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舞蹈作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只是为辅助专业课程教学而设置的基本形体课。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舞蹈教育快速普及,并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教育形式。本文依据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教学实践,就高职音演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尝试,并提出个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 音乐表演专业 舞蹈 教学改革 建议
一、舞蹈课程在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中的重要性 音乐表演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培养幼托机构、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师资、音乐表演人才、企事业单位文艺劳动者。当前,多数学校没有专门开设舞蹈课程,但是,在丰富多彩的学生(幼儿)活动、载歌载舞的节日庆典以及各种文艺竞赛,舞蹈表演都是不可或缺的。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课程成为音乐表演等艺术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推行教学改革,加强和完善舞蹈课程建设,已经成为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重点。现在不少学校和托幼机构招聘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创编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已引起职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二、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正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误区。
1.生源质量上,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生源素质呈快速下滑态势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招生日益困难,生源素质不断下降。为了吸引学生和确保成班率,音乐表演专业招生时降低考生的录取标准,对舞蹈的要求降低了,甚至取消舞蹈方面的相关考试要求。同时,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由于基础教育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加之学生年龄较大,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性未曾开发,必然给舞蹈课程教学带来困难。
2.课程设置上,舞蹈课程教学时数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特别是音乐表演专业舞蹈课程开课时数过少,一般周课时数只有两课时。这样,就很难发挥舞蹈的教育功效,舞蹈教育肯定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学生也就无法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了。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了。
3.课程结构上,艺术实践教学比重失调
在传统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只是作为教学环节分布在各学年教学计划中,大多是为学校的重大节目演出作陪衬,没有把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导致相当部分学生除了理论学习外,技能得不到磨练和展示,从而失去了对舞蹈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三、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完善舞蹈课程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职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倡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其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就是通过课程改革,把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舞蹈课程教学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1.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基础学科,舞蹈教学是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舞蹈教学不同于高校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高校的舞蹈教学注重专业性、技能性和表演性的培养。根据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为目标,并具有很强的师范性。高职生既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乐理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具有舞蹈编排、文艺策划等基本技能,还应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必须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视专业基础学习,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育人质量。
2.创新选才育人方式,改善生源结构
21世纪,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为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招生面临严峻挑战,生源数量出现明显不足,生源素质不断下滑,音乐表演专业新生的专业素质日趋下降,舞蹈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而市场经济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就业竞争和对口就业的巨大压力已非常现实地摆在当代高职生面前。虽然,部分新生在入学前经过一些培训,但多数是以声乐、器乐、乐理等课程为主,忽视舞蹈教学及其能力培养。进入高职院校后,舞蹈基础相当薄弱,加之舞蹈训练较为辛苦,难免导致学生产生紧张、烦躁等不良反应,这就给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应对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改变高职生源现状,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素质,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应重视和加强生源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中学通力合作,抓好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创新招生和生源输送、培养模式,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提高舞蹈课程在专业招生录取的比重,确保优质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3.合理建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舞蹈课程的合理设置尤显重要。课程设置上,要让学生对舞蹈课程体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充分了解各种常见的舞蹈艺术特色和魅力。课程组织上,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消化吸收。舞蹈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应着眼于舞蹈知识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整合发展的教育取向,突破传统的动作技能训练,向生理、心理、师范三维舞蹈观转变,体现舞蹈课程与音乐学习、舞蹈课程与中小学音乐表演实际需要的互补,为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舞蹈体态和基本的舞蹈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他们舞蹈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面向市场,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开发校本教材,开设相应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
教学中融入新潮舞蹈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如运用现代舞动作组合或极富动感、酷劲十足的街舞做热身运动,以饶有兴趣的即兴舞蹈小品练习与情境表演等以激发学习兴趣,减少枯燥乏味的舞蹈训练,有助于开阔学习视野。为了调动高职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应定期开展舞蹈艺术竞赛,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艺术实践,积极发挥舞蹈社团的实践教学功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学习、参与、交流、创作等方式来实现舞蹈才华自我展示,磨练和提高其舞蹈技能。
4.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是中心环节。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方式”的教学改革工程,构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以逐步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打破割裂,积极创新,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构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强化高职生舞蹈技能训练,增强职业竞争力,推动音乐表演专业的有序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职业教育者们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调整音乐及舞蹈课程设置,构建符合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教学丰富育人内涵,以育人推动教学开展,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舞蹈常用动作选》 姬茅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舞蹈教育学》吕艺生 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走出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谭桂琴.著.艺术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