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卡贝丝昆曲的传承没有终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卡贝丝昆曲的传承没有终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昆曲名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努力分不开。代表处文化官员卡贝丝女士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昆曲是世界上最美的优雅艺术之一,对于它的传承和保护没有终点

卡贝丝是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她的爷爷曾在山东生活过一段时间,受爷爷影响,她对中文与中国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在剑桥大学获得中国研究的学士学位,然后到慕尼黑继续从事中国艺术史和人类学深造,她的硕士论文是关于中国食物。

1995年,卡贝丝到联合国工作,2004年来到联合国教科文驻华办事处作文化项目官员,负责朝鲜、南韩、蒙古、中国、日本五个国家文化项目及文化交流活动。七年来,她对大东亚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移动遗产的保护,付出大量心血。

中国保护昆曲的经验值得推广

卡贝丝表示自己很喜欢昆曲。“曾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的一次活动上看过昆曲表演,还到过苏州看折子戏。感觉昆曲很美,男女主人公感情细腻,展现了一种中国特色文化;另外舞台上的一些布景和道具,演员所穿的服装,都富有东方美。我还专门到皇家粮仓看过《牡丹亭》,在现场感觉很好,尽管很多台词不一定能理解,但对故事中的爱情元素和主题还是十分印象深刻。”

她注意到昆曲与西方戏剧艺术的巨大差异性,“东方西方戏剧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好,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昆曲不是面向广泛的受众群的艺术,主要面向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人群。其唱腔,整体艺术形式,对于大多数受众,还是有挑战性。昆曲需要对高雅艺术有爱好的人,闯开心灵去体验这种艺术。”

笔者问:“您对中国在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满意吗?”卡贝丝莞尔一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认为中国这几年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2001年昆曲入选了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直到2007年才有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通过,而中国已经提前有所行动,明确了昆曲等‘非遗’项目保护的重要性。今年中国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在大学推广‘非遗’的方案,该方案将在印尼巴厘岛会议上通过决议,希望对世界各国非遗保护工作有借鉴意义。”

她强调:“昆曲需要加强传承性,如果没有传承,就会消亡。年轻一代可以选修相关课程,以决定自已是否为昆曲的传承做出贡献。中国政府也开展了一些昆曲的艺术节,成立了七个昆曲艺术团,录制了一些昆曲唱片,发行了一些文本资料,政府每年还年还会投入1千万元人民币以上,专项用于资助昆曲艺术的保护。应该说,中国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卡贝丝说:“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是一个领先的国家,教科文组织一直认为,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正面典范,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和材料。中国有关部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有着通畅的交流渠道,对此我们办事处也一直积极支持和参与。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话方面,中国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她注意到:中国目前有28项重点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还有六项濒危项目,昆曲属于前28项里面的重要文化遗产。前不久,中国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中国时非遗”事业进入了新时期。“中国在辨识它所拥有的一些文化遗产及非物文化遗产方面,做得比较好,关键在于具体措施,需要把纸上的计划条例,落到实处。”

昆曲等艺术是民族身份的象征

在后工业时代和商品经济繁荣的今天,艺术门类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

卡贝丝说:虽然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昆曲属于传统艺术,它能给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带来归属感,帮助中国树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帮助国民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还是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今天的我们除了需要经济生活和商品文化,还需要通过艺术更好地理解文化和我们自身。这些文化艺术活动可能还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只有加强不同文化的沟通,不同的种族和国家才能消除误解和分歧,和谐相处。所以昆曲等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现代社会也是十分必要的。

十年前,昆曲申遗成功,给这个古老戏剧带来很多机遇。卡贝丝说:“现在昆曲可能不仅是中国人在关注的文化事业,更是全球、全人类在分析、观察的文化艺术。”中国对昆曲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经验,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

那么,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又有哪些不足?

卡贝丝认为,旅游业与商业对于昆曲这类舞台艺术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昆曲需要面向民众推广需要商业的推动,但现在社会正以工业化形式,将昆曲艺术作为一种产业、产品,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纽带,来进行交流销售。这其中的界限与尺度就非常微妙:推广昆曲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还是为了保持昆曲的生命力?如何应对昆曲艺术的商业化,是昆曲当前面临的挑战,中国在平衡好相互关系中,需要作出很大努力。

她进而指出:目前各国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加强民众对于其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球化的单一化潮流里,如果人们只知道使用手机、逛大型商场、喝可口可乐、吃必胜客,而丢掉了自己的文化遗产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这种危险不仅在亚洲,而且在欧洲等各国范围内都存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着眼长远

她特别提醒:文化遗产保护也面临许多重要机遇,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注意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过去,文化在许多国家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内容也仅限于演出、博物馆等,被人们看成是只能“花钱”的领域;而现在人们则意识到,换个角度来看,文化也是可以“赚钱”的。比如世界上80%的旅游景点,依靠的都是文化或自然遗产提供的附加值。

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往往存在矛盾,卡贝丝说:“不止中国,很多国家都曾经或仍然存在极端做法,在热切追求经济发展时,忽视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好在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很多欧洲城市的经验值得借鉴,当然,这些城市可能很小,与上海、北京完全不能相比,但它们的态度和方法,值得借鉴。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良方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各国都需要吸引社会各方面参与,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卡贝丝说:“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老房子或者被推倒,或者翻修之后高价租给公司和有钱人等。我不是完全否定这些做法。但为了长远考虑,我们应该可以拓宽思路,做一些新的尝试。我认为,在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方面,各地政府、机构、大学等都可以积极尝试,保存文化遗产所在地区原来的风貌和气质。比如,北京的798艺术社区,由上海老厂房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区等,都是将概念、环境、时机结合得较好的尝试。”

卡贝丝最后说:文化本身的长期发展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不是眼前短暂的回报与利益。目前中国在保护木卡姆、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其中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的生存环境中得到延续,如何让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传统,如何让它形成自身的生命力,并与当代社会有机地融合起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