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在音乐教育上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在音乐教育上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本主义的音乐教育观在音乐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被推崇,它与我国传统音乐理论教育观念相冲突,人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它在音乐学习中起到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内容及特点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学习。罗杰斯意义学习观分为以下要素:(1)学习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即学习者情感与认知的体现;(2)学习的动机是自发的,教师仅需提供学习范围,让学生获得学习体验;(3)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心等学习品质;(4)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性。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充分注意人的独特品质,注重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特征,人本主义提倡的学习观不仅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释,而是扩大范围的对学习者整个人生成长的解释,具有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人本主义音乐学习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孩子审美天性

近年来我国学校对音乐的新课程一直都在改革中,新课程的改革一直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教材改来改去,但教学的模式却是都一直未变,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们毫无反映,老师在讲音乐的理论,学生们无从得到音乐体验。音乐具有非语义性的属性,学生们只有真正在音乐中寻求快乐,才能体味到音乐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也有人提出音乐课既然有非语义性的属性,干脆把音乐一放(撒手不管了),这种偏激法做又忽视了老师的角色。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老师提供学习的活动范围,帮助学生减少阻力和挫折。在我们现实音乐教学中,老师是主要角色,而学生是被动地位,这和人本主义学习相悖。我们要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去解决。以学生为主体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有人不仅会问怎样来改变教学模式,前不久我有幸读到了一本《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里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模式,引用文中一句话“没有音乐、没有讨论,美国的老师无法上课”。美国的教学课前提出7―10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查找音响资料,作好笔记准备,学生也可以用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堂上老师由学生依次讲解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与老师直接对话交流,联系实际,作出最后教学评价,这样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探求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获得心里的满足感。

三、人本主义学习观能激发音乐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生来就有渴望、发现、解决问题的本能动机,对未知充满探求。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点认为,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能使学生全心投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求知能力,培养兴趣,从而使学生喜爱知识,获得成就而更加努力。在我们音乐教育中,罗杰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理念,这也正符合人的本能动机。我们教学过程很多老师埋怨,学生被动,不动脑筋,想像力不丰富。我们的老师从头至尾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造成学生隋性和被动的根源,如果我们的老师把问题完全交回给学生,并加以充分信任,我想这种被动状况马上改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必须创立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心理学家认为满足个体的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如果老师信息量过大,超出最佳水平,学生感到疲劳,产生信息回避行为,反之信息量太小没有新鲜感,学生则不会产生好奇心,这些刺激特性具有新奇、变化、夸张、复杂,往往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些疑问、混乱,促使学生对信息产生探求行为,这个过程就是心理不协调――探求――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设立问题情景时一定要把握好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随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积极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在音乐领域中便获得了独特的见解。

我们中国学生刻苦努力的形象在世界上是被公认的。在音乐领域中学生占世界比例很大,但往往比不上德、法等许多小小国家,这不能只怪中国的学生,值得我们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好好地反思。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