面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回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显示,目前临床中约有85%的护理人员将其工作时间的75%用于静脉输液护理中[6]。此项工作占据了护理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其所带来的压力和涉及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直接影响了临床疗效,成为导致护理纠纷发生的不安定因素,因此,近年来静脉输液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7]。

3.1 静脉输液中的不安全因素

3.1.1 护理因素 (1)护患沟通不足。例如由于输液人员过多,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将输注药品特点、静脉输注方法及其不良反应和如何正确面对与处理突发事件等及时充分告知患者,致部分患者因输液不适而产生紧张恐惧感;另外,护患沟通不足无法满足患者情感需求,一旦护理人员态度冷漠、言语生硬而易产生不和谐局面。(2)法律观念淡薄。近年来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及法律知识的普及,护理期间各项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填写不完整,或是严重违反无菌操作章程与制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而成为输液中不安全因素[8]。(3)责任心不强。包括未严格遵循查对制度、输液中巡视不到位。(4)专业技术欠佳。例如穿刺技术、静脉输液滴速的控制、注射局部皮肤消毒的欠缺、未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定期冲管致使导管阻塞等情况发生。

3.1.2 医院和/或科室因素 (1)输液环境欠佳。比如输液室通风不畅;操作台和药品储存室未严格按照无菌规定进行消毒而致空气中细菌、颗粒物超标。(2)护士编制不足及排班制度不合理。近年来输液患者数量急剧升高,并且人们对护理要求高质量化与精细化,而护理队伍严重缺编,护理工作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导致护理疲乏化[9]。

3.1.3 患者因素 (1)依从性差。例如部分患者无法承受长期的坐位输液,而违背医嘱随意活动,尤其是小儿哭闹时,导致针头的脱落、液体的外渗等;其次,患者肆意调节滴注速度。(2)期望值高。例如希望护理人员“一针见血”,一旦穿刺不成功易产生不满情绪;或是要求护理人员给予特殊关照。(3)自身血管等问题。例如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及小儿血管较细等特殊的静脉条件。

3.1.4 药物因素 (1)药物过敏及其副作用。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及同种药物生产厂家不同而致的生产技术差异,其纯度等也存在差异,加上个体差异,所以输液中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等。(2)药物配制。在药物的配制过程中,不同药物及药物与溶媒间均可产生理化反应;同时护理人员在反复穿刺、频繁加药期间,也会增加污染率而引发致热源。

3.2 护理干预对策

3.2.1 建立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控制小组 包括不安全因素控制组、技术保障组、协调小组;组长1名,每组由7名护理人员构成。其中不安全因素控制组负责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调查、统计、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改进;技术保障组负责输液技术的培训;协调组负责法律法规的宣传、人文护理的讲解、护患沟通、输液药物与输液仪器的安全及其正常使用及医院内部协调等。

3.2.2 不安全因素控制 按照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管理,每周进行一次因素调查与评价,包括医嘱执行率、输液技术、输液环境、输液服务、输液制度、护患沟通情况及药品配制、护理量等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并对护理干预方案加以监督与抽查,再次评价;形成一套完整详细的静脉输液方案及应急干预方案,例如无菌操作制度、药物配制制度、静脉输液操作章程、特殊药物输注监督制度、沟通告知制度和签字制度及护理差错上报制度等。

3.2.3 技术保障护理 加强静脉输液专业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树立无菌观念等,例如充分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静脉给药配伍禁忌证及血管的选取和保护措施,巩固静脉输液技术(比如针头选取、穿刺部位、进针方向)、拔针技术,化穿刺能力、抢救技能及穿刺前排气检查、输液巡视注意事项(比如液体量、滴速、穿刺部位、患者面色)等;每周培训两次。

3.2.4 协调护理 (1)加强法律法规制度的培训与宣传。例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以增强护理人员法治观念、严格遵守操作章程。(2)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精神的培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进行输液健康教育。输液前,向患者讲解药物知识,包括适应证、使用方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例如补钾时应控制滴速,不可随意调整,出现刺痛属于正常情况,不必过分紧张;给予抗生素输液时,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争取患者信任;输液中,告知患者不得随意活动以免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拔针后,告知患者按压针眼方法、时间和注意事项,例如按压时间以5 min为宜且不可揉动,同时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与干燥,若出现胸闷、皮肤瘙痒等及时告知护士。

总之,根据静脉输液中不安全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保证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降低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素婷.急诊输液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56-57.

[2]马敬华,崔玉庆,王晶晶.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86-287.

[3]张莉蓉,刘砂砂.国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3):774-776.

[4]贾丽萍,赵爱平,袁晓玲,等.静脉输液风险环节及内容确立[J].上海护理,2012,12(1):5-8.

[5]荆花,吕艳,韩红芳.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2011,25(3):649-650.

[6]王勤勤.浅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137-138.

[7]刁惠民,康丽艳,马宝岚.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在个体化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5):52-54.

[8]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9],石婧,张玲.护士静脉输液风险意识现状及相关因素[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29-131.

(收稿日期: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