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冷眼看长三角收藏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冷眼看长三角收藏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犹如一股热浪,收藏热热遍长三角各地,拍卖会、艺术展等艺术品二级市场忽然繁荣。据上海拍卖协会统计,1~6月,仅上海一地的各类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就达8.17亿元。

一个特征是艺术品价格屡创新高。陈逸飞《大提琴少女》550万元、张大千《松下观瀑图》315万元、吴昌硕《富贵眉寿》295万元、林风眠油画《小薇》506万元……短短半年间,书画、古玩、文物等各类艺术品价格堪称“飙升”。

另一个特征是此次收藏热几乎是“全民热”。据华东收藏家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仅华东6省市收藏艺术品和文物古董的爱好者就已超过1000万人,很多拍卖会上的拍品绝大部分由个人提供。

经济腾飞推动艺术品经营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统计显示,到2004年,该地区人均GDP达4247美元,部分地区超过6000美元。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才能启动艺术品市场;而达到8000美元,才会出现繁荣。远超1000美元底线的长三角地区,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艺术品市场复兴的经济基础。

另外,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率是这次收藏热出现全民参与的重要原因,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实际上,在高回报的刺激下,目前已经有大批资金从楼市、股市撤离,转而进军艺术品市场。并且,长三角一带不少大集团大企业开始采用签约画家的方式,跨行投资艺术品经营市场,其中房地产集团是重要力量。

炒作造假埋下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收藏热在长三角各地集中爆发的同时,投机造假分子也蜂拥而至,为艺术品市场埋下隐患。

首先是投机炒作。投机者先投入巨额资金,大量收购某个时期的艺术品,炒成兴旺景象,促使其价格飙升,形成市场垄断后再抛出。由于大笔资金撤离,艺术品价格往往会大跌,中小收藏者经济受损在所难免。另外,艺术品价格体系混乱,经验不足、鉴赏能力不高的投资者大量进入,极易给投机者找到造假缺口。

有部分专门“造画”的商人,主要以名家书画为蓝本,利用高科技印刷、扫描等技术,制作成大型屏风、壁画等室内装饰艺术品。这些赝品虽然卖出去的价格和真品相差很多,但利润也不小。

市场呼唤权威鉴定机构

不少艺术家,艺术机构认为,公众艺术鉴赏力弱,是造成真品赝品鱼龙混杂、“投资之手”炒作艺术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上海油画雕塑院执行副院长李磊表示:“如果消费者都具有审美判断力,那么,赝品、假货还会有生存空间吗?”艺术品门类繁多,要让消费者练就“透视眼”、履行监管责任并不公平。他认为,引发“乱”局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艺术品市场的管理制度缺乏约束力。

我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也就是说,万一消费者判断失误买进假货,不可能向拍卖行追究。在前有高额利润刺激、后有法律漏洞可钻的情况下,赝品泛滥如何杜绝?据了解,在美国,如果买方在一年之内能够提供权威鉴定,证明他拍得的拍品是假的,可要求拍卖公司退拍。这得益于美国鉴定市场已有的两家权威机构形成的制度约束。而在我国,艺术品中介鉴定是薄弱环节。由于国内并没有相应的权威鉴定机构,碰上难以鉴定的文物时,往往需要求助于专家学者,甚至国外中介机构。

有人曾统计过,国家文物局每年举办一次文物鉴定资格考核,一般情况下每次只有五六人能通过,最多的一年也才通过14人。到目前为止,全国拿到资格证书的不足百人。专家建议,鉴于艺术品市场门类众多,且知识繁复,有关部门应在充分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矫正一、二级市场关系,通过有关措施扶持市场监督力量。同时,尽快普及艺术教育,提升大众审美素质,培养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后盾。

(据《人民日报》朱华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