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我认为,这是当下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才能有的放矢地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79-02

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教给学生的,也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3月26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漳州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活动,特别是听了黄国才老师的《阅读教学实施“五问”》和陈建志老师的《把握课程实质,更新教学观念》的讲座,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的感触与思考。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树立积累的意识,以教材为例子,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语文素养

古人强调厚积薄发,这个积累就是厚积的过程,厚积就是“博观而约取”,所谓薄发乃是深厚的积累经过思考提炼而形成的自己的思维、思想或观点,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无论是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谋篇布局,还是情感、思想观点,都是非常经典的例子。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树立“积累”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读诗读文中积累好词佳句,积累作者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乃至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

1.词句的积累。词句的积累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经常说这篇文章的语言富有文采,而所谓的文采无非就是词语的优美准确,句式的灵活多变,修辞的丰富,名言警句的运用等等。因此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并且学着去运用。如二年级下册《泉水》中有这样的词语:“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在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还有这样的词语:“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积累时告诉学生像这样ABAB式的词语可使表达的程度加深。在反复朗读后可让他们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甚至用这样的词语说句子。我相信,这样的日积月累后,在以后的表达中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用上了。又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中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多么富有生活气息而又充满了诗意的句子呀!孩子气的比喻,毫无呆板之气的排比,把祖父后花园的美好都写了出来,把作者的一颗快乐的童心也都写了出来。这样的句子引导学生们去品读和积累,读着读着他们也会不自觉地笑起来呢,而且会让学生们联想到他们的童年和乐园。所以这样的句子让他们积累起来,一旦碰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加以揣摩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和体验。最好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对每篇课文甚至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分类摘抄,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使之成为自己语言的源头活水。

2.表达方法的积累。陈建志老师在《把握课程实质,更新教学观念》的讲座中说道:“语文课程的实质就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不是为获取‘知识’而教,是为‘直接经验的获得’而教。”《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要凭借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语言文字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等。也就是说,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事实上,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领会积累。如《威尼斯的小艇》中的语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引导学生体会“用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表达方法,并创设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仿写片断。此外,这篇课文中描写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子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然后再让学生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又如在教完《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后,让学生练说:假如你是一个画家、音乐家、书法家……你会说“走遍天下 为侣”呢?请你模仿文章的开头说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像这样,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仿写仿说,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感受语言文字的厚度,积累语言文字的各种运用和表达,使课堂真正有效。

黄国才老师在《阅读教学实施“五问”》的讲座中说道:阅读教学中要用课文(教材)来教孩子学习阅读,如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尽可能用他的方式来改造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这样,日积月累了别人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慢慢融会贯通,就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而且,积累越多,当要自己独立表达时,选择就会更多,即“厚积薄发”。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我看来,这就是。

3.情感和思想观点的积累。说到积累,我们总是很自然地就想到积累好词佳句,积累文章的表达方法,却很少有人要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或思想观点。其实,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但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阅历着这个世界。因此教师在引导他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同时更应该引导他们去积累别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用别人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体验和思考,促进他们成长的同时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深度。我特别喜欢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这套教材,原因是: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教材的组织上,都充满浓厚的人文性。如它以主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这样非常适合老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观点积累的好例子。如一年级下册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这样组织,非常有利于我们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开展专题活动。如:第一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学生在阅读一系列关于春天的教材中,慢慢感受春天脚步的来临,感悟春天的美,从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自觉地到生活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一个小女孩告诉我:“老师,我以前从来没发现春天是这么美耶!”正是可爱的课文带来了这样可爱的孩子,不是吗?教材中不仅有对自然的关注,更有对包容、诚信、坚强自尊等优秀品质的诠释以及对人生意义、理想信念的思考,有些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有点太深奥,可是这也应该是他们所思考的,每一课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积累一些情感和观点。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体现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和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诠释“语文素养”的内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素养不仅包括了知识能力方面的素养,也包含了道德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养。实践证明,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对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来说,都是事半功倍的。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位老师的耐心、爱心及包容心和教育智慧。如,我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包容心及倾听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素养。我是这样做的:我把对学生的回答的反馈机会先给学生,即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起初,他们的评价也只是停留在很形式的表面上而已。如对学生的朗读,他们只会说“好”、“有感情”等,这时,我就追问:“你觉得好在哪里?”“你听出了什么的感情?”相反的情况,就追问:“你觉得不好在哪里?你给他提个建议好吗?”有时也让读得好的同学告诉大家,这段课文要怎么读。……这样引导他们说具体,从而学会思考,也学会倾听,在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学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也学会宽容别人的不足,从而有着正确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三维的目标融为一体,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我在带领同学们体会《牧童》这首诗的意境后,请徐琳同学范读,听后,同学们自发地送给她掌声,我也报以满意的微笑。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而言,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必须尊重语文学科本位的特点,一切应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

[2]陈建志.把握课程灾实质,更新教学观念[Z].

[3]黄国才.阅读教学实施“五问”――兼谈阅读教学模型建构[Z].

[4]吴淑艳.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尝试[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