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余华《活着》的主题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余华《活着》的主题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余华是一位在艺术上追求单纯与丰富的作家。余华把《活着》写成一部融合民间色彩的生命精神史,写出了富贵物质性苦难和生存性苦难,但他仍坚强走在“活着”的路上。这一部心酸的生命精神史,解剖了“活着”的主题内涵

关键词:活着;生命;精神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30-01

《活着》是一个叫富贵的老人对自己一生苦难的叙述。他由一个嗜赌成性的地主少爷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他没有一直过既富且贵的日子,而是过着既贫且苦的生活。就是这既贫且苦的生活,让他悟到“活着”的意义。

一、生命的完全延续

富贵在近四十年里,苦难像魔鬼一样纠缠他不放,经历了一家四代七个人的生离死别。他完全有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权利。但是,即使全家人相继离他而去,他仍然继续着活着,像执行着一项神圣的使命。在1989年的一次访谈中,余华说:富贵是“我见到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还活着。”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不死,让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义,有着自己的不死这句话揭示了生命本能自然主义的气息。他把生命已经当成了一个陪伴左右的好朋友。亦或是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生命的载体。一方面,他活着的动力源于亲人的鼓励。妻子的贤惠,儿女的懂事,母亲也劝他“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情所在,重新复活起来,踏上“活着”的下一站,再下一站的旅程,而没有选择往返或中途停站。另一方面,富贵的生命意识是中国普通农民的信奉的一种人生观。他对生命本身含有敬畏的思想,同时具有孺子牛般的坚忍与坚韧。就像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说到得精神的三种变形。富贵处于精神的最底层,像负重的骆驼,纵使背负最重的负重与苦难,仍然有很强的忍耐力与承受力。“而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贫苦的农民,在生死问题上所抱的态度是‘好死不如赖活’。其实,中国民间百姓乐生恶死的情感非常强烈,有学者概括为’乐感文化’、‘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二、精神的部分延伸

张梦阳先生把福贵的精神状态等同于“求诸内”的阿Q 精神胜利法,认为“富贵继承并凸现了阿Q 的乐天精神…… 正是根本于这种精神,阿Q 才不致发疯或自杀,富贵也没有跟随他所有的亲人去死”,批判余华对“福贵式活着”的内在消极因素缺乏深人挖掘。在他看来,富贵的活着是一种懦弱的选择生命的方式,是麻木的活着。

余华说:“我始终为内心的需要丽写作”。余华认为,生活是不真实的,只有人的精神才真实。可见《活着》所反映的现实不是狭窄的、固定的、死去的现实,而是容注了历史人文精神,连接过去和将来,沟通人类共同体验的永恒的精神世界。余华认为富贵是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人。

我认为富贵的“不争而争”是一种更震撼人心的反抗。他用生命的存在形式化解路途的坎坷。他知道反抗的结果是无畏的牺牲,生命的继续才能使精神存在。富贵向采风人叙述自己的苦难,证明他对活着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他怎么能在亲人相继离世的时候,一直坚强的活着呢?正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即使做着重复的动作,每天都把滚下来的石头推到上去。但是加缪坚信人的斗争,哪怕是一种徒劳,也是一种伟大和高尚。

同样说,福贵也没有麻木。美国作家福克纳主张,“人之所以不朽,不仅因为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他才能发出难以忍受的声音,而且因为他有灵魂,富于同情心、自我牺牲和忍耐的精神。诗人、作家的责任正是描写这种精神。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类的光荣―复活起来,帮助他站立起来。”

三、小结

余华说:“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富贵的活着,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也是一种精神的延伸。富贵对待死亡的超然态度,对生活的热爱,远不是福贵一个人所具有的,也远不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而是人类所具有的,福贵让我们知道了人该怎样活着,活着的责任与价值所在。从富贵的身上我们感悟到:面对生命中的苦难,要量力而行,既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也不要做生活的奴隶,明着对抗是不行的,中途退出更是不行的,正确的选择是应该像大漠中的骆驼,默默无闻地坚持负重前行,走完人生的或苦或乐旅程。

参考文献:

[1]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N].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2]张梦阳.理解余华[J].小说评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