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办!并要办得更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央视春晚一年一年地成长,她的“活力”却似乎越来越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春晚创作人员面临着的创新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过,虽然观众对春晚节目套路产生的审美 “疲劳”越来越明显,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但是作为一道民族的年夜大餐还是“痛并快乐地成长着”,这不仅表现在商业的创收越来越高,海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还表现在她作为全球华人传统节日的一道“大菜”,显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俗、一种仪式,在凝聚全球华人“共此时”上、建立举国上下和全球华人进行民族身份认同和血缘确证的“新图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本文对09年的联欢盛会进行一定思考,从民俗文化、审美娱乐以及商业传播的角度,试着提取一些对央视春晚“可持续”发展有益的营养品。
以民俗文化为本源
在春节这一背景下,仪式化的年俗会集体无意识地在每个普通中国人心中滋生,从而使他们不自觉地体认个体所依赖的文化渊源,而电视春晚恰恰提供了一个虚拟的镜像体验平台,将仪式性体验带给神州大地的亿万观众和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可以看出,现在的春晚也努力在民俗上做文章,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最受观众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源于民间的节目,如马广福、刘仁喜两名农民的演出,一度被网上评为印象最深的受欢迎歌手。小品《不差钱》的最大魅力不是多么精湛的表演,而是这几位演员身上透射的草根性和本土味。年年春晚,都是一个造星的舞台,而往往又是那些“草根”的节目会成为春晚的最亮点。我国民俗资源丰富,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56个民族,34个省级行政区,有众多的风俗礼仪、民间歌舞、手工技艺,这些原生态资源都是可造之石,都会成为收视“奇兵”。并且,民俗仪式具有奇观效应,不同地域、民族的节庆、服饰、饮食、居住等民俗,千奇百态、各有特色,极富观赏性,春晚的持续魅力还应当依赖于对这些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
真实化、纪实化格调
从权威的统计和观众真实的评论中,可以看出,09春晚的“真”唱无疑成为本次盛宴广受好评的一大亮点。作为一年一度最引人瞩目的文艺晚会,视觉效果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春晚的“形”,而非“神”,观众更期待的还是春晚“神”的回归,而不只是“形”的改变。去年,有媒体曾做过“我最喜爱的历届春晚”的评选活动,令人意外的结果却是1983年的春晚高居榜首。和现在春晚的财大气粗相比,当时春晚的整个演播厅不足600平方米,现场观众不足200人,演员、主持人大都穿着平时的衣服上场。然而,就是这样一场简朴的春晚,却让国人惦念了20多年,一直无法释怀。作为中国首届春节晚会,不可否认它对于一个文化娱乐匮乏年代给观众带来的新鲜感与快乐感。但从审美娱乐的角度看,当年的春晚的确真实可触,能最大限度贴近观众。它淳朴的形式、内容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情感共鸣恰恰正是当下我们所追求的“本质”娱乐。晚会中温馨的小舞台,和蔼可亲的演员,生活化的节目以及贯穿始终的猜谜语等互动活动,让现场充满了家的温暖与真情关照,也让电视机旁的观众不知不觉地成为现场中的一员。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看重的节日,春节之重,重在亲情。这一天,官员放弃案牍之劳、工人远离轰鸣机器、农民忘记黄土秧禾,不管你是何种身份何种职业,都要归位于春节里最重要的社会单元――家庭。除夕之夜,万家团圆、共叙关爱、除旧祈新、其乐融融,多少古老而又质朴的亲情永远是春节,也应该是春晚不老的主题。
作为荧屏叙事艺术,纪实性的风格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09春晚最动人的一面还包括晚会中艺术地再现了不平凡的2008年,如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等大事,都以板块方式在春晚一一重现。由《水下除夕夜》等小品、《天地吉祥》等歌舞节目和灾区人民视频拜年等组成的晚会抗震救灾板块,立足抚平伤痕、唤起希望、激发信心,让人们回想起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特别是英雄女警察、“可乐男孩”、少年儿童等来自地震灾区的代表人物,在晚会现场向全国人民拜年,更是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怀旧情调”定位
09春晚节目的怀旧倾向也是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比如歌曲联唱中基本上都是往年的诸多经典歌曲,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歌星、歌曲,在勾起人们很多回忆的同时更让人们感到温馨!
从传播接受的层面分析,春晚这种定位于特殊播出时段、以全民为收视群体的综艺类电视节目,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契合全民审美意识的接点,才能够在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环境的复杂受众群体中引起共鸣。这样的目标对于一个原创节目来说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环境日新月异、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时期,能够得到全民审美认同的节目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当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日益蜕变为中国人的过年文化符号之后,这种节目样式又日益受到内容创作上的瓶颈限制。因此,适度推出一些各时期的经典节目并进行全新的现代化包装,深入挖掘旧有节目的潜力,打造一种“怀旧”的春节节目特色,以达到吸引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好的节目创作突破口。
“大联欢”主题和“世界人”眼光
以“中华大联欢”为主题的09盛宴,突出了中华特色,彰显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华人送去了欢庆和温情。而在中华民族最喜庆的节日里,爱尔兰踢踏舞团给大家送上的《大河之舞》,在让国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也让全球观众赏心悦目,可谓是本次晚会的最创新之处。这更应该是春晚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从电视节目传播的角度讲,春晚同样可以像国外的一些大型传媒的庆典节目一样,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并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世界范围内也能吸引全球观众。比如奥地利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不仅是通过世界绝大部分电视台和电台现场直播,进行出卖转播权获得经济收益,并且还成为彰显奥地利文化艺术的一道风景。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而中华民族却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在立足民族的基础把步子再迈得大一些,“让春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我们的目标,更是突破创新点!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