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具操作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具操作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兴趣;探索新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学具操作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具操作;想象力;创新;探索新知;逻辑思维;应用知识;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各种感官的协同参与下,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与深度都比仅由耳听、眼看要好得多。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则是从人的动手开始的”,切断了动手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基于以上思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积极思维,进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一、在学具操作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各种感官协调参与的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置让学生参与学具操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给他们操作学具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西南师大版教材《分类》这节课时,老师就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学具的实践活动。

(1)圈一圈:请你把小猴的亲朋好友们送给它的水果分类。(课本上的练习)

(2)摆一摆:请把小猴买的物品中同1号物品同类的摆在左边圈里,把同3号物品同类的摆在右边圈里。(物品图片:饮料、可乐、机器人、飞机、矿泉水、果奶、狗熊玩具)

(3)分一分:给两种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学具分类。(小组合作:a.讨论怎样分。b.把分好的类摆放在纸板上)

(4)表演:小猴拿出一大箱衣服,请小朋友们给它们分类。(a.讨论怎样分。b.贴在白色小背心上。c.让本组的小模特穿上小背心后登台表演)

(5)实践:请给在场的观众朋友分类。

这样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操作活动中,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脑子去思考,在“玩中做”“做中学”,不但能激发学习的乐趣,更能深刻理解知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愿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学具操作活动中,探索新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许多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如果只为学生提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律,而不给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很难化抽象为具体。因此,要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眼看、耳听、手摸、口讲)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积极思维来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3-7怎么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23根小棒(2捆各10根,加上3根散开的)试着从里面拿走7根,想一想该怎么拿?学生会发现从散开的3根中减7根不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

(1)将2捆小棒全部打开为20根,与散开的3根合起来是23根,从23根中直接拿走7根,剩下16根。

(2)从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7根,剩3根,与剩下的1捆加3根合起来是16根。

(3)将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再与3根合起来为13根,从13根中拿走7根,剩6根,最后与另一捆合起来是16根。

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

三、在操作活动中,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皮亚杰曾经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例如,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在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以后,教师是这样设计来加深理解,发展空间观念的。

(1)分一分:请小朋友们把学具袋里的立体图形按形状分一分。

(2)摸一摸:逐个摸一摸这四种立体图形,感觉它们的外部特点。

(3)掂一掂:请你把这四种立体图形分别在你的书上掂一掂,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很稳;圆柱平的这一面很稳,曲面会滚动;球很调皮,会滚动。)

(4)猜一猜:把一个立体图形放在盒子里,一位小朋友闭上眼睛边摸边说特征,其他小朋友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

(5)搭一搭:请把你的学具袋里的立体图形搭建成一个房子。

(6)画一画:请把学具袋里的每个立体图形的面印在纸上画一画,看看能画出些什么图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实践表明,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发明。因此,学具的操作应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但我们一定也要注意学具的使用不能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否则,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降低学生的兴趣而得不偿失。

(作者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萍师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