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功夫熊猫》看动画片中国元素的嬗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功夫熊猫》看动画片中国元素的嬗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西方电影业界为了在新兴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同时也给西方观众新鲜感和神秘感,使出了中国元素的法宝。1998年由迪斯尼出品的《花木兰》,迈出了西方动画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的第一步,但《花木兰》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仍处于皮毛层面。2008年开始,《功夫熊猫》系列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十分地道。本文从视觉元素、听觉元素、精神内涵三方面出发,由《功夫熊猫》浅析西方动画电影对“中国元素”运用的嬗变

[关键词] 《功夫熊猫》;动画电影;中国元素;嬗变

对于西方动画电影业界而言,中国元素的运用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结果。首先中国元素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具有新鲜感和神秘感,可以吸引他们走进影院;其次,对于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中国元素无疑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可极大地提高影片的海外票房。由此,我们看到了西方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前赴后继。

1998年由迪斯尼出品的《花木兰》,迈出了西方动画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的第一步。影片《花木兰》以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辞》为蓝本进行改编,将在我国家喻户晓的传奇女英雄搬上银幕。《花木兰》在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上作出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文化的隔阂,这种运用注定只是处于皮毛层面,况且影片中各种造型体现出浓郁的“日本味儿”,则反映出这种运用只是美国人在描述他们自己主观意识中的“东方图像”[1]。而时间来到2008年,梦工厂的《功夫熊猫1》横空出世,在全球掀起了一阵功夫熊猫旋风,这一次我们看到了西方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的诚意。2011年上映的《功夫熊猫2》则延续了上一集的风格,同样也是取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在《功夫熊猫》系列中,中国元素不再是一种噱头或陪衬,而是从视觉元素到听觉元素,再到精神内涵的全面应用,且这种运用已经十分地道。本文从《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入手,浅析西方动画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嬗变。

所谓“中国元素”,就是在中华民族融合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民族特质的文化成果以及凝结着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2]《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地道运用首先体现在视觉元素方面,片中所见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

首先,影片在色调的处理上,显示出迥异于西方的东方韵味,这突出表现在对红色的运用上。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常常与“血”和“火”相联系,象征着紧张、危险、暴力、流血等。此外,红色还有、下流等含义,如《红字》中海斯特的衣服被刺上鲜红的字母“A”以惩罚她通奸的行为。总体而言,红色在西方文化中多用于表达负面意义。而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常代表喜气、吉祥、兴盛等意义。如表示祝贺时用的红包,男婚女嫁要贴红喜字,喜庆节日挂红灯笼传统习俗,多表现出红色的正面意义。[3]《功夫熊猫》中按照东方审美习惯大量运用红色,亦是取其积极的一面。影片一开场阿宝梦想着自己成为大侠云游四方的画面,画面背景多以红色渲染,表现出阿宝锄强扶弱的旺盛斗志。在红色的背景下,阿宝与“盖世五侠”面对黑压压的暴徒准备出手,那气势如同君临天下。挑选神龙大侠的桥段,红色也成为画面的主角。漫天飞舞的红色爆竹碎末、朱漆的山门、红色柱子都增加着喜庆的气氛,而坐着爆竹火箭升空的阿宝飞入选秀会场则预示着他就是和平谷的希望。充满智慧的乌龟大师选择阿宝成为神龙大侠,果然给和平谷带来了安定祥和。片中色调的运用无疑是对中国元素运用的最好诠释。

其次,影片对场景和道具的处理处处可见“中国风”。《功夫熊猫1》中最重要的场景是耸立在高山之巅的玉皇宫。玉皇宫的山门与我国道教名山青城山的山门简直如出一辙,而玉皇宫大殿更是传统的木质结构,以大柱支撑,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檐上覆盖青绿色琉璃瓦,俨然是中国古代巨大的庙宇宫殿。再加上周围云雾缭绕的山水画般群峰的映衬,玉皇宫更显气势磅礴。再来看《功夫熊猫2》中的凤凰城。影片制作团队在我国成都、平遥古城等地的采风,使凤凰城看起来恍如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街道、房屋、装饰都是中国古典样式。而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象征凤凰城权利中心的高塔,那是在典型的中国古代塔楼基础上加以优化而成,巍峨高耸,直插云端,观众欣赏这样的画面如同到了某座名山旅游一般。影片中的道具更是把中国元素展示得淋漓尽致。各角色的服饰中国韵味甚浓,如雷霆犀利侠,身着对襟长袍,马蹄袖口,内衬深衣,腰束丝带,肩上有护肩装饰,一派中国古代武官气象。再来看影片中的食物,有面条、萝卜、包子、豆腐,代表着中国百姓与西方人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功夫熊猫2》中开场表现沈王爷与其父母一段,则用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皮影表现方式,可见影片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是很下了一番工夫的。

影片不仅在视觉上应用中国元素,在听觉上也充分运用中国传统调式和乐器。辨识度极高的传统民乐的运用,加上一部分汉字发音的保留,使影片的听觉元素也充满了“中国风”。

首先,影片的音乐主要应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谱成,所谓“五声调式”,即按照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的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形成的民族旋律。这五个音均可以作为调式的主音而形成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4]而西方音乐则是七声调式,构成音乐的骨干音有七个。由于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截然不同,观众乍一听就可辨认出其民乐的特征。片中音乐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进而铺陈变化,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旋律风格。以阿宝的主题音乐为例,其乐句的变化首尾相接,环环相扣,配合师父与阿宝分享包子的情景妙趣横生。这段主题以弦乐开始,以打击乐演奏中段,最终以弦乐收尾归于宁静。而画面中师父与阿宝愉快地相处,画面前景慢慢出现了破土而出的桃树苗,象征着生生不息,也预示着和平谷的欣欣向荣。整段音乐传达出中国传统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带给师徒的快乐。

其次,传统民族乐器在配乐中大量运用,笛子、二胡、琵琶、古筝等纷纷登场。以《功夫熊猫1》开场为例,梦工厂的传统LOGO也发生了改变,一身短打衣着的中国侠客施展轻功伴着笛声出场,配合山水画风把观众带到了遥远的东方秘境。紧接着二胡和琵琶登场,与咚咚的鼓声背景配合侠客在云朵间跳跃。直至侠客跳到那轮弯月上,他那飘逸的长尾和虎虎生风的棍法,分明就是以孙悟空为蓝本设计的。随着侠客钓线的甩出,影片伴随着铜锣声拉开序幕。竹笛声中,银幕上字幕出现,背景中的叙述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功夫熊猫2》的开篇音乐与第一部类似,但其对乐器的使用有所变化,呈现出古典的宫廷曲风。典型的丝竹旋律营造出凤凰城古典建筑群的祥和安宁,音乐空灵而又大气。

最后,片中人物的对白(英文原版)保留了很多汉语词汇的发音。浣熊师父“Master Shifu”保留中文师父的发音,乌龟大师“Master Oogway”也是汉语发音乌龟,熊猫阿宝的“Po”则谐音国宝的“宝”,这种保留使内地观众看了觉得原汁原味。类似的,“豆腐”“麻将”大有成为“功夫”(Kung Fu)一样的英文专有词汇的趋势。而在配音过程中启用在好莱坞发展的华裔明星成龙(猴王)、刘玉玲(俏小龙)、杨紫琼(羊仙姑),则使内地观众即使看英文配音版本也会有熟悉的感觉,这也充分表现出《功夫熊猫》系列制作团队对中国元素运用的诚意。

除视听因素外,影片对“中国元素”的借鉴还表现在对中国文化的深层理解上。首先,人物的选择集中反映出其对“中国元素”运用的深化与巧妙。人物的选择也是恰到好处。熊猫、老虎、猴子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影片中的主角熊猫,不但是中国的国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赋予了憨厚可爱的性格特征。影片将熊猫的形象与中国传统功夫结合起来,演绎出一段段江湖传奇,体现了创作者一定的文化把握力与创新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了“中国元素”而实现了一种文化亲和力,另一方面,创作者保留了中国文化中熊猫的“正直”秉性,但其将憨态可掬、慵懒惰情的大熊猫塑造成拥有盖世武功、身法矫健的全新的侠客,则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突破,突破了人们关于大熊猫的传统印象。正是这种创造性的运用,构成了一种戏剧化的张力与新意,使影片更加妙趣横生,也体现出影片创作者对“中国元素”的认识深度及其独具匠心之处。

此外,在《功夫熊猫》中,导演刻意突出了师父这一形象。师父在中国武侠片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他通常不仅仅是教会徒弟武功的长者,也是徒弟的心灵指引者。这与西方的成长领路人有很大相似之处。《功夫熊猫》与其他同类好莱坞影片一样,具有鲜明的励志色彩,讲述小人物历经艰难,战胜困境的成长过程,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因为这类影片通常更加强调人物的心灵成长,而非客观的成功或者失败,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领路人的角色通常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国的武侠文化中,师父通常扮演着这一关键性角色。影片中,乌龟大师就是一个德高望重,能够洞悉一切,从容淡泊的智者形象。不会任何武功的阿宝意外做了神龙大侠后,浣熊师父与其他同门对其冷落与轻视。乌龟大师则劝慰阿宝:“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谜团,只有今天才是天赐的礼物。”这让阿宝的心灵得到了宽慰,并领悟到珍惜眼前命运给予自己的机会。在乌龟大师圆寂前,留给徒弟的话也十分耐人寻味,“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相信你能行,你就能行。只要坚信,谁都可以成为‘神龙大侠’”。这种表述形式其本质是西式的,但由乌龟大师的口中说出,又赋予了其浓郁的东方文化意境。影片对师父这一形象进行浓墨重笔的塑造,同样体现出电影创作者对“中国元素”的借鉴是超越了视觉表象的,它不但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领域,也与西方文化进行了巧妙融合。

最后,《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主题也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哲学色彩。儒、释、道的思想在其中都有所体现。这些思想通常在影片情节发展到转折点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得到展现与阐释。如,当浣熊师父担心阿宝对抗太郎的能力时,乌龟大师说:“不管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橘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这体现出佛家《三世因果经》的因果循环,种因必成果。此句也带了些许老子“道法自然”的味道。在第二部中,影片则突出了禅意中的“静心”思想,强调只有实现这种精神境界,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可见,在《功夫熊猫》中,创作者对“中国元素”的借鉴并非是零敲碎打或刻意的点缀,而是上升到整部影片的艺术审美与主题内涵的层面。与此前借鉴中国元素的西方动画电影相比,《功夫熊猫》系列无疑在这方面体现出更多的突破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薛 峰.从《功夫熊猫》谈动画创作中“中国元素”的系统性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2] 王晶怡.论《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的运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 李联明.跨文化英汉颜色喻义对比试析――从红谈起[J].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1995(01).

[4] 宋学毅.中国民族调式五声调式分析研究[J].大众文艺,2011(03).

[作者简介] 唐娟(1976―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湖北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广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