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董其昌佚画《辛酉春日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董其昌佚画《辛酉春日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到明代,无论技法还是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对清代书画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晚明画坛“松亭派”书画家――董其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谥文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书画家、书画鉴赏家兼书画理论家。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董其昌善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和黄公望等,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讲究笔致墨韵,画格清润明秀。且擅书法,对明末清初的书风影响颇深,清康熙帝曾赞誉:“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

20年前,本人有幸得藏一幅董其昌小楷题跋青绿山水人物立轴。该画为明代绢,画心长118厘米,宽45厘米。画轴为日本江户时期精裱,象牙轴头,配有原装木盒及锦套。盒盖正面书有“车轴之图”“董其昌笔”墨字,背面有“中华民国国立图书馆藏”印,并标注有“肆架贰号”藏号。画盒十分老旧。

展开此画,只见画中山青草碧,花枝绽放;近处山岩嶙奇,曲径通幽;远处山谷空灵,茅舍隐现。山色之中,一老者头戴高冠,端坐于车轴官椅上,神态清雅怡然,正观赏着初春丽日的山野景色。身旁侧后立有一人,俯首低眉,表情谦顺,再观其冠戴衣靴,应为贴身家侍;山岩小径旁,一书童模样的仆人正跪取袋中的琴瑟,他举止慌促,与画中那位高冠老者的端稳形成对比,仿佛此刻老者已按捺不住这春日美景的诱惑,正催促着书童快快取出琴来高奏一曲。此画不愧为名家大作,构图高古,意趣盎然,使人如临其境,赏之不禁拍案叫绝。

画作右上方有小楷题跋:“辛酉春日董其昌图”,字迹端庄秀丽。下钤“董其昌印”和“太史氏”阴阳方印两方。辛酉年应为明熹宗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按董其昌年谱,该年董其昌67岁,因此此画应为其晚年之作。画心左下方有“同谭转清”闲印一方,而画心右下方则有收藏印两方:一方为“王麓台收藏书画记”,一方为“麓台珍玩”。查对上海博物馆出版《中国书画印鉴》王原祁印谱第89号、第90号,两方藏印与印谱特质完全一致,可以认定王原祁曾经收藏过此画。

工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三十九年(1 700年)补任为詹事府的右春防右中允,为内廷鉴画,不久人值南书房。累官户部左侍郎至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深得康熙帝器重,曾奉旨纂辑《佩文斋书画谱》,充任总裁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成为地位显赫的文学侍从大臣。那么王原祁又如何会藏有董其昌的画作?王原祁与董其昌的这幅《辛酉春日图》又有着怎样一段情结呢?

原来,王原祁不仅官贵名达,在绘画上更是深得祖父王时敏亲炙,画艺精进,从学者甚众。其祖父王时敏,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宁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明万历29年举进士。崇祯初,以荫官太常,是清初名极一时的山水画家,位居当时书画“四王”之首。王时敏祖父王锡爵与董其昌交好,王锡爵辞世前,王时敏遵嘱师从董其昌,与董其昌研琢书画长达20余年。王时敏虽小董其昌37岁,但却与董其昌“乃忘年交也”“亦师亦友也”,以致“杂坐忘宾主”。董其吕年过八句还曾为王时敏的画作跋,二人情谊挚深可见一斑。董其昌在世时鲜有人物画作传世,而这幅画作,不仅勾画精美,人物生动,其画款落为“董其昌图”之“图”字,也别有意味。综观董其昌画作,绘画多以“绘”“笔”“写”“仿×××之意”等落款,而此画独用“图”字,似在暗喻其中之特定人物。笔者认为,此特定人物应断为画者本人,并且画家本人细心钤上自己的收藏印,足以显示出画家对此画的珍爱。由此判断,此画应是董其昌67岁时所作的一幅自画像,而画家其后将这幅别有寓意的《辛酉春日图》交由王时敏收藏,王时敏后又传至其孙王原祁。

值得一提的是,王原祁跟随祖父王时敏40多年,在得到真传的同时,耳濡目染,对董其昌这位祖父的先师自是非常虔敬,这恐怕就是他身居清廷书画鉴定要职,却未将此画呈献给康熙帝的缘由。可见,这幅《辛酉春日图》不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董其昌书画艺术珍品,而且是王时敏、王原祁祖孙二人与董其昌之间情谊与画艺的凝练与传承。

《画史绘要》中这样评述:“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对于董其昌书画的鉴定,故宫博物院给大学考古系及文博专家的讲义稿中有着专门的考证和鉴辨标准,一是真迹和的区别:亲笔画一般属款,落款为楷书且工整规矩;画落款常写行、草书体。二是画风:真迹总是秀中带拙,画则必然显出自身面貌,并往往带有较多“行家”气息。而这幅“车轴之图”皆符合真迹标准。此画曾被当时的国家级图书馆“中华民国国立图书馆”收藏,可见是一件有幸遗传下来的有绪藏画。

责编 雪 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