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可小视的“预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可小视的“预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那么,课前预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就我观察,教师对预习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绝大部分情况是教师要上示范课了,知识点较多或较难,这才需要学生事先进行预习,为新知垫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跟得上教师的快节奏,学得才不至于那么累,但效果还是不错的。也有教师认为,数学不需要预习,原因是教材已经十分清楚地写着知识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些内容,那么教学又该如何进行?

其实不管是需要或不需要预习,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应该提倡的,更是不可小视的。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自制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且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课中了解预习情况。在充分准备之后,我让讲台成为舞台,让学生成为主讲,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事先预习和课堂讲解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知识点:(1)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3)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作正方体。(4)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所表示的意义,找找单位“1”。课堂中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不能够充分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借助图,化抽象为形象,着重讲解这部分,帮助学生理解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正是有了课前充分的预习工作,才能让我在第一时间获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度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最轻松地获取知识。从学生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

由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给预习以新的定位,并进一步探讨数学课该怎样进行预习?预习后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实施?

随着年级升高,学习目标逐渐明确,主动学习的学生呈上升趋势,进入高年级后,教师应该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对于如何让“预习”更好地服务于后面的教学,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指导预习方法

不同的学习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预习方法。

如对于计算类的新授、练习课,预习时可让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例题进行预习,然后再尝试练习。

而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移、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同时,预习时还要教会学生标注不同的符号,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新知做准备。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打上问号,再请教老师,家长或其他人。

二、明确预习任务

三、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不能漠视学生的预习结果,课堂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的就要“少讲”,学生不懂的就要“着重讲”。“从预习中你学到了什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努力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讲出自己所知道的,通过交流,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使得整节课不但生动活泼、主动而又富有个性。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乘以整数”一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已有的多位数竖式乘法和小数竖式加减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预习,学生对于简单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都会做了,但在积的小数点的处理上,学生却不甚了解。有的学生认为因数是两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两位小数;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是要用小数点对齐的方式点小数点。于是这位教师快速推进了教学进程,开展了对小数乘法算理的探讨,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为什么在小数乘以整数时,因数是几位小数,积也一定是几位小数,而不再执着于计算教学了。

可见,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不但可以快速推进教学进度,而且腾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数学算理进行思考、探讨和感悟,实现了更佳的教学效果。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会有教学的真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