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壮年更易“运动猝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壮年更易“运动猝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运动方法错误,准备工作不足等,却会对身体带来伤害,甚至造成死亡。

突然大剂量运动心脏无法承受

本刊记者:以前常听说运动员猝死,可现在身边普通老百姓运动猝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不,前几天上班途中就看到一个晨练的40岁左右男性被急救车拉走,第二天看到一则关于“晨练猝死”的新闻,一对号,可不就是那个被拉走的男的嘛。原来他每天晨练,前不久听说跑步对身体好,于是开始长跑,谁知没两天就发生了这个事,真是遗憾。

孙宏涛:听到这样的事的确很遗憾。运动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从发病到死亡仅几十秒、几分钟是运动猝死的重要特征。据国外统计,在参与运动的人群中,每年运动猝死发生率约二十五万分之一。这其中,非专业运动员的发生率更高。调查显示,我国运动猝死发生的平均年龄为33±16.53岁,最多的是30岁上下的,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一些人甚至在做俯卧撑、跳舞时都发生猝死。在学校的体育达标测验、单位职工运动会、业余比赛中发生猝死情况的最多。这些例子都在提醒我们,普通人更应该重视运动防护,如果运动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甚至死亡。毫无疑问,就像这名男性这种突然的、大剂量的运动对人体是有害的,心脏面对突然的超负荷,有可能无法承受,出现运动伤害,甚至死亡,而参加运动的往往是大家眼中的健康人,这些健康人的倒下,更让人难以接受,唏嘘不已。

测脉搏防猝死

本刊记者:运动猝死的人很多以前并没有心脏方面的病,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猝死?

孙宏涛:目前运动猝死的发生原理还没完全清楚,其原因可能如下: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代谢速率增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及心肌应激性改变。持续的心肌缺血可能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冠脉灌注,同时运动时血液游离脂肪酸产生的速率加快,血液的高凝状态以及心肌的应急性改变,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就会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另外激烈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血压波动,运动中血压快速升高及在激烈运动骤然停止时血压过度下降,极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导致猝死。

本刊记者:那到底应该如何运动,平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掌握这个“度”,不让运动猝死的事情发生呢?

孙宏涛:首先,运动要遵循有恒、有序、有度的原则。非运动员参加激烈对抗性体育运动,应在一个月前开始锻炼,逐步增加运动量。患上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麻疹等疾病后,要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参加运动。其次,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要加强体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体检。有晕厥病史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我国运动性猝死的发病高峰较国外年龄偏低,所以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检查。再次,加强运动保护。测脉搏是简单易行的监测手段。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该在运动后5-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运动后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0-30分钟,高强度则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运动。最后,遵守适度运动的科学原则,防止过度运动和过度紧张,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活动,减少心律失常的出现。

心脏手术后运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本刊记者:除了运动猝死之外,我在看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注意到了赛艇女运动员老将张秀云的故事,她在接受心脏搭桥手术7年后再返赛场,重新跻身世界一流赛艇运动员之列。像张秀云这种情况是不是属于个例,也有一定猝死的风险吧,做完心脏手术之后真的就可以这样大运动量的运动了吗?

孙宏涛:不能说属于个例,但是应该说心脏手术后能否运动或者参加何种形式的运动因人而异,与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及手术后的恢复程度息息相关。一般而言,心脏手术后一个月可恢复日常办公室工作,3个月后可恢复体力劳动,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恢复体育运动,基本原则为循序渐进,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准,对于冠心病手术后的老年人,不建议从事激烈的体育运动,推荐进行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刻停止运动,就地休息,求助于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