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课教学的放得开和收得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课教学的放得开和收得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同的声音》是苏教版科学四(上)教材中的一课,难度挺大,上课前关于声音的强弱和高低这两个概念学生是不分的,而上课后这两个概念却很可能混淆,对于科学老师来说这是极具挑战性的一课。

执教前,我多次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除了精心准备了开头和结尾外,其他的过程什么都没有设计,只抱定一个宗旨――“跟着学生走”,跟着学生的步伐研究产生声音强弱、高低的原因,努力做到“导而勿牵,放而不散”。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品味一堂好的科学课,就像研读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样,表面上看“乱糟糟”,细细体会却是“乱中有序”“乱中有物”,如同散文一般“形散而神不散”。我希望自己每一堂科学课都上出散文的精髓,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就是:“放得开,收得拢!”

一、“放得开”即重在强调课程的开放性

第一,教师思想要“放得开”。教师应摒弃自己是课堂主宰的想法,让自己真正融入学生的课堂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把自身也看成学习者,树立教学活动“双主体、双主导”的观念,在勤于思考的同时更多地让触动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多一点“做”、少一点“怕”,解放自己,解放课堂,解放科学教学。

我们要降低自己的心理高度,尝试用“一米一”的视角来看待学生,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跟我走吧”,而需努力尝试“静静地陪着学生走”,走到学生的行为中去,这样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里去。

如教学《不同的声音》时,我就一心一意“跟着学生走”,在开始找声音的不同之处后,涉及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学生讲到哪个不同点,就研究它产生的原因,如果都有发现,就双管齐下,同时研究。让学生自己当课堂的引导者,当知识的建构者;同时,让自己融入学生的活动中去,变为一个“谦逊”的学习者、一个教学的旁观者,当然旁观并不等于“不管”,恰恰相反,旁观是为了更好地去“管”,为了“管”得更好。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第二,选择课程内容要“放得开”。教师不能固守学科本位主义,不能死教教科书,要博采众长、有意识地选择教学内容,特别是科学学科,更加需要与数学、艺术、信息等学科广泛联系,开发学生需要、喜欢、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像《不同的声音》这堂科学课,我选择在音乐教室里和同学们共同展开研究,因为当与音乐联系起来时,学生更容易掌握“音调”和“音量”这两个概念。

第三,学生手脚要“放得开”。说心里话,上课时不怕学生天马行空、乱说一气,不怕学生实验仪器颠三倒四乱操作,就怕学生学习过程中墨守成规、手脚放不开,不愿说、不肯“动”,当然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存在教师引导不善的因素。新课程大力提倡学生解放思想,解放手脚,学自己想学的,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现在,我们不怕学生不会想,就怕作为教师的自己想不到。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总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可以是学生身边的材料,可以是学生特意带的材料、可以是老师准备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为每个学生设计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往往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四,教学的场所、时空要“放得开”。新课程提出“生活即课堂”的理念,课堂要融入生活,教室不该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场所,校园、社区以及其他教师原来从来不涉足的专用教室都可能成为我们教学的场所,我们因为需要而选择最佳。桂树结果了,我们在校园花坛中,观察比较各种果实;声音有强弱、高低的变化,我们在音乐教室的各种乐器上开展探究活动……

现今,提倡终生学习,专业发展,为此,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以上课铃声作为起点,亦不应该以下课铃声作为终点,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或小组学习的需要延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单元学习、阶段性学习或长期学习。这学习的场所可以是家里,学习的时间可以是课后,只要学生需要,只要学生愿意。

简言之,“放得开”需要教师、学生都放开固有的思想束缚,转变各自的行为方式,实现言行的解放,采用轻松的教、学方法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丰满自己、丰满对方。

二、“收得拢”意在强调教师的指导性。

新课程是一张网,教师是一个撒网人,学生好比网中之鱼。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撒网,不收网,任网中的鱼儿自生自灭,渔人收网是必要的,而教师的指导亦是必须的。学生的行为能力、自控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们只有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开展有效的学习。

教师有效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有助于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但引导不是牵着鼻子走,开放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把握好尺度。

三、结语

“放得开,收得拢”让教师、学生找准各自在新课程中的位置,让科学课堂充满生机,让科学教学的“散文化”道路走得更加坚实。相信“收放自如”间新课程的参天大树更能根深叶茂。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