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JKGHYB-0229)

摘 要: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因为历史知识具有真实性、时代性的特点,使得课堂成为“照本宣科”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比较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很多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通过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历史教学;现状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极富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实践中。这一学习模式最早在国外实行,美国当代教育评论家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最为重要、流行的学习组织方式。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是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国外的合作学习的状况

合作学习在国外由来已久,杜威在其创造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也积极运用小组合作,把合作学习作为“从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对其大力推广。19世纪末从美国的特里普利特等人进行与竞争行为有关因素的系统研究开始,合作学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1929年,穆勒写了第一本关于合作的书《合作与竞争:关于动机的实验研究》,随后格式塔心理学派勒温认为小组的本质是成员之间的互赖,即有共同目标而产生互相依赖,它使得小组成为“动态的整体”,发展了“团体动力学”理论,奠定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由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方面效果显著,很快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的大中小教学”,成为其主要的教学形式。

二、我国合作学习的现状

我国专家与学者对合作学习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验,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刚刚引进国外的合作学习理论,我国第一篇翻译合作学习的在1982年《心理科学》杂志第5期。90年代初,我国在课堂上引进小组活动,由此开始了合作学习的探究。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成绩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得到大力发展,已经试图超越国外研究的界限与模式的限定,展开了“本土化”实践与理论反思。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因其优点,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但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学习方式作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合作学习形式单一,时间过短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合作中往往是同桌、前后桌4人临时性合作,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为合作而合作,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提出一些问题,马上就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气氛看起来很热烈,但因为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因此很难达到合作的目的,同时,往往教师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强行终止了学生的讨论,以至于合作学习无果而终,没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合作学习自由放任,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上课刚开始就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而且有时还布置好多个题目,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却退至教室的一侧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等到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而且有时还不作评价,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合作学习当然也没有什么效果。

3.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4.小组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情景: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要求学生“几个同学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合作小组内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种小组合作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

2.刘福泉.走向合作性学校[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5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