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枯树中求生机:浅析中国山水画之树法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中树的重要性的阐述,指出初学者通过干、枝、根的枯树结构分析达到树法的笔墨效果,同时强调以宋人为主的古画是学习树法的重要途径。
在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中,都少不了树,树是中国画题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造型元素。树在也称为林木,在传统山水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即使只画树,也能形成一张完整的作品,可见练习树法是相当重要的阶段。
初学者应以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练习的对象。没有叶子的树枝结构清楚,姿态鲜明,使初学者容易了解各种树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枯涫鞯闹饕结构包括干、枝、根。
一、干的画法
树的自然形态均取决于主干的势态体格,所以首先在于取势。自然界中的树品种不同势态也不同,或正直挺拔、或欹斜摇疏。其次,老幼也有区别,老树苍桑风骨,幼树荣然娇发。
(一)主干
初学者大概确定树的主干势态后可以用铅笔或者指甲轻轻抠出外形。然后用笔以中锋为主,以轻重顺逆见精神,以顿挫转折见多姿。这里主要有两种画法:双钩画法――即用笔锋勾出树干两侧表现树的生长结构;墨笔法――直接用笔勾画出树的枝干,也称墨笔法。同时注意勾点疤节:树干向背,尤重精神,多不得,匀不得,其方、圆、长、偏、大、小、疏密,要搭配有致,呼应自然。
同时要点缀树纹:树的面貌、个性和特征可以从树皮的纹理分辨出来,分辨树的阴阳向背,以圈、点、横、竖、斜的取向笔法,进行概括的表现。这里需要注意:(1)画树皮的纹理需画出立体的感觉:靠近两侧的纹理要密窄(或墨较浓),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或墨较淡)。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2)为了增强树干形质之美感,皴画时要同枝干的勾法相结合,才能生动、自然。
(二)小枝
根据树的种类和生长规律,小枝从形态上主要分为向上型、向下型、平生型。向上型,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向下型,称为蟹爪枝,出枝下俯,树梢指地;平生型,称为长臂枝,干直枝横如松、杉。其余出枝皆由此三种变化而出。描绘小枝时需要谨记。(1)主枝其穿插、取势从简,不宜盘结过多。出枝先看大关系与向背姿态,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2)出枝粗细、长短忌匀,用笔,要挺拔有上下运动之势。(3)要抓住干与主枝、小枝外在和内在的联系,从粗线条到细线条的组合以及疏密关系的调整,忌整齐,无通风之处,全面开花、对称。
(三)根
李成在《山水决》中提到:“树根裁插,龙爪宛若抓拿,石布棱层,根脚还须带土”。说明根部是全树线条的支撑部位,担当枝干的重量。故势态上要稳重,其塑造结构要以概括、结实为主,生动中求稳。根要看主干走势,依地势设计藏露;根的藏露,须视环境而设计,土厚则藏,土少则露。
(四)丛树
画的树有两三棵时,采用丛树画法,注重树与树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大小、老幼不同的树:既需要有一棵树傲然独立,又需要几棵树之间交错掩映,这样画出来的整体显得富于变化,不死板。
二、习古人之长
画好树需要人们到自然中去观察、体悟,并借鉴古画中的优秀作品,勤加练习,熟练掌握各种画树的技法,经验积累多了,定能准确地把握树在山水画中的造型。
这里笔者选择宋人画树进行研究,那是因为宋人的画树大多在自然写生中产生,与明清人画树多在古人画法中产生的不一样。在画树时,首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画树作品;其次,临摹、揣摩宋人画树的造型及其笔法。
宋画中,有几幅画枯树让笔者印象颇深。一是郭熙《树色平远图》(图1)的造境表现;二是李迪《枫鹰雉鸡图》的质感表现;三是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的用笔表现;四是扬无咎《四梅图》的出枝表现;五是李氏《潇湘卧游图》的墨色表现;六是崔白《寒雀图》的势态表现。
图1 《树色平远图》局部
对于以上作品的临摹与揣摩,笔者的用笔体会是:小写意画枯树笔墨稍放,笔势理性地随形自由流露,于顿挫皴擦中见果断。大写意画枯树笔墨放纵,简括轻松,爽利磊落,刚劲老辣。
通过临摹,笔者逐渐懂得传统如同一叶扁舟,帮学习者渡到理想的彼岸,但同时,还需清醒地知道习古不代表泥古,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用前人的智慧来激发自己的智慧。周京新教授关于学习传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传统如同一座大饭店,食物丰富,但是要不要进去吃东西,什么时间去吃,适合吃什么,应该吃多少东西,……全是个人的事情。”临摹好比是吃古人的饭,要咀嚼,要消化,最终还是要走自己的路,笔者认为这才是借鉴传统应有的态度,最好落实于自己的创作中(如图2所示)。
图2 不鸣则已
画好树首先需要被自然中枯树形象之美吸引,勤加观察;其次,要手头多加笔墨尝试、练习;同时,临摹古代优秀的枯树作品;最后,才能落实到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创作中。
(西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