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影,垄断来的影业巨无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影,垄断来的影业巨无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几乎在中国所有和电影有关的高端活动上都能看到韩三平的身影,可据说韩三平就要退休了。这位执掌中国电影集团(以下简称“中影”)十几年帅印、几乎控制着中国电影命运的大佬在退休前还有一件事情没做,据说这件事情可能是他在退休前最希望完成的——那就是中影集团的上市。事实上,从2011年起,中影集团就开始启动上市计划,坊间有消息说中影已经借壳上市了。当然,借壳上市是小道消息。但现在已经是2014年了,再不上市,中影(或者说韩三平)的时间真不多了。

在中影之前,华谊兄弟、博纳影业都上市了。这些比中影体量都小很多的公司都上市了,为什么中影离上市好像还遥遥无期呢?中影到底是谁?这么多年中影都做了什么?为什么虽然它没上市却给人的感觉那么牛哄哄?这一切都要从1999年中影公司的成立说起。

一出生就打着“贵族”的烙印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1990年代《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电影的上映是真正体验到电影院魅力的开始。这些影片让我们知道,原来电影还可以是这样的。从此,好莱坞大片进入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电影院看到的每一个好莱坞大片片头都有中国电影集团的标识。原来,自从1999年中国电影集团成立起,它就垄断了中国所有的电影进口权。

1999年2月,中国电影集团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集团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从集团的组成上来看,中影几乎垄断了当时电影渠道上的各个环节——包括制作、发型、宣传、洗印等。如果只是市场竞争行为的话,中影的这个阵容也算不上什么,问题的关键是,从那时起,政府把所有电影的进口权都交给了中影集团。也就是说,中影集团是全国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电影机构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 中影集团还致力于国产影片的对外输出,其每年举办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产影片的国际展销市场,成为海外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窗口。

同时,中影集团通过参股的方式,组建了7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影院达400多家,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左右。目前,中影集团正在组建一条控股院线,目标是百家影院、规范化管理、规模化运作、优质化服务,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集团的构成形式让中影集团拥有完善的市场发行体系和丰富的影片营销经验。《张思德》《云水谣》等多部重点影片的成功发行,《无极》《功夫》《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夜宴》《十面埋伏》等商业巨片超亿元的票房佳绩,进一步确立了中影集团在影片发行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宣传上,中影集团还拥有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专业频道。中影集团的成员单位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CCTV-6),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影频道,每天播出10部中外故事影片和各类动画片、纪录片、专题片。近年来,该频道承办了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电影庆典活动,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等国际重大电影颁奖典礼当天做全程转播。1999年,电影频道开始组织拍摄数字电影,用于电视播映,产量达每年110部左右——这大概算得上是一次先锋行为,毕竟现在数字电影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甚至胶片电影只有被淘汰的份儿了,而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最近则宣布,彻底放弃胶片拍摄。

那些年,中影做过的事儿

好莱坞大片的确很卖座,但因为政策限制,每年大片的进口数量有限,况且这有限的片源里面还有一些质量一般、票房一般的片子。如果中影集团仅靠对进口片的垄断而运作的话,可能也无法成为中国电影业的绝对老大——君不见,无论是新画面的张伟平还是其他电影公司的老大,但凡有大片上映,总能见到韩三平的身影,而众多大片的出品人也是韩三平。

自从中影集团成立以来,除了进口了大量的国外电影外,还出品了一大批票房成绩相当不错的电影,甚至有些电影票房突破了当时国产影片的票房纪录。我们就来看看中影集团的成绩单吧。

以2007年为例。那一年,中影集团一共生产故事片54部;发行国产新片120部,全年实现票房10.1亿元,占全国院线国产影片票房的81%;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排名前20部的影片中,中影集团参与发行的有17部;中影集团控股、参股院线票房超过10亿元,占全国院线市场票房份额的42.9%。一组数据表明,2007年中影集团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稳坐中国电影行业第一把交椅。

作为国企,中影集团出品的影片自然以主旋律为主。但是,最近几年,中影的很多主旋律电影实现了较好的市场化操作。比如2007年贺岁档,聚集了大陆和港台优秀电影艺术家的主旋律影片《云水谣》,深情地讲述了两岸同胞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亲情、爱情的眷恋,该片在全国获得3700万元票房,并获得华表奖、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内重要电影奖项。不仅如此,《张思德》《南京!南京!》《梅兰芳》等主旋律影片也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2009年10月,由中影集团出品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在国内更是突破了4亿元票房,刷新了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的最高纪录。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创造了票房奇迹,更昭示着中国主旋律影片在创作和营销机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然2008年7月,古装大片《赤壁(上)》上映4天国内票房就突破亿元,也创下当时国产商业电影票房过亿的最快速度。

如果没有垄断,中影还能撑多久?

从中影集团的成绩来看,这家国企确实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道路,可我们仍然会有疑问:如果中影没有市场垄断的地位,它还会有今天的成绩吗?

也许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的话能给我们一些信息。韩三平说:“如何在机制上更具活力,提高中国电影的市场份额,是我们一直推进的目标。”转企改制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影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将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揽入旗下。韩三平说,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中影集团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

话虽如此,但中影对资源的垄断仍然是其发展的根本命脉。当然,根据电影业的大投入规律,现在中影占有的基础资源也是很大的竞争力,即使没有了垄断,凭借对基础资源的占有,中影集团仍然会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