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了解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的发生消长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进行调查各个时期Q型烟粉虱的数量,并运用生物数学的方法进行运算统计。结果:在烟区种群的消长成单峰型,10%吡丙醚+25%噻嗪酮+10%烯啶虫胺、0.6%印楝素、1.8%阿维菌素3种试剂防治效果较好。结论: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全面暴发在8月份,建议在8月前采用1.8%微生物源的阿维菌素和0.6%纯植物源的印楝素试剂进行防治。

关键词:烟粉虱;虫口减退率;暴发期;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81-03

Abstract:Objective:This paper is to study population dynamics of Q Bemisia tabaci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in Shanbei region. Methods:Taking the sample method using five point survey the number of Q Bemisia tabaci and to count on the collec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biologica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Results: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curve of it in the wild is a single peak and 10% pyrazole propyl ether+25% thiamethoxam oxazine ketone+10% ene worm amine,0.6% neem element,1.8% abamectin three reagents prevention effect are good. Conclusion:Q Bemisia tabaci full-blown in August,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microbial source in August with 1.8% abamectin and 0.6% pure plant source of neem reagent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Bemisia tabaci;Population decline rate;Outbreak period;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

烟粉虱,学名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半翅目、粉虱科,首先于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被发现,1905年由于烟粉虱在南亚地区棉花上的危害而引起极大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中期烟粉虱的生物型、多样性、物种鉴定的提出和传播,使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灾害性昆虫[1]。

我国最早于1949年记载烟粉虱,最早分布于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一带,接着在云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相继被发现[2]。20世纪60年代就有报道烟粉虱为害棉花,但20世纪是危害轻微,并没引起重视[3],但20世纪80年代前期沿海和内陆多地暴发成灾[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烟粉虱成灾,给烟草、蔬菜、棉花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查明其种类和生物型,对研究其暴发特征、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5-6]。1996年朱国仁依据形态学特征[7]和选择寄主种类的不同得出鉴定结果,江苏省严重发生为害多种烟草的粉虱为烟粉虱[8],而不是温室白粉虱,与此同时在山西棉花上也发现大量烟粉虱为害棉田和烟田[9]。随着农业种植模式的调整,温室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烟粉虱在棉花上的危害逐年加重。2003年和2005年,河北部分棉区烟粉虱大发生,棉区平均减产10%~20%,部分地区达50%以上[10]。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也是棉田烟粉虱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与常规棉田相比,转基因棉花中的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种群数量显著降低,而盲蝽象、棉蚜、烟粉虱等非靶标刺吸式害虫种群数量显著增加[11]。实验室条件下,转基因棉花更有利于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12]。

近年来,烟粉虱在延安地区对烟草危害越来越严重,导致烟草产量连年大幅度下降,有的地方甚至绝收,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烟粉虱在生物学、生态学及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防治措施和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内对烟粉虱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广东、河北[13]等地,对延安烟田烟粉虱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烟田里的烟粉虱为研究目标,围绕种群生态学加以深入探讨,分析其消长规律及其防治措施,提出烟粉虱生态控制有效途径和合理方法。在实践上对于控制烟粉虱大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指导基地的建设与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结果为延安毗邻省区烟粉虱的防治、田间调查、为害损失估计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参考价值,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该项目的全面实施不仅丰富了种群生态学,而且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促使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因此,对烟粉虱消长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开展研究,不仅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Q型烟粉虱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方法

1.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4年6月底至2016年9月初,在陕北烟区宜川、富县、甘泉调查。

1.1.2 调查方法 2014年6月底至2016年9月初,在陕北烟区宜川、富县、甘泉的生产区调查4块试验田A、B、C、D,每隔7d用5点取样法定点调查,每次调查100株烟草,调查时分别录各植株定点的上下2片叶子(主要在叶背面)的烟粉虱数量。使用Excel2003分析数据取平均值,分析Q型烟粉虱在烟田的消长动态。

1.2 Q型烟粉虱防治的研究方法

1.2.1 材料 黄板;烟草石灰水(烟叶+少许肥皂+水浸泡24h过滤);尿石合剂(尿素+洗衣粉+水)尿素+洗衣粉;10%吡丙醚乳液+25%噻嗪酮可湿粉剂+10%烯啶虫胺水溶性液剂;吡丙醚+噻嗪酮+烯啶虫胺;0.6%印楝素;1.8%阿维菌素;清水。

1.2.2 方法

1.2.2.1 试验方法 试验设7个处理,3次重复,不同处理之间用防虫网隔开,小区面积12m2。

1.2.2.2 施药方法 药剂于2015年8月喷施,施药时间为烟粉虱发生盛期,成虫、若虫、卵混发。施药前调查害虫数。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于早上9:00之前喷施,这一时间段是烟粉虱栖息期,可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可避免施药人员中暑、中毒,共施药1次。

1.2.2.3 调查方法 各小区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小区选择5株,施药前定株、定叶调查烟叶背面的成虫数,施药后1d、3d、7d调查残余活虫数,与清水对照区作对照,计算虫口减退率。

1.2.2.4 防治效果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数-施药后虫口数)/施药前虫口数×100;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Q型烟粉虱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2.1.1 Q型烟粉虱各个时期的发生规律 从图1可以看出,陕北烟田烟草上的烟粉虱成虫从7月27日之前到6月22日,处于小量缓慢的增长,还没开始暴发,且从7月13日到7月20日这段时间处于小量的减少成虫的数量,基本处于不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其减少,也有可能是由于成虫能飞,你轻轻一动叶子上的成虫就飞走了,导致统计不准确,数量被统计少了,从7月27日开始大量的暴发繁殖,到8月10日达到最大量的烟粉成虫,从8月10日到8月17日成虫基本维持稳定,到达周期的最大值区间,处于缓慢的增长状态,8月17日之后,烟粉虱成虫开始大量的减少。

2.1.2 Q型烟粉虱各个试验田的发生规律 从图2可以看出,陕北烟田A区试验田烟粉虱数量基本符合上文的图1的分布趋势,在7月27日到8月10日开始大量的繁殖,到8月10日达到最大值,8月10日到8月17日维持动态平衡,到8月17日之后,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陕北烟田B区试验田烟粉虱数量基本符合上文的图1的分布趋势,在7月27日到8月10日开始大量的繁殖,到8月10日达到最大值,8月10日到8月17日维持动态平衡,到8月17日之后,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陕北烟田C区试验田烟粉虱数量基本符合上文的图1的分布趋势,在7月27日到8月10日开始大量的繁殖,到8月10日达到最大值,8月10日到8月17日维持动态平衡,到8月17日之后,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陕北烟田D区试验田烟粉虱数量基本符合上文的图1的分布趋势,在7月27日到8月10日开始大量的繁殖,到8月10日达到最大值,8月10日到8月17日维持动态平衡,到8月17日之后,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2.2 Q型烟粉虱防治结果与分析 由表2和表3可知:(1)各处理的价格重高到低依次为:1.8%阿维菌素>0.6%印楝素>烟草石灰水>尿石合剂>黄板>10%吡丙醚乳液+25%噻嗪酮可湿粉剂+10%烯啶虫胺水溶性液剂>清水。(2)供试6种处理中,有3种处理对烟粉虱防效达到85%以上。(3)药后1d,处理4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药剂,防效达90.79%,其次是处理5和处理6,分别为88.48%和84.47%。(4)药后3d,处理6防效达到最高,为91.30%,其次是处理4和处理5,防效达90.32%,各药剂3d后防效较1d后防效基本都有所提高。(5)药后7d,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6的防效仍保持在80%以上,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3 结论与讨论

陕北地区烟草上的烟粉虱的发生和消长规律基本上都是7月底以前缓慢的增长,7月底至8月初开始大量的暴发,到8月初或者8月中旬达到最大量,8月底至9月初开始减少。虽然试验区B、C区,由于地老虎的影响导致Q型烟粉虱的数量相对A、D少很多,但这并没有影响Q型烟粉虱种群的生长周期,从而可以得出烟粉虱种群的生长周期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研究Q型烟粉虱的发生和消长规律的研究可以根据其数量分布特征进行选择性防治,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环境污染,其有利于烟草上的昆虫生存系统的相对稳定。处理4、处理5、处理6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0.79%、92.41%、91.30%,能够有效抑制虫口密度,且持效期长。从生态角度看:处理4为10%吡丙醚+25%噻嗪酮+10%烯啶虫胺,属化学药剂;处理5为0.6%印楝素,是纯植物源的生物农药,处理6为1.8%阿维菌素,是微生物源杀虫剂,这2种药剂能减少对农作物及环境的污染;从经济角度看:1.8%阿维菌素和0.6%印楝素价格比10%吡丙醚+25%噻嗪酮+10%烯啶虫胺高的多。因此,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在烟草生产中防治烟粉虱尽量采用0.6%印楝素和1.8%阿维菌素这2种药剂。

参考文献

[1]Socker A E.Bedford I A.Mapkham P G.et al.Sqush,a reliable file indicator for the preaence of B biotype of tobacco whitefly bemisia tabaci[A]//British Crop Prtection council Brighton Crop Prection Conference Pest and Disease[C].London:Academic Press,1998:837-842.

[2]向玉勇,李子忠,张帆,等.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4):352-359.

[3]罗志义,章伟年,干国培.棉田烟粉虱种群动态及杀虫剂的影响[J].昆虫学报,1989,32(3):293-299.

[4]吴孔明,徐广,郭予元.华北北部地区棉田烟粉虱成虫季节性动态[J].植物保护,2001,27(2):14-15.

[5]张芝利.关于烟粉虱大发生的思考[J].北京农业科学,2008,18(增刊):1-3.

[6]褚栋,张友军,丛斌,等.重要人侵种B型烟粉虱的人侵机制[J].昆虫学报,2004,47(3):400-406.

[7]Hill B.A mortholog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wo species of whitefly Trialeurodes caporariarum(westw.)and Bemisia tabac Geen.)(Homoptera:Aleyrodidae)which occur on tobacco in the Tranvaal[J].Phytophylacitica,1969,1:127-146.

[8]包华理.广东省发现蔬菜新害虫――烟粉虱[J].广东农业科学,1999(6):23.

[9]王有贤,于海鹰,臧连生.B 型烟粉虱的识别与防治[J].吉林农业,2005(11):24-25.

[10]周福才,杜予州,任顺祥.我国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为害及控制[J].中国植保导刊,2005,25(1):8-10.

[11]周福才,杜予州,任顺祥.转Bt基因棉花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种群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2005,14(2):132-135.

[12]周福才,任顺祥,杜予州,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3):230-234.

[13]之利,罗晨.我国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和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01,27(2):25-29.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