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名人故事类文教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人故事类文教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另外三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以及以前学习过的众多写人记事类课文有显著不同,它篇幅短小,就短短四个自然段,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是第三自然段,作者也只写了几句话,只有一处心理描述,并没有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直接描写。而另三篇课文都选择了具体的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刻画人物,凸显人物形象。学生在学习这些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的课文时,都能够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走进人物内心,同时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小学高年级的课本里,像本课这样短小概括,没有细节描写的文章并不多,安排这样的文章,编者的意图是什么?需要教者用这一篇看似简单的文本教给学生什么?笔者和同组老师反复阅读文本、思考本课独特的育人价值,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学习这类课文的过程结构和方法结构。

一、课前须搜集

学习写人类文章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对这个人物有充分的了解,了解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对这个人物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面对这样短小的文本,仅靠文章中的语言材料,学生很难对这个人物形象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必须补充课外资料来丰满形象。这些资料一方面来源于老师课堂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学生的课前搜集。面对浩瀚如烟海的文字,到底需要查找哪些材料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帮助,需要学生对资料有选择、整理的能力,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个能力,教师布置查找资料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告诉学生需要查找哪方面的资料。本课最需要学生了解的是司马迁当时到底遭受了怎样的酷刑,为什么说是“飞来横祸”,这对理解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有很大帮助。据史料的记载,我们知道司马迁在狱中受到了残酷的“宫刑”,由于学生太小,这究竟是怎样残酷的刑法不太好向学生讲,但不理解这些酷刑就不能深入体会司马迁内心的痛苦,不理解他为什么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更不理解他是在怎样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写下这辉煌巨著《史记》的。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学生了解到“飞来横祸”的含义,感受到“宫刑”的残酷以及司马迁内心的屈辱和痛苦。为了检验课前搜集资料是否对学习课文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先后两次执教此课。第一次没有让学生搜集资料,当教学到“酷刑”这部分内容时,采用教师适当补充的方法,部分学生竟忍不住偷偷笑起来互相打听,课堂应有的严肃气氛全无,导致所有学生无法进入课文情境。第二次执教这课时,我布置学生先查找司马迁为什么受刑,受了什么刑,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课堂上让学生来谈为什么说这次酷刑是飞来横祸。由于大家心知肚明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是什么,所以没有必要明说,而且因为大家事先了解也没有人再窃窃私语了,此时他们关注的是司马迁内心的痛苦、绝望,而不是宫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没有一个人发笑,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情境,聚焦在司马迁当时的内心感受上。

正因为学生有了课前资料的搜集,才有了对司马迁生不如死的感同身受,才有了在课堂上对文本主旨的深入理解。由此可见,“课前搜集”是学习这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课堂须深化

像这样短小精悍的课文,笔者认为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文本空白处进行想象补白,通过联系课前资料和对当时情境的想象把细节再现出来,这样不仅对感悟人物形象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发挥这些短小文章的育人价值。

以本课为例,课文第三段:“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这句话是当时司马迁在受到酷刑后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到底为什么“悲”,又为什么“愤”,为什么几次想了此残生,最终却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巨著?这正是他“发愤” 写史记的动力。可文本描写得不全面,如能在此处进行补白,让学生进行想象练笔,以写促思,相信他们对“发愤”二字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为什么他能坚持13年,用整个生命写成这部巨著也会理解更透彻,而且也能和下文的想法――“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自然地进行衔接,展现司马迁内心完整的斗争过程。这是本班一个学生练写的片段:他悲愤交加!没想到正义之举却会招来杀身之祸,如今的世道真是黑暗透顶啊!没想到汉武帝会如此残忍,用这样的酷刑来对待忠心耿耿效力朝廷的人,分明是想置他于死地啊!他彻底对朝廷死了心,身体的痛、心里的痛,让他真想一死了之啊!但他想到了从小立下的愿望、泪流满面的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他又一次把想死的心收了回来,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

通过这个片段的补白,我们分明看到学生能依凭课前资料,通过想象,触摸到了司马迁那痛苦而伟大的灵魂!

三、课后须延伸

像这类短小的名人故事类课文,中高年级每册都有。如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等等。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如我们能教会学生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结构,他们就能迁移这些方法自主学习了,也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另外,因为这些文章写得比较简略,课后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跟主人公有关的书籍 ,丰富认识,积淀人生。如:本课结束后,我布置学生阅读《司马迁》《史记》等相关专著。

综上所述,我们学习名人故事类课文时,如果能像上文所说的那样关注文本独特的特点,就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如果能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就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忽视编者意图,遇到短小的文章就拼命地加塞,改变短小文章本身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短文”的好处――能快速了解一个人的一生,适合简单、概括地介绍一个人,因此写作时,应根据表达的需要采取合适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