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韩寒、陈丹青:两个“大嘴巴”炮轰文学大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韩寒、陈丹青:两个“大嘴巴”炮轰文学大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前,韩寒陈丹青在湖南卫视一档电视节目中就阅读与小说进行讨论时语出惊人,“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引起一片哗然,有支持的,更多的则是反对。

在互联网上对两人的批评与质疑声就更显言辞激烈,有的网友嘲讽韩寒“就是又一个靠骂人炒作自己的宋祖德”,甚至有网友声称“如此言论只能说明他们自身的自大和无知”。

韩寒、陈丹青炮轰大师反被炮轰

缘起:两个大嘴巴炮轰文学大家

在节目中,先挑起关于文学讨论的人是向来以“口无遮拦”闻名的80后作家韩寒,他说:“老舍、茅盾他们的文笔都很差。”陈丹青随即表示赞同说:“还有巴金,写得很差的。冰心的完全没有办法看。老舍还好,但是不经读,读过就可以了。钱钟书当然学问好,见解也好,但不是我喜欢的那类作家。”

韩寒声称,这些人最差的就是文笔,自己一点都不能读下去,这些人的很多作品根本不应该放到语文课本里让学生背诵。“其实我们背诵都是描写得特别差的东西,然后在那里背诵,所以写文章一开始写成这样,如果当时放一些钱钟书的东西,中国的学生作文不至于像现在这样。”

除了贬低这些公认的文学大师外,对于当代一些知名作家,两个给予的评价也不高。陈丹青说,“像余华、苏童,我看一页就放下了”,“这个是得罪人的事情,点了名事情不好,但是我只能说他没有骗住我,没有让我读下去”。韩寒也表示说,余华的小说自己一本都没有读下去。

回应:反对派:尊敬大师是基本涵养,文学是有传承的

韩寒和陈丹青批评大师的惊人之语,话音刚落即引起一片批评之声。

评论家浩歌撰文回应称,“茅盾、巴金、老舍、冰心是我们这个民族杰出的文学大师,是民族心灵史的书写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者,其地位是历史的决定、人民的选择,经过了文学史的检验和评价,颠覆大师贬低大家可笑而且徒劳”。浩歌认为,对中国人公认的文学大师贬低嘲讽,伤害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尊严,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是一个文人的基本修养。

评论家李亚广则直言不讳地表示,韩寒、陈丹青之流已经把“批名人”招“骂”当作保持大红大紫光环的灵丹妙药,是把肤浅当作招惹眼球的卖点。

在互联网上对两人的批评与质疑声就更显言辞激烈,有的网友嘲讽韩寒“就是又一个靠骂人炒作自己的宋祖德”,甚至有网友声称“如此言论只能说明他们自身的自大和无知,根本不必理会,就当是狗叫吧”。此外,还有不少网友批评韩寒“你以为你是谁?”,并表示没看过韩寒的作品,以后更不会看了。还有的80后网友表示要跟80后的韩寒划清界限。

中庸派:应该包容各种批评的声音,韩寒的文字完全非文学

不过,也有学者对韩寒表示支持,认为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口味。老一辈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行文由于有“时代的烙印”以及遣词造句用语习惯等原因,确实有写得好的部分,也有写得糟糕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语言确实有些“落伍”,“文学代沟”的现象客观存在,“应该包容批评的声音,包括对权威的挑战”。

作家韩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舍的有些作品写得非常精彩,譬如《正红旗下》,但茅盾、巴金等人的很多作品,其实不单是文笔差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说文学性就很差。他强调说,这跟他们的文学天斌无关,也不是叙事习惯的问题,而是外部环境造成的。韩东认为,就韩寒本身的文字水准来说,“有刺激性,有启发,有一种新的东西,只是太不谨慎了,属于野路子,完全非文学,也缺乏写作的诚意”。

辣评:“作者”的炒作

第一次见到韩寒,是大约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候韩寒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红”,他刚刚出版了《三重门》,小荷才露尖尖角,还只是一个青涩的少年。在一个读者见面会上,韩寒对他的“粉丝”们向他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爱理不理甚至出语尖刻,当场就惹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站起来指责韩寒说:“你为什么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总是这么刻薄?现在你也问我一个问题,我也用你的方式来回答你,看你作何感想!”韩寒说:“问一个吗?”小姑娘应道:“对。”韩寒说:“我已经问过了。”小姑娘怔在当场,半天作声不得。

这件事情让我觉得,韩寒是一个聪明人,但未免轻狂了一点。后来的韩寒,也果然就在通往“狂生”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断“骂人”,然后“被人骂”,在这个过程中,凭借在写东西这件事情上确实比很多人玩得帅玩得高明玩得刀刀见血的天分,韩寒自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后来,在不同的场合,我又很多次见到了韩寒。老实说,我开始有点欣赏这个文字尖刻、但在现实生活中多少显得腼腆温和的“80后”,甚至觉得他有点像那个说穿了“皇帝的新衣”的孩子。但是,在一而再、再而三之后,我越来越怀疑其动机的纯粹性。隔三岔五地语出惊人,甚至不久前还为莎朗・斯通的地震言论辩护,又招来骂声一片,不时又弄出点“绯闻女友”的粉色新闻吸引眼球,与一个“秀者”无异。现在看来,他与陈丹青公开炮轰人人景仰的文学大师,也不过是又一个炒作自己的伎俩而已。

徐晖刘放/文(摘自《广州日报》)

公众人物出言须谨慎

对于文学欣赏,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看法。就文笔来说,每个作家的文可能不尽相同,每个读者的欣赏口味,也千差万别。韩寒和陈丹青批评的这些作家,尽管是现代小说的名家,作品中,必然有写得十分精彩的部分,也有写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任何一个读者对于作家作品的评论都可以有一个不同的态度。“读者”这个范畴,自然也包括韩寒和陈丹青。但韩寒和陈丹青二位,同时又不是普通读者,二人的出镜频率决定他们在作为“读者”的同时,也是“公众人物”。之所以“公众”,是因为叛逆。二位都是“叛逆”在先、“公众”在后。

离经叛道,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为否定社会既定价值。他们二人以“叛逆”出道之初,都是挑战体制引起公众关注。同样,这次一口气否定这么多名作家,也是挑战了传统的文学观,符合他们一贯的姿态。不过,这次似乎并没引起一片掌声,倒是广大网友板砖横飞。我翻看了几篇网友的评论,基本都在责问韩寒和陈丹青,凭什么说这些文学大家文笔差?有许多热心网友举证了很多大家作品中文采飞扬之外,反驳韩、陈无知。但文笔好坏,并不是“1+1=2”,韩、陈二人无厘头的炮轰方式撞下了较真网友无厘头证明方式,恰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都是滑稽剧。

与其说韩、陈二人的发言陈述的内容不当,不如说他们陈述的方式有问题。

如果韩寒和陈丹青二位所举证的作家真的那么差,那么他们心目中好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至少他们二位在这场对话之中应该有一个具体的阐释。这么差的一些作家们,为何又数十年来为我们所阅读,难道大部分读者完全缺乏审美能力,还是二位的发言完全是信口开河?

公众人物具有两重身份,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他可以出言狂放,肆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毫无道理的意见,但公众人物在公共场合发言时,他的身份已经突破了私人性,便须出言谨慎,逻辑清晰,考虑周全,别拿偏激当叛逆,肉麻当有趣。

张晓波/文(摘自《新京报》)

韩寒陈丹青贬低大师伤害谁的尊严

韩寒和陈丹青利用一档电视节目大话文坛,剑指文豪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称“老舍、茅盾、巴金他们的文笔都很差”。言论一出,一片哗然。文坛大嘴巴现象今年似乎很消停,出现以上惊人言论绝对超过前者,挑战权威、颠覆传统底线。当今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利用影响力更大的电视节目发表惊人言论,对中国人公认的文学大师贬低嘲讽,伤害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尊严。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是一个文人的基本修养,我们为出现那样的非常错误、误导舆论的言论深表遗憾,采取攻击文学大师的手法借机炒作更是损害自身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处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期,思想启蒙、抵御外敌、寻找民族图强之路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那代文学宗师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民族请命、为祖国呐喊。他们青年时期为祖国崛起留学海外,回国后以自己的胆识、学识、智慧和天才书写民族文化精神,推出的一系列代表作品成为中华文化历史彪炳千秋的杰作。茅盾的《子夜》在高超的艺术性叙事、巨大的思想价值上都是公认的长篇巨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更是启蒙中国一代代青年人的思想火种,点燃一代中国青年自立自强的心灵之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更是八年抗战中国人心路历程最生动、最深刻的写照,是具有诗史价值的文学巨作。而冰心先生以她细腻、婉约、优美的文笔,为现代白话文的发展普及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

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追念之心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是一位有责任文化人的基本修养,贬低大师甚至出言不逊已经超出文艺争鸣的范畴。我们看到世界文学大国对本国的文学大师都心存感念之心、敬畏之心。俄罗斯是一个文学大国,这个民族对托尔斯泰、普希金等是多么敬重,他们的故居和文稿等遗产、遗存都是高规格保存和纪念。在法国,巴尔扎克、莫泊桑等大师也深深留在整个法兰西民族的记忆中,仅仅在巴黎,文人纪念所就多不可数。对于书写和记录民族文化精神的前辈,需要这种敬重,这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涵养高低。文学大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评价大师作品更需要公正、科学,任何偏见、偏激都不可取。在阅读多元的年代,大师作品的文化品格品质、巨大深沉的思想容量恰恰是最需要的。你自己可以不去阅读,不去喜欢,那是自己的自由,但文化名人不应该在媒介发表不负责言论,尤其是大嘴巴言论错误导向舆论,出言不逊的结果伤害整个民族的文学尊严。

炒作有底线,借机攻击大师达到抬高自己声誉的目的很不道德。现在是一个缺少文学大师的年代,商品化的物质大潮更让精神开始苍白和无力,文学是人学,文学更是人类诗意栖居的表达,文学在滋养心灵、陶冶整个民族情操上的作用不是能用物质和金钱衡量的,文学消费更多是一种习惯和自觉。阅读大师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其实是一个人的基本文化涵养。不喜欢阅读经典的人很浅薄很空虚,狂妄自大攻击大师和他们的经典作品更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亵渎贬低大师的价值和结果非常可怕,它的不道德性和危害性非常巨大。文化名人在公开场合谨言慎行是一个基本素养,大放厥词、误导青年很不应该。炒作有底线,评价作家作品更是应该局限在文艺争鸣范畴,信口雌黄损害自身形象,不利己还害他人。

浩歌 /文(摘自《人民网》)

韩寒和陈丹青当时的对话

韩寒:当时学校有图书馆看,我当时可能比较喜欢出风头,一篇文章1000个字,我想怎么把这个1000个字写得很精彩,后来我发现共和国的作家不具备这个能力,以前梁实秋那批人他们文字非常活,所以看的比较多是他们的文字。包括老舍、茅盾他们的文笔都很差。

陈丹青:还有巴金,写得很差的。冰心完全没有办法看。老舍还好,但是不经读,读过就可以了。钱钟书当然学问好,见解也好,但是不是我喜欢的那类作家。

韩寒:他们最差的就是文笔,我一点都不能读下去,放在课文里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就觉得文章应该这么写,文章就是要有文采,课本里该放钱钟书写的那些东西。

选自《文学故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