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草船借剑》教学活动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草船借剑》教学活动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 彩 缘 于 生 成

--《草船借剑》教学活动

卢君娥

"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约"来说的。教学有预约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其间,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很可能会碰撞出灵感的火花,生成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下面这个案例,记叙的是本人不久前听课过程中认为非常精彩的一次教学活动,回味这出人意料的"精彩",最大的感触就是觉得它缘于课堂的"生成"。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番禺执信中学小学部一个语文老师的应聘试教课,执教老师是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骨干教师,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传统教材,它根据我国着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而成,可谓妇孺皆知,我自己也曾经教过这篇课文,而且自我感觉还挺好的!该学校领导只有一个要求:"长课短教"。

开始上课了,因为来不及布置学生预习,所以课堂上,教师首先给了几分钟时间学生预习课文,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交流预习心得。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凭借过去已有知识经验和相关资料,已基本能够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弄清故事的线索。估计下一步教师该围绕着弄清故事情节,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教学目标为重点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所必须达到的,应该是预定的,我想教师应该早有准备,可接下来的活动过程却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首先教师让学生细读课文,要求他们通过细读,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中除了诸葛亮,你还对哪个人感兴趣,为什么?请把你的见解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这一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思想,但还是围绕着本文的中心--诸葛亮"神机妙算"而展开的。

交流活动开始了,除了有对诸葛亮进行分析的,许多同学还说周瑜论曹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一个学生质问老师说:"诸葛亮明知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我以为老师会用一般常规对教材的理解回答学生的质疑,可老师却笑而未答,过了一会儿说:"这就是诸葛亮用人的高妙之处,请大家仔细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再一次细读课文,并且在读书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场意想不到的辩论开始了。

有的说:"这是鲁肃与诸葛亮的私人交情很好,所以同意帮他的忙。"

有的说:"这是鲁肃对周瑜心胸狭窄怀恨在心,所以有意让诸葛亮胜过周瑜。"

种种解答都不无道理,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这时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从鲁肃果然不提借船之事,我觉得鲁肃是一个老实可信赖的人。诸葛亮不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品质才请他帮忙的吗?"

这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课堂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突然一个男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她的看法!我觉得鲁肃不是一个老实可信赖的人。大家想想,周瑜是他的顶头上司,那么信任他,可他居然吃里扒外,这样的人能说他老实可信赖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他这一问引得班上好多同学应和,班上顿时出现一片哗然。

看来,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给了学生创新的时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已经能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了,这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可这样尖锐的问题应该是老师事先没有想到的,它们已经超越了文本要求的目标,升华到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探讨了。这不正是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吗?

我和学生一样,等候着教师对这诸多问题给出答案,这应该是教师表现自己文学修养的最佳时间了,可教师没有,而是缄默不言,过了一会儿,教师对学生说:"纵观全文,正如许多同学刚才所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怀坦荡,周瑜凶狠狡诈,心胸狭窄,请问:诸葛亮和周瑜,你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们不约而同的说喜欢诸葛亮不喜欢周瑜,并且讲了一大堆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

这时,刚才那位说鲁肃老实的女生又站起来说:"同学们想想,当时大敌当前,诸葛亮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而周瑜为一己之利,不顾国家的安危想置诸葛亮于死地,如果你是鲁肃,你会怎么做?"

静场!片刻的静场表明了这位女生的话点燃了大家思维的火花。很快,学生纷纷发言,为鲁肃辩解,又一场带着人生哲理的"辩论大赛"开始了。

有的说:"鲁肃和诸葛亮一样,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有的说:"鲁肃与其是帮诸葛亮,还不如说是在帮吴蜀两国。"

有的说:"鲁肃不仅老实,还很有正义感和爱国心。"

还有的干脆说:"如果我是鲁肃,我也会这样做的!"

……

辩论在继续着,而我在心里却忍不住为这没有预约的精彩拍手叫好!这样的精彩是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曾生成的,或者说即使有生成也没有充分运用的,无论是语文课堂还是数学课堂上。是我所教的学生不如这里的学生优秀吗?非也!我想,不只我如此,就连执教者可能也未曾遇到过这样的课堂情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有着丰厚的语文素养、丰富的教学机智和民主的教学态度,最重要的是执教者能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敢于不断地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放手让学生自主展开富有独特体验的探究。这节课带给老师、学生和听课者的都是一种全新的感受。由此看来教师只要能恰当地把握学生探究的方向和尺度,将学生的需要和参与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和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便会碰撞出灿烂的思想火花,生成超越文本的精彩,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到学习的快乐。这样的课堂真的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从这个自己亲身感受的案例中,我深深的感到,只要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并用它来调整自己预定的教学思路,就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享受自主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我们的课堂也就会不断的生成不曾预约的精彩,我们的学生也就会不断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