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原研哉关于“白”的设计理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原研哉关于“白”的设计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说到“白”时,人们总是会想到美丽,圣洁,光明等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这是人们对白色的最初感受。白色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含蓄规避的色彩。而色彩仅仅是“白”作为颜色的一个方面。规避颜色这一方面,我们能够唤起“白”更强烈的物质性,它或许是某种材料给人带来的质的体验,或许是一种空间的概念,甚至含有一种“无”和“绝对零”的抽象概念。

关键词:原研哉;平面设计;“白”;“空”

“白”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解释为颜色,明亮,纯洁,空等释义。详细解释为“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现如今,“白”在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平面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绝非只是其色彩属性这么简单,它被赋予了可看、可触、可品的特殊属性,正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改变着人们对它的最初看法。

一﹑含蓄规避的色彩

一提到“白”这个词,大多数人会立马联想到关于色彩的“白”。那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牛顿在光学试验中通过三棱镜发现的,也就是只有在光的条件下才会产生色。作为现代物理学的结果,已有完备的色彩系统:以色相、纯度、明度为基础建立的奥斯特瓦尔德色相环系统和蒙塞尔色立体系统。”[1]但是我们感受颜色并不是通过这些系统的方式。像煮熟的鸡蛋中蛋白与蛋黄的对比,或者花与叶颜色的对比,这些都是我们在自然生活中感受的色彩,不仅是对色彩的感知,还有材料的质感,味道与气味皆深隐其间。“人对颜色的感受是一个综合体。所以颜色不只是视觉的,它与我们全部的感知都相关。”[2]

白色是光的所有颜色被吸收掉反射出的色彩,同时将光的所有颜色混在一起也会产生白色。所以,“白”不仅可以包容所有颜色,同时也可以将所有颜色放空-无色。作为一种含蓄的色彩,它可以包容所有颜色;作为规避的色彩,它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白”更强烈的物质性,包括像对材质的体验,空间的感知,甚至含有一种“无”和“绝对零”的抽象概念。

二、 “白”的表现与文化

“白” 作为一种脱离颜色的颜色,其蕴含的内容是无限的。“白”通常带给人们的文化表现无非是颜色,光明,纯洁等一般属性。现如今,“‘白’不仅是一种颜色。‘白’是一种设计理念。”[3]当世界是一团混杂颜色的混沌。树木有其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新、湖面有其波光粼粼的色彩、水果有其新鲜的色彩。然而,所谓一切皆归于尘土。在这幅再生与轮回的图景上,“白”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从混沌中挺身而出,与混合的消极原则对立。“白”作为特质的终极而获得存在。它既不是一种混合物,甚至也不是一种颜色。“白”似乎是一种无法在一个真实世界中实现的东西。我们可能觉得见过或是摸到过“白”,但在原研哉看来这只是一种幻觉,“白”在真实世界中已经不能够真实存在,仅存在于人们对“白”渴望的痕迹中。“‘白’是精致、易损的。”[4]

三、“白”的禅意表达

“白”作为一种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的五感体验,还在于“空”。日本美学的基础就是在那空间之中,大量的意义就建构在那上面。乍看起来,空的概念与白联系不大,但实际上他们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白中有‘空’,‘空’中亦有‘白’。” [5]在日本,空不仅仅指形式的简单,而是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丰富我们的感知。如无印良品所传达给人的“无,亦所有”的信息。原研哉对无印良品的设计不仅在于简约,而在于空。(如图3-1,3-2,3-3)

图3-1无印广告 2003年 “地平线”海报,盐湖

图3-2无印广告 2003年 “地平线”海报,蒙古

图3-3无印广告 2003年 “地平线”海报,蒙古

无印广告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商品信息,而是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所谓传达,并不是单向度的发出信息。而是首先要明确广告要传达给大众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然后再用清晰、易解的方式传达给大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消息传达都必须遵循这一准则。有时候,可以用空无一物的容器取代信息本身,为受众留出想象的空间,他们所给出的意义填充和容器共同完成信息传达。这就是“空白”中隐含的在受众心中“无”与“有”相互转化的禅意理念,具体表现在对禅学中“道”的理念的阐释。道可以说是对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也是对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也就是说道不仅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的理念,也是一种道生万物的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从“无”到“有”,以一种禅式之“无”的思想体现出极其深刻、复杂而有意义的“有”。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原研哉将东方审美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的哲学思想密切相连。现代设计中不仅要具有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内涵,要表现出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以及追求天人合一,追求物我交融的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塑造出审美意象来与传统文化哲学的思想融合,达到一种艺术体验,丰富现代设计的需求与发展。(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伊顿.色彩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2][3][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全本 [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原研哉.白[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老子.道德经[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