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77-01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即: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学具的使用是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充分的利用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使用学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我在三角形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在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使用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如我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sh的成立。实验中,我不仅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我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我在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卓赘摺U庋慕萄В晌目蒲笛椋渲妒茄ü僮魇笛椤爸匦路⑾帧钡模菀桌斫猓币才嘌搜奶骄磕芰Α?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在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在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