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兰迪教授的最后一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7月25日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兰迪・鲍什在家中逝世。他的“最后一课”视频在互联网上流传极广,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
“最后一课”是美国大学的学术传统,它假设一个教授即将不久于人世,他将告诉学生什么?他一生最重要的经验和智慧是什么?兰迪教授的这堂课却不是假设。2007年9月,他被确诊胰腺癌,并大面积转移到肝脏和脾。得了这种病,他有70%的可能会在1年内死去,能活过5年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他的“最后一课”上,他向在座的500多名学生和同事展示了他的CT胶片,告诉他们肿瘤正在攻击他的胰腺,他的生命将在数月后结束。但是这节课,他不谈癌症,不谈死亡;不谈妻子与3个幼子,因为他无法谈到他们而不流泪;他也不谈灵魂和宗教。他谈他的童年梦想,从在嘉年华上赢得超大型的动物玩偶、体验无重力的环境、参加全国橄榄球联盟的比赛、当《星际迷航记》中的库克船长、为大英百科全书写词条,到设计迪斯尼乐园的云霄飞车。从最严肃的理想,到最异想天开的念头,是这些梦想定义了他46年的生命。
短短的70分钟里,他谈梦想,谈人生的喜悦,谈诚实、正直、感恩、永不放弃,谈他人生的无数道灰砖墙壁。他说,这些墙壁不是为了阻拦他,而是告诉他,他是多么渴望墙后的世界。
“我快死了,但我很开心。剩下的每一天,我会一直这样。”在讲台上,他看上去那么年轻、健康、激情四射,幽默得让人心酸。他看上去不可征服。这是他与世界说再见的方式。
此后,他计划蜗居在家中,与家人平静地度过剩余的所有日子。本来,这是他的故事终结的方式,但是,那天的听众中,有一个他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校友――杰弗里・查斯洛,他是《华尔街日报》的专栏记者,那天他驱车300里前往匹兹堡听兰迪的讲座,被彻底折服。第二天的专栏里介绍了这最后一课,称它是“一生难觅的一堂课”。
很快,《最后一课》的完整版视频在各网站之间疯狂流传,成千上万人被感动得流泪。他是一个垂死之人,但全世界都在从他身上获取生命的激情和能量,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有人不再自怨自艾,有人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与他一样面临死亡的人振作起来,试图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
癌症对精神的摧残更甚于对肉体的折磨,无论科学、上帝,或者一个好心的医生,都无法平复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在死亡面前,人的需求和欲望都变得异常简单,只是想活下去而已。但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中间不是没有看淡生死的人,但那是万事皆休的万般无奈,往往没有人有心力去追究生命的意义。
“最后一课”后,兰迪・鲍什教授带着一家人离开匹兹堡,搬到弗吉尼亚,因为那里离他妻子的娘家更近,她能得到更多情感上的支持。癌症没有改变他的性情,他仍然开朗、乐观、幽默,喜欢拿癌症开玩笑。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妻子和孩子。他带儿子和海豚一起游泳,这样儿子就永远不会忘记。他为每个孩子写下不同的人生建议,比如“如果我只能给你三个字的建议,我会说,‘说实话’;如果还可以加个限制,那就是‘永远’”。他为2岁的小女儿克洛艾留下的话是,“如果将来有一个男人喜欢你,不要管他说了什么,只看他做了什么”。她长大的过程中不会有父亲的记忆,但他希望她知道,她的父亲是世界上第一个爱她的男人。
每天,他都在小区内骑自行车1个小时锻炼身体,只有这1个小时他不能与孩子在一起,他就一边骑车一边与《华尔街日报》的杰弗里・查斯洛通电话,谈他的讲座、生活、梦想和家庭。53个小时的交谈后,他们出了一本书,就叫《最后一课》,很快爬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
化疗和放疗延长了他的生命,也导致了心脏充血和肾脏衰竭,他越来越虚弱,但6个月后他还活着。2008年3月13日,他出现在美国国会的一次听证会上,化疗使他的脸有些水肿,但头发没有掉,看上去仍然不像病人。他代表胰腺癌行动组织发言,要求国会拨款1.7亿美元,寻找胰腺癌的治愈方案。
2007年,他被ABC新闻网评为“年度人物”,《时代》周刊将他列入影响世界的100人,卡耐基・梅隆大学所在的城市匹兹堡将11月9日定为“兰迪・鲍什日”。他收到了布什的来信,感谢他提升了数百万美国人的灵魂。
兰迪只有一个童年梦想没有实现――没能成为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匹茨堡职业橄榄球队教练听了他的演讲后,特别请他参加球队训练,帮助他圆最后一个未完成的童年梦想。
一位网友说得好:“他没有选择47岁死去,但他真正生活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