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应时 甘为中国音乐史学“造砖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应时 甘为中国音乐史学“造砖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师风采

在当今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界,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的名字不可不提。他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民族器乐结构、乐学(宫调理论)、律学、古谱学等领域,在国内同类研究中独树一帜,其学术影

上个世界六十年代,陈应时以“民族器乐结构”的系列论文开始了其学术生涯,博采众长的才华和新颖的学术视角,很快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八十年代,他在新的学术春风的感召下,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律学”、“乐学”、“古谱学”诸多领域全面开花,他的“中国古代纯律理论与实践”的考证、“纯律历史分期”的论断、“古琴律制”理性审慎、“燕乐二十八调理论”的考释,以及“掣拍说”对敦煌琵琶谱研究的开拓等,都曾令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步入新的境界。他的研究注重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法,又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科学理念、方法,辅助于其史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现代化篇章。

在教学上,陈应时注重传统史学知识点的传授与新研究成果的合理补充,善于启发学生开展创造性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在国外访学的经验所得,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这一效果在“律学”、“乐学”、“古谱学”等理论性、思辨性较强的专题教学中被充分体现出来。而自己作为最前沿的研究者,他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启发学生朝着研究型学习途径迈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又是一位很好的导航者,对于学习行程中的各种困难有着充分的掌控能力,可以说,在他的指导下学习是一个紧张但时刻有着收获的旅程。

学术视野问题是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环节,陈应时在指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提倡开阔的学术视野,不拘泥于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而注重触类旁通的指导,有时甚至要求学生打破狭隘的“门户”、“派别”和学科之隔阂,敦促学生在研究层面上再广一些,在研究视野上再宽一点。在指导学生写作论文上,他总能引导学生在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方面的层层深入,进而提出创造性的论断,使学生感到论文写作其实也是触手可及的平常事。在收集资料上,他常要求学生要“广而博”,要“普遍撒网,重点逮鱼”,这样才不会使研究有缺漏、有偏失;在分析问题时,要“精而细”,要层层拨开;在主要观点上,要“新而巧”,要有创见性。他结合自己研究的体悟,常常鼓励学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向典籍质疑,这样才能推展前人的学术,这一“不迷信古书,不迷信权威”的研究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在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的手法上,陈应时能广泛借鉴各种媒介:课堂上的直面对话,电话、电子信箱、网络视频等现代科技的充分利用,这样就使其教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他基本在每节课中都使用制作精细的Powerpoint,其课件直观、明晰,使人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科技服务于教学,其课件也许是同辈人中做得最好的吧。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陈应时曾自谦自己是一位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造砖人”,这正是他扎实而具体研究工作的一种形象自喻。可贵的是,他总能使每一块“砖”造得那么实用、那么出彩,为建造中国音乐史学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