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作文教学生活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作文教学生活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老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独立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使他们能客观的分析生活,最终能真实的表现生活,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这样便能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作文创新能力。要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必须理解作文生活化的基本策略,那就是:关注生活,激发写作兴趣;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体验生活,丰富写作情感;思考生活,深化写作主题;表达生活,体验写作乐趣。其次,要实施作文教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实施:作文命题生活化;作文指导生活化;作文修改生活化;作文评价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52-0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1]叶老的话阐释的就是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文离不开生活。在新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世界是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别强调了语文课程生活化这一基本理念,顺应了当代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和改革需要。“生活”一词无论是在课堂中、课堂外,它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们,在每次修改的教学大纲中,它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标准它的出现率高达20余次,可见其重要程度。曾经课程是抽象的、脱离现实生活的,现在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曾经课程是阻碍学生与生活的屏障,现在它将学生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作文教学也势必要回归生活。

1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提出

作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作文会因生活而精彩,生活会因作文而美妙。叶圣陶在《写作论》一书中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他还以格言式的语言概括道:“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

喝”。[2]在这里,叶先生把生活视为作文的源头,我们要找到其根本才能从中寻到方法。美国教育家B 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我们要从生活中了解语文,运用语文,以生活为内容;离开了生活,语文工具之一交际功能可能就不复存在。我国清代著名文学作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5回)意思是说,明白事理,掌握事实规律是一种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文章。曹雪芹这一句话,点出了整本书的中心,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明白事理,懂得人情,从中总结感悟才能写文章。他的《红楼梦》也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

“生活化”的本义指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也指生活景况、生计、工作等。“生活化作文”实质上就是指实现作文的生活化。王忠根在《谈谈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一文中指出:“生活化作文是学生这个生活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与生活空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就是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而学生生活形式的实现过程也正是教育意义产生的过程。这是生活化教育的本质内涵,生活化作文也正是基于此而实现。”[3]

所谓“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是致力于改善作文教学的现状,致力于充分发挥作文教学之于学生现实生活的作用。注意生活中浅表的真实和深层的真实,感性真实和理性真实,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注重真实的社会客观存在,也注重理想的真实的社会客观存在。

2 作文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传统作文教学靠学生从读文章中领悟较多,缺乏具体的训练体系、步骤和方法。作文生活化,则是对作文重新认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联系生活进行写作。

2.1关注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4]所以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欲望,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而这些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命题、材料等。从而达到“不吐不快”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9]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不断获得成功感,并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我们每个人都有求胜的心理,青少年时期这种心理则更加强烈,但是,这种好奇心和好胜心又会左右他们的行为,所以,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抓住这种心理适当的采取一些方式:(1)以新激趣。如引导学生写新人新事、展示社会新风尚,用新材料,出新题目,让学生耳目一新,愿写爱写。(2)以疑激趣。如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惊疑,启疑开窦,让学生想写爱写。(3)以奇激趣。如调动学生对写作对象的好奇,写别人意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东西。(4)以美激趣。如从美的角度入手,把学生带入美轮美奂的情境中去。(5)以情激趣。动情的东西令人向往,热爱的东西能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感情,让他们情动于中而言于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从新、疑。奇、美、情方面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2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可以把学生引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到可写的东西原来那么多,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1)生活语言积累。正确运用语言要以积累语言材料为前提,没有语言材料就不能进入写作,犹如建筑一座楼房木有砖瓦灰石沙就不能动工一样。《选集》1~4卷有60多万字,使用的不同汉字只有2975个。可见,一般说来掌握3000个汉字所组合的不同词汇,就可以为写作创造良好的条件。[5]“积学如积宝”,在积累常用汉字的基础上积累词语,要一点点地积累,积少成多。由字到词,由词到短语(包括成语)而句子,而段落,而篇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积累急时用。腹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尤其是组块的语言材料,学生的写作就不会出现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语言痛苦”了。

(2)生活素材积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别指出,指导写作的着眼点应放在扩大学生的生活积累上,“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联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的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流出真实的水来?”[6]叶老的话点到了学生作文空话连篇的病根上,道破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天机”:学生有了充实的生活,便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也就自然找到了写作的源头。当然,生活材料积累起来了,写文章并非都用得上。这只是写作的起始阶段。要想把积累的材料变成文章,还得对材料进行认真的鉴别,严格的选择和反复的提炼,正所谓“积累以十当一,使用以一当十”。

2.3体验生活,丰富写作情感

积累生活素材,要精辟地分析材料,实际就是材料占有者对自己新旧体验结合起来所做的一种评价。生活体验来源于两个方面:成长体验和阅读体验。

(1)成长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启蒙期与青春期的心理体验最丰富最深刻,中学生心理敏感度强,情感丰富细腻,性心理成熟,其内心复杂微妙难以自控。当他们开始面对成人世界存在的复杂和艰辛的时候,都产生过各种各样的情绪,而这些快乐、痛苦、焦虑、烦躁、尴尬的成长体验是他们最真实的最有个性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应解放思想,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以空间,倡导学生应勤写心灵随笔,在随笔中尽情宣泄、释放和表现自己的体验,体验孤独,体验爱恋,体验困惑,体验忏悔,体验尴尬等。

(2)阅读体验。如果说作品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体验的结果,那么阅读则可以说是对体验的体验。因为人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历,所以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和扩展生活体验、人生体验,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体验水平。例如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里面有一段描写突然遭遇人生厄运的青年对生与死的体验,我们通过阅读文字,可以进入到他的灵魂,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厄运之神勇敢抗争的大写的人。这样的阅读体验是激荡灵魂的体验,是给我们精神洗礼的体验。所以教师应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积累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写读后感,对读文章中情节,人物等的分析,加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通过成长体验和阅读体验,每个人都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去反思自己当前的生活,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样就能积累不一样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使写作情感更加丰富。

2.4思考生活,深化写作主题

清代著名学者李渔说,写作“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揭示了思考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思考能力要求做到:想象联想和主题创造。

(1)生活中体悟联想的理性点。生活作文的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作者在联想和想象中结合材料、开拓思想、深化主题,最终写成文章。许多作家的写作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杨朔写散文是由“动情”的事想开去,徐迟的创作是抓住“一刹那”的灵感引起联想,秦牧的创作是“滚雪球”,由一点放开,让思想的野马尽情驰骋......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写作。当然,从生活作文的创作来看,它能让学生讲生活中见到或者经历的事情,发散性的思考更多。这样对确立创意、拓宽思路、充实材料、丰富表达手段都很有帮助。

(2)生活中提炼主题的触发点。在写作过程中,思维能力能够挖掘材料的内蕴,充实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魅力,加深文章的立意,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敏感度、深刻度、严谨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是隐性的,它需要借助于语言进行外在表现。学生作文正是将隐性的内在的语言转化为外在的语言表现形式的过程。

思考能寻求最佳的表现方法,找到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深化写作主题,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2.5表达生活,体验写作乐趣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根据这一要求,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寻材料,把自己的真实所见、所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让作文回归于生活,反映真实的生活。

(1)张扬自主个性,活跃写作氛围。以人为本,发展个性,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活对人的要求。发展个性就是要求保护和鼓励创新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追求立意、视角的创新,追求选材、认识的创新,追求结构和语言的创新,从而凸现作为写作主体的的学生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独立的人格立场。自主个性,能瞬间激起学生写作的氛围,达到充分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情感价值。

(2)倡导自主写作,体验写作乐趣。当前,作文课堂上,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奉命作文。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出现假、空、套这类快速作文,面对这种弊端,必须遵循写作主体发表的规律,重视学生这个特殊的写作主体,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要彻底改革命题作文的旧有模式,把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自主命题,自由表达,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爱说的话。

作文是一个孕育的过程,将生活中的体会“内孕”的“意”转化为“文”,把构想的蓝图变为书面语言形态的文章。写作主体,通过起草将写作内容由内向外转化,形成“物化飞跃”。

3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传统作文教学靠学生从读文中领较多,缺乏具体的训练体系、步骤和方法。后来,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按“冒、原、讲、证、结”的模式训练,最后这种训练模式演变成八股文,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然而写作训练方式虽然多种多样,只有讲写作与生活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有效的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3.1作文命题生活化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作文教学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主要方式,甚至是惟一的方式,至今仍在使用。当命题作文脱离学生实际时,学生作文没有倾吐的情境,不易激发作文兴趣,导致作文效果不好。

叶圣陶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这段话揭示了作文题目必须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题目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不愿意写,实在也不能写。因此,作文题目要遵循这一要求就必须生活化。

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有两种办法:一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打开他们尘封的记忆库。教师命题如能切中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一些积累,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他们就会感到有东西可以写。如命题《我家的双休日》贴近家庭生活,《同桌》贴近学校生活,《第一次旅游》贴近社会生活,这些学生参与、接触、体验过的事情,学生写起来就顺手了。第二指导学生观察,切合学生当前的生活实际。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命题。

3.2作文指导生活化

千百年来,作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那么,作文教学要指导什么呢?高尔基在谈到自己写作经验时说:“我在提笔写之前,总要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我想写什么,如何写,以及为什么写。”[7]这也是很有见地的,这三个问题是写作的关键问题。实际上,一篇作文训练的指导也是在为什么写、写什么、如何写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写,即写作欲望的表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在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不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是表露自己思想内涵的一种方式。

写什么,即写作材料的积累与表达。毫无疑义,写作材料是来源于生活的,因而作文指导解决写什么这一问题,主要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尘封的记忆仓库,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

如何写,即“述文相效,自古而然”,就是要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写作例文,而提供写作例文,最好是老师与学生同题作文,这就是我们称的“教师下水”。叶圣陶说:“这无非是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自然也就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实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8]

3.3作文修改生活化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修改的目的是培养有作文能力的“人”,而不是直接把某一篇作文“改好”。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书简》里,有句很精辟的话“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

教。”[9]“新大纲”也提出“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并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因此,我认为,作文修改必须做到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

作文修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运用多种批改方法,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手段,才能引起学生的修改兴趣;才会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这样,作文修改才不会失去它在作文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3.4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评价是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际操作中,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教师的评语常常缺失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即便是课堂点评,也很少结合学生实际,只讲理论,走过场,致使评讲形同虚设,学生越来越远离作文评价,远离真实的作文。由此,我提出作文讲评的生活化。

可是,在作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很少以一名热心读者、知心文友和欣赏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更多地扮演着一个冷眼的评论家的角色,给学生的评语往往是一些类似“写得欠具体”、“层次不清楚”的套话――教师完全把自己置于评语之外,很少谈切身体会和感受,更不会融入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我建议我们用生活化评语批改作文。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彻底改变以往的老套路,摒弃公文式的、隔靴搔痒的评语,把自己摆进文章里去,追踪作者思路和情绪的发展变化,从而充分发挥评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文讲评,讲评得好,可以使学生从中受益,激发兴趣,培养热情,从而激起更为强烈的写作欲望;反之,则适得其反。传统作文讲评的缺陷在于空泛化,从概念到概念,这严重损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讲评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融入生活,实现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25.

[2][4][6][8][10]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王忠根.谈谈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连云港教育学院出版社,1996.4.

[5]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1.

[7][苏]法捷耶夫等著、水夫等译.回忆高尔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303.

[9]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杨景秀,女,湖北荆州人,温州大学201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彭小明,男,浙江丽水人,温州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