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峻。城市空巢家庭具有自身的养老特征,所以根据养老特征建立相应的养老体系尤显重要。文章通过非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对比,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

【关键词】城市空巢家庭 养老 特征

城市空巢家庭,是指由中老年夫妇或个人所组成的城市家庭。在人口转型背景下,我国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国民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提速,加之计划生育国策带来的独生子女核心化家庭日益普遍,而人们的居住方式、生活观念、人口流动、就业方式等诸多因素又发生变迁,致使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峻。据全国老龄办2007年12月17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城市地区的空巢家庭为49.7%,其中单身孤老户8.3%,夫妻户41.4%。从发展趋势看,现有独生子女的数量决定空巢家庭的数量,有学者预测,到21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分居。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特征,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对非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有自己的独特性,而这决定了他们在养老方面也呈现出自己的特征。按照“养老支持力”理论,养老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以下就从这三个角度探讨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

一、经济支持方面的特征

在一切都被货币化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前提就是要有可靠的经济支持。较之非空巢家庭,空巢家庭已经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由于子女独立门户,均有各自的家庭经济收支结构,所以空巢家庭在经济上具有独立性。较之农村空巢家庭,城市空巢家庭在经济支持的获取渠道上迥然有异,并稳定、有保障得多。

一般可从生活来源分析养老经济支持渠道。由于掌握资料有限,缺少城市空巢老人生活来源数据,但可从对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数据中,大致分析出空巢老人的养老经济支持渠道。《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5》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城市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渠道是退休金,占65.46%,其次为亲属供给,占24.62%,然后依次为劳动收入、保险救济和其他,且年龄越大,依靠退休金的比重越低,而依靠亲属供给的比重越高。由此可相应推出,城市空巢家庭的经济支持渠道主要以退休金为主,其次为亲属供给,而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多地依靠亲属供给。一些针对城市空巢家庭的区域调查也印证了上述分析,如徐州师范大学的李学芹在徐州进行的调查显示,76.4%的空巢老人是离退休职工,稳定的离、退休金收入是他们生活的基本经济来源。南京师范大学的赵芳、陈芸在南京市鼓楼区的调查显示,有94.1%的空巢老人有离退休金或工作收入。

城市空巢家庭具有独立的家庭收支结构,加之其主要的经济支持来源是退休金,较少依靠子女和亲属,较之非空巢家庭具有较高的经济自,较少受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2005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大城市分层随机抽样对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89.9%的老年人在子女买房、结婚、照顾第三代等方面或多或少给予子女经济支持,但非空巢家庭的压力显著大于空巢家庭的压力,尤其是独居空巢家庭,42.1%的受访者觉得没有压力。这也可从空巢老人的支付状况中间接得以反映,在赵芳、陈芸的调查中,78%的空巢老人在支付了日常开支后有较多结余或稍有结余。

与农村空巢家庭相比,城市空巢家庭的经济支持特征主要是获取渠道不同。按照《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5》数据和上述推论方法可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支持渠道主要是亲属供给,其次为劳动收入,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大都实现经济自支持;年龄越大,依靠亲属供给的比例越高。这就决定了农村空巢家庭的经济支持状况要受到子女经济状况的严重制约,同时还受到子女孝心、亲子关系融洽度和老人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随机性、不稳定性。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支持,主要与包括退休金在内的社会保障事业密切相关,而我国离退休费用总额和人均离退休费用均呈现出持续增长之势,这就使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支持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生活照料方面的特征

良好的经济支持是空巢老人养老的基本保障,但空巢老人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他们要比非空巢老人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随着年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逐渐衰退,这一方面使他们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则使他们的身体日益脆弱,发病往往带有突发性,而治病、康复却又具有持续性,甚至难以康复,这就使老人对他人的生活照料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对于身边没有子女的空巢家庭而言,生活照料资源匮乏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独居空巢老人,如果他们身边缺乏相应的监护人,同时与外界信息发生断层,将导致他们的安全带出现松弛甚至断裂,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受我国传统“自求多福”文化的影响,空巢老人在身体健康并具备自理能力的条件下,大都自我承担生活照料。所以,对外界生活照料的依赖主要是生病或高龄空巢老人。老人进入空巢期后,容易引发心理危机,寂寞、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对世态之炎凉,失落之感受尤为敏感,从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落、惆怅抑郁、无趣无欲的“老年空巢综合症”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做法。在这些负性情绪强烈、持久、反复刺激之下,容易引发躯体疾病。实际上,空巢老人已成为各种老年病患的高发人群。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安徽省社会保障研究会等多个部门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受调查的1612名空巢老人中,有一半以上患1种以上明显疾病,其中16%以上因多种疾病缠身,日常生活处于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状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比非空巢老人相对更多、更迫切。

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照料资源获取渠道看,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渠道:其一,由家庭关系网提供的照料,包括配偶、子女及亲属的照料,这是传统的,也易于被空巢老人所接受的照料渠道,但较之非空巢家庭而言,家庭关系网,尤其是子女提供给空巢家庭的生活照料资源非常匮乏。一般而言,在夫妻空巢家庭中,配偶是双方最直接的依赖者,大多以配偶照料为主,子女的照料主要体现在购物、陪老人看病上,当夫妻双方身体虚弱或进入高龄阶段后,生活照料就难以得到保障。其二,由社会关系网提供的照料,包括朋友、邻居、单位等提供的照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关系网照料的缺失,缓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危机,起着“危机缓冲阀”的作用,当老人生大病、急病而子女又不在身边时尤显作用重大。其三,由有偿服务提供的照料,包括雇佣保姆、钟点工以及养老机构等提供的照料。这种有偿形式的照料对空巢家庭匮乏的照料资源起着替代和补充的作用。其四,由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的照料,它是社区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上门做家务、护理、看病等特殊照料。这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看来社区提供的生活照料与空巢老人的需求之间还存有很大差距。非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赖于家庭关系网,所以获取生活照料渠道的多元化虽是空巢老人的无奈之举,但亦是其重要特征。

三、精神慰藉方面的特征

马斯洛的“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感、尊重与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在此理论基础上,可把老人的需求概括为三个层次:生存需求,即满足衣食住行、健康、卫生、安全等方面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情感需求,即满足在亲情、伦理和情感生活方面的需求;发展需求,即在娱乐、交友、求知等方面充实自我和肯定自我的发展需求。这说明老人的生活质量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支持、体贴的生活照料,还需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理层面的舒心。毫无疑问,在“儿孙满堂全家福,天伦之乐笑开颜”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空巢化”使老人进入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状态,这本身就造成了城市老人的精神慰藉缺损。

在情感需求满足方面,子女、配偶乃至亲属在老人精神慰藉上占据重大作用,而这又以子女慰藉为主。现代年轻人对孝道、责任的理解更多是用物质来体现,而忽略了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的需求。一项调查显示,三成以上的京城白领记不起父母的生日,七成以上的白领一年中最多只回五次家。在北京的赡养案件中,有25%的当事人要求子女予以精神赡养。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空巢家庭的子女探望老人的次数达不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所需的最低时间要求。被调查的许多老人也都表达了希望子女们经常回家看看的愿望。

在发展需求满足方面,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求知、参加各种活动等达到充实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实际上,这就牵涉到空巢老人关注、参与社会方式和程度的问题。根据零点调查数据: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他们的日常活动主要是做家务、看电视、锻炼身体,甚至是闲坐。从空巢老人所从事的主要日常活动可见:其一,他们大都封闭在家里,社会参与率低、参与社会的方式少;其二,他们关注社会、求知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电视了解社会,与外界进行交流。在美国,网络已成为老人求知、交友的一个新平台,美国每周上网1次以上的老人超过80%,而我国不到1%。

事实上,城市空巢家庭与非空巢家庭相比,二者在发展需求满足状况方面,并无太大差异,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需求满足方面,一般来说,“儿女绕膝”之乐为非空巢老人的情感满足提供了有力保障。城市空巢老人的情感与发展需求都存有缺损,使孤独寂寞、惆怅抑郁之情常伴其左右,他们的精神慰藉情况不容乐观。据2000年底民政部和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4.2%的城市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而43.8%的城市独居老人经常感到孤独。

综上所述,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均呈现出自己的特殊性,他们的养老需求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上述养老特征也为建立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其一,要充分激活社区在空巢家庭养老尤其是生活照料中的作用;其二,在空巢家庭的养老体系中,要实现“养老支持力”来源的多元化、立体化;其三,在构建空巢老人的养老体系时,从一开始就要着眼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大“养老支持力”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