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加快发展我县船舶工业,着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县和建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加强船舶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近期,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部分船舶工业规模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国内外船舶工业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造船业格局持续发生了变化,产业重心由传统的船舶工业发达地区西欧向亚洲地区转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日本、韩国、欧盟和中国等四级格局。去年这四个国家和地区新船完工量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已达到96.7%,其中东北亚地区韩、日、中三国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已超过80%,世界船市中心转移至东北亚地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国已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近几年来,地方船厂迅速崛起,已占全国造船产量的三分之一,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形成了“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地域分布上逐步形成了渤海湾、长江口以及珠江口等三大船舶工业基地,上海、江苏的南通和泰州(含江阴和扬州)、广州、大连、舟山、山东的胶东半岛和福建的厦门等中型船舶产业集群。

*省已提出了把船舶工业作为全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发展产业。于*年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把浙东沿海的舟山与宁波、浙南沿海的台州与温州、杭嘉湖地区的内河流域作为我省船舶修造业发展的主要地区。舟山以*、*、*为主要区域,重点发展大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大中型船舶制造;宁波以象山港与北仑港、台州以温岭和三门、温州以乐清为主要区域,重点发展特种船舶与出口船舶制造;杭嘉湖内河流域重点发展内河船舶和游艇制造。

市委市政府对船舶工业更是倍加关注和重视,把发展船舶工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工业主导产业。于*年出台了《舟山市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修造船业以舟山本岛为中心,以*、*、*为主要发展区域,重点布局在六横、虾峙、小干、马峙、盘峙、册子、秀山、长涂、岱西、衢山等区域,逐步形成四大集聚区块:六横—虾峙集聚区块、小干—马峙集聚区块、盘峙及周边岛屿集聚区块、秀山—岱西—长涂集聚区块。船舶配件业逐步向*北部、*外岛、*、嵊泗等地扩散。

二、我县船舶工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截止20*年底,全县拥有船舶修造企业43家,占全市船舶企业的25%。其中在建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相对固定从业人员2100人,占全市的16%。20*年船舶工业共实现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23.3%,占全县工业产值的21.2%,占全市船舶工业产值的22%。其中,造船业实现产值2.74亿元,修船业产值1.39亿元,中间产品和配套件实现产值8.7亿元。全县拥有6万吨兼修8万吨级、2万吨级、3000吨级船坞各1座,1000吨级船坞5座,船排24只,船台57只,1座1万吨级船坞、一批30万吨、15万吨、10万吨大型船坞项目正在建设中。有船舶配套企业近20家(不包括常石大型船体公司和常石船业有限公司),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产值82*万元,主要产品为铸件、船用配件、船用家具、卸扣、大锚、电瓶等。

目前,*船舶修造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日本常石集团、韩国韩进海运、上海舟基集团、香港恒利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大企业纷纷落户我县,一大批船舶工业项目正在启动,主要有上海舟基集团在长涂岛、*东邦公司在衢山岛的修造船项目,日本常石集团在秀山岛的三期项目,海舟公司的二期扩建项目等等。初步形成了全县船舶修造业“一心三区”的布局,即岱西船舶修造交易中心,秀山大中型船舶修造区,衢山大中型船舶修造区和长涂中小型船舶修造区。

我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发展大型船舶修造业、开发建设大吨位泊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世界船舶修造业“东移”的理想选择。我们相信,随着修造船产业的不断“东移”,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来我县投资船舶项目,为*发展船舶工业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三、我县船舶工业人才特点及问题:

目前我县船舶工业从业人员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企业固定从业人员约为2100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1.2%。其中包括具有一定学历、职称的管理人员、技术型人才和普通施工人员等。二是外包工队伍人员约为2000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8.8%,这部分人员组成随意性强,流动性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船舶工业人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总量不足。根据预测,到2007年我县船舶工业需要设计、策划、经营、安检、质管等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200—300名,焊、技、电、安装、管道、油漆等高素质技工5000余人。据统计,目前全县船舶修造企业固定从业人员2100人中这方面人才只有800左右,不到全县人才总量的5%,加上外包工队伍从业人员2000人中的焊工、技工、电工专业技术等熟练人员也只有1300多人,持有CCS证书或劳动部门核发的专业资格证书人员和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更是缺少,与预测数相差甚远。一旦我县在建大型项目陆续投产,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如果船舶人才跟不上需求,就会在现有船舶企业之间造成人才恶性竞争,不利于*船舶工业的做大做强。

2、结构不合理。在800人船舶修造业人才中,具有技术等级及职业准入资格的约450人,占56.3%,初级工及职业准入资格的人才约350人,占43.7%,高级工及以上的不到4%,其中拥有高级技师等级的只有2个,技师9个,高级工15个。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140人,占17.5%,其中研究生1个,大学本科65人。一半人员只有初中或小学学历,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人才发展可塑性相对来说比较小。反映出我县船舶工业人才结构极不合理,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这对提升企业档次和提高船舶产品质量均带来不利影响。

3、培养力度不够。我县大部分船舶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人才观念、学习意识等都比较欠缺。一部分企业以降低成本为由,对企业人员的培训不重视、经费投入很少;部分企业只重视对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资产的增值,以及项目、资金的引进,不重视人才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等无形资产的投入;有的企业对培养自己的工人心存顾虑,担心自己培养的人才被别的企业挖走,积极性不是很高。从而导致工人素质提不高,一些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技能退化,研发创新能力人才缺乏,直接制约了企业规模的发展、层次的提升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适应不了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导向问题。一是在舆论宣传导向上,忽视了对技术工人应有地位和作用的宣传,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人仍然以学历和职称作为判定人才的标准。每年我县在外引进人才,基本上引进的还是大中专毕业生,技工人才引进很少。二是在收入分配导向上,往往把学历相对不高,但长期在一线积累技能和经验的技术工人划在了人才之外,工资、福利、住房等方面的待遇也不如职位最低的管理干部。同时许多考生、考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对职业技术教育有片面认识,甚至有人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次等教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现在招生困难,报到率不高,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等。我县的船舶企业技术工人后续力量出现了严重断档。

四、建议与对策:

船舶工业作为我县经济支柱的重要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必须要加快我县的船舶工业人才队伍建设。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船舶工业人才工作

要进一步树立凡有一技之长者都是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船舶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还需要大量一线技术工人,他们都是推动我县船舶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县船舶工业人才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打造省级先进船舶修造业基地的瓶颈之一,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企业要把加强船舶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培养船舶工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县海洋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积极探索,建立完善船舶人才培养机制

各有关单位要千方百计加快船舶管理、设计、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力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海洋学院、*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技校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扩充船舶修造相关专业,为我县船舶工业提供专业人才。二是加强校企联合,充分发挥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资源,鼓励和引导企业与职业技校之间通过联合、协作等方式,创建技工培养和培训的综合基地,努力把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全市船舶修造技工培训中心,为我县船舶修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工人保障。三是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与输出相结合,引进国内外专家实地指导,同时派员到国外与国内先进企业学习先进修造船技术,为我县船舶工业及时输送高级骨干人才和紧缺人才。四是广泛开展船舶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与攻关等活动,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全社会形成学技术、比技能,鼓励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

3、强化意识,努力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劳动部门要会同有关的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船舶职业技能技术鉴定,强化持证上岗,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船舶职业培训鉴定质量认证制度。对无证上岗人员开设职业资格培训,对持证上岗人员开展CCS证书培训,确保企业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努力开展技师培训考评工作,加强船舶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船舶企业也应采取优惠措施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和技能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使职业资格证书真正成为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的真实凭证。

4、优化环境,进一步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一是政府、企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有关高技能人才政策、船舶工业人才的典型事迹,来扩大社会影响,努力营造“当技术工人,当高级技工光荣”的浓厚氛围。二是有关部门要对船舶工业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并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船舶工业大部分人才的社会保障状况相对较差,要进一步完善船舶工业人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要改革分配制度。探索技术工人与企业管理人员待遇平衡、技术工人晋升职称与工程技术人员机遇平等的办法和措施,以进一步调动技术工人积极性,努力激发技术工人作为企业主人翁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提高船舶工业行业人员素质,造就一大批船舶工业人才,不仅使企业上档次、上规模所必需,也必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县的船舶修造水平必定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船舶工业必定会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