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不难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不难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每一学科都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也不例外,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合适自己的方法可能就要事倍功半了。

进入九年级,我们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需要我们联系实际生活,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例如在初三化学中,我们将学到的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因此,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求我们将其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有的学生刚一接触化学总感觉内容繁多,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难写等诸多问题。从而片面地认为化学难学,由此便不想去学。其实每一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方法,对症下药,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当的学习方法对于化学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人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一、注意观察实验。

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当然就离不开实验,因此正确观察实验成为了我们学习化学的有效途径。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课本设置实验的目的在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换言之,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启蒙课的实验,它们都是为使学生能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之后再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在实验过程中,仅仅是注意到“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要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往往存在多个观察要素的实验,是很必要的。实验过程中,只有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具体、深入地掌握化学知识。那么,我们应如何有序、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光照、通电等);3、反应装置(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为: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为: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最后,协调多种感觉器官。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二、积极动手实践。

这里的实践包括“做题”和“实验”两个部分。这里的“做题”主要是指做化学习题。无论学习哪一科都要保证做一定量的练习,学习化学也不例外,同样要保证做一定的课内外练习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理科的学习就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但同时也要懂得,题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比如类似的题目你盲目的做十道,还不如把其中的一题完全弄懂学透。学生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然而,有的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仅满足于最后结果正确,根本不去追究更深一层的理解。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学生还为数不少。这样的做题充其量只能说是“做对了”或“蒙对了”,并不能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做法,要更重视“过程”,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会做题”的能力。

如何做到呢?

首先,要注重不同的题型的归纳总结,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迁移知识。例如现在中考经常考察信息给予题,这类习题往往起点高而落点低。题目中的提供的是完全陌生的信息,但是会落实到学过的某一知识点上。通过仔细分析题目所给信息,分析它要考察的知识点,最后找出答案。对于其他类型题,同样也能找出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其次,要注重积累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可以不断发扬;失败的经验要记录下来。尤其是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特别是不会的题进行积累,隔一段时间再重新做一遍,这样针对性强,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而对于“实验”,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到“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激发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以前的要我们学习为现在的我们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记得更牢。因此,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每次实验的目的。

三、勤于巧于记忆。

每门课程都有其专业词汇,化学也不例外。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这是因为:第一,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必须记忆的;第二,对于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等也是必须记忆的,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例如:在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时,引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数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这样的顺口溜,学生在学起来就显得轻松得多。此外,在记忆一些化学实验现象时,也不妨采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例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教师可以让学生记成“包公变关公”,这样既形象又幽默。总之,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强制记忆;对于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的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要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善于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