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管”、“端”协同运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管”、“端”协同运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电信运营商在业务运营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终端连接不可靠、网络被管道化、业务烟囱式发展等,通过对终端、网络和应用的协同架构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现网实践,总结出“云”、“管”、“端”的协同体系可提升电信运营商的用户体验、管道价值和运营收入,并可实现未来的业务转型。

【关键词】电信运营 电信管理 电信业务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problems of telecom operation like unreliable connection of terminals, piped network, chimney-style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etc., the paper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on coordination architecture of telecom terminals, network and service, concluded with regard to practices that coordination system of “cloud”, “pipe” and “terminal” could improve customers’ experience, value of telecommunication pipe and telecom incomes. It can also suppor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lecom operators’ business.

[Key words]telecom operation telecom management telecom services

1 电信运营转型的背景及内涵

随着智能手机持续快速的迭代升级、移动4G服务的深入人心,以社交、即时通讯等为代表的OTT(Over The Top)业务蓬勃发展,如直播、微信等,其基于电信网络为移动用户提供VoIP、即时消息、视频下载等通信服务,导致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话音、短信等传统业务的营收不断下滑,在造就市值高于中国移动的互联网企业如腾讯的同时,也将电信网络管道化。

除了面向个人手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外,电信运营商还服务于各个行业,但目前很多行业客户或系统集成商仅采购电信运营商SIM卡(即行业应用卡)以实现物联网终端的通信,其易被竞争对手替代且电信运营企业无法了解行业应用的发展情况。同时面向快速增长的物联网终端,需要为其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

目前电信运营商中营收占比较大的信息化业务,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用户独立发展,跨应用间缺乏协同、共性的能力,不能复用,导致信息化应用分散、建设及维护成本高。

在如上背景下,业务转型已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的迫切需求:打造可靠连接,丰富电信产品的类型和服务对象;打造智能管道,为多样化的终端提供差异化的通信服务;打造能力云体系,为跨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提供统一支撑是当务之急。因而电信业务转型的核心内涵为实现“云”、“管”、“端”的协同运营,如图1所示,即拓广服务对象、拓深服务内容,最终实现万物互联,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应用。

2 打造基于可靠连接的万物互联

2.1 拓深4G覆盖,提升网络容量

电信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人,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未来是移动宽带的时代,随时随地、便捷、高速地上网将成为人们的基础需求,目前仅中国移动的4G用户已超过4亿且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LTE网络仍存在如居民楼密集小区的弱覆盖、城市CBD商业中心等热点区域的小区容量不足等问题,因而需要研究和应用Relay等技术来解决弱覆盖和盲区覆盖等问题,同时利用载波聚合、小区软分裂等技术来提升小区的系统容量和均衡小区间的负载。在LTE信号的编码调制方面,可研究和实践下行256QAM(正交幅度调制)以提高LTE的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在LTE传输方面,规划和利用16T16R(16个发送和16个接收通道)方案,以提高网络的上行增益。

2.2 汇聚家庭入口,拓广家庭业务

基于家庭用户的固定宽带,通过家庭网关等上网设备实现家庭设备上网的统一接入。基于家庭宽带大力发展互联网电视业务,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以实现家庭用户的业务汇聚入口。基于家庭业务开放平台,向互联网电视屏幕推送开放引入的第三方业务,丰富家庭应用,同时拓展电信运营商的自有业务产品如电视视频通话(提供电视机、4G手机、VoLTE手机之间的高清视频通话功能)、家庭安防(提供家庭的安防监控功能)等,为家庭用户提供亲情沟通、居家安全等方面的生活服务,应对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同时提升用户的4G流量消费,以增强移动用户的黏性。

2.3 基于eSIM构建物联网产业生态链

在人与人通信市场饱和的背景下,拓展物联网业务产品可为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用户及收入增长点。物联网eSIM(嵌入式SIM)以软件形态实现传统SIM卡(用户身份识别)的功能,并运行于物联网终端现有的通信芯片内,与通信芯片进行一体化的生产、销售与应用,不需要额外的硬件载体而实现物联网终端的移动通信功能,可满足物联网业务大规模发展带来对传统SIM卡的变革性新需求(如低成本、小体积、高可靠性等)。

电信运营企业可通过部署物联网卡管理平台实现eSIM生产、审核、发放、监控等流程的统一管理,基于eSIM对通信芯片、物联网终端的生产、销售等进行支撑,可加强对行业应用的渗入与营销。基于eSIM打造智能可穿戴(如智能手表、宠物防丢项圈等)、车联网(如电动车防盗、物流定位等)、电力抄表等物联网示范产品,带动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实现M2M用户及收入的快速增长。

3 构建智慧化、多样化的网络管道

随着VoLTE、RCS(融合通信)的成熟应用,传统的语音、短信等基础业务将被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替换,在手机侧移动APP爆发式增长,且以视频为代表的高流量应用发展迅猛,如手机直播、视频监控等,未来一切应用皆基于流量。电信运营商如何提升流量的价值、避免通信网络仅提供管道功能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提供差异化的流量增值服务

面向高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个用户平均收入值)或高流量消费的个人手机用户,基于LTE网络的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架构自动为其提供QoS保障服务,高价值用户在使用LTE移动宽带时(如手机观看视频、玩在线游戏)可享受流量保障服务,如看视频时保障占用网络带宽最小可达到2 Mbps、下载大尺寸文件时优先并最大化分配小区当前的空余带宽等。基于差异化的流量增值服务在提升高价值用户网络体验的同时,可促进4G网络的流量使用。

面向具体的业务产品(如直播类的视频、微信等),内容/业务供应商可向电信运营企业订购流量QoS保障服务,相关订购信息由BOSS下发至增强型PCC系统,PCC根据配置的QoS策略及对应的用户信息,向LTE承载网络设备下发QoS预定义规则,为使用该业务产品的用户建立高QoS的专有承载。在为业务厂商提供QoS保障服务的同时,电信运营企业可向其收取相关费用。

QoS保障机制在现网中的部署应用可为用户、业务供应商带来差异化的流量服务,同时能提升电信运营商的流量价值。

3.2 挖掘2G移动网络的价值

目前国内的2G网络除了为物联网终端提供服务外,主要还为手机用户提供语音和上网服务。随着4G上网服务的普及及流量资费的下降,手机GPRS上网功能将逐步被淘汰,同时GSM语音网络也将逐步被VoLTE网络所替代,因而未来2G网络可演进成单为物联网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网络。

据相关数据统计,有超过90%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仅有小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的需求,且仅需开通上网服务,每个物联网终端仅需占用不超过5 kHz的频域带宽即可满足数据通信的需求,以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为例,单扇区一般分配8个载频,每个载频配有8个信道,一个扇区共64个信道,除去4个信令信道,共有60个业务信道以承载GPRS数据,每个业务信道按照支持10个并发用户来计算,则一个扇区可支持600个物联网终端用户并发在线。按照在线比1:10(即在线联网的终端占比为百分之十)估算,那么一个扇区可为6000个物联网终端提供通信服务,一个2G基站(三扇区)可支持近1.8万个物联网终端的系统容量。以某经济发达省为例,仅2G基站数量已超过了3万个,因而仅在该省范围内便可服务超过5亿的物联网终端用户。

综上分析,电信运营商可充分挖掘和利用2G网络的价值,以满足未来海量物联网终端的接入需求,无需投资建设新网络。

4 布局能力云服务

传统的烟囱型的独立应用将向能力化的云服务转型,基于4G、2G的网络,电信运营商可为个人开发者、家庭用户和行业客户提供可复用的能力资源,实现新业务的快速开发上线。如图2所示,开放的能力云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云计算/大数据能力:为企业客户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涵盖从底层的服务器的部署与配置、资源的动态分配与调度到上层的业务数据的存储与智能分析等,实现集中的运营管理。

(2)通信能力:包含传统的基础通信能力如短信、呼叫中心等和融合通信能力(即RCS),可按使用时长(如包月)或使用量来计费,基于融合通信能力拓展如视频客服、多方会议、远程教育、家庭安防、多屏视频通话等增值业务。

(3)应用服务能力:如统一认证、LBS定位、手机支付、个人征信等能力服务,供第三方应用集成调用。

电信运营商通过能力运营平台对相关资源的订购、鉴权、计费等进行统一的管理。

5 结论

面向个人、家庭、物联网行业等用户,“云”、“管”、“端”的协同体系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通信终端,尤其是新兴的物联网终端,基于智能网络管道和专用于物联网终端接入的GSM/GPRS网络,实现了能力化的云服务和基于流量的增值服务,因而代表了未来电信运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电信运营商在业务运营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了终端、网络和应用的协同架构,总结出“云”、“管”、“端”的协同体系可提升电信运营商的用户体验、管道价值和运营收入,并可实现未来的业务转型。

参考文献:

[1] 童恩,邵建,张少兵,等. 软件用户身份识别技术及应用[J]. 江苏通信, 2013(6): 73-75.

[2] 舒文琼. 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为网络转型铺路[J]. 通信世界, 2016(21): 18.

[3] 程锋. 创新、开放、合作发展万物互联[J]. 通信企业管理, 2016(8): 64-65.

[4] 张燕,俞振翔. 打造新型网络,实现网络、IT融合开放[J]. 通信企业管理, 2016(8): 12-13.

[5] 徐斌. 视频通话技术在广电网络上的创新应用[J]. 有线电视技术, 2015(11): 31-33.

[6] 黄威. 推动数字家庭业务的家庭网络中的关键设备―― 家庭网关[J]. 大众科技, 2015(11): 124-125.

[7] 赵艳薇. 由实变虚:eSIM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J]. 通信世界, 2016(16): 25-26.

[8] 张宏琳. 家庭无线视频监控平台设计[D]. 青岛: 青岛科技大学, 2016.

[9] 闻立群. eSIM将成运营商深耕物联网利器[N]. 人民邮电报, 2015-12-21(7).

[10] 陈越. 以提升流量价值为导向的互联网内容运营模式探析[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6(5):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