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期望心理暗示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期望心理暗示对数学教学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育孩子时切忌用消极的心理暗示,不要总是挑孩子的缺点、指责孩子的错误,那样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关键词:心里暗示;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87-01

有位哲人说过:“用暗示的方式演绎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是一样,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些心理暗示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事倍功半。期望心理暗示指的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高期望的语言或者行为对被期望者进行诱导的间接方法,从而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主动影响,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一、人有可被高期望暗示的心理趋向

暗示是利用通常不用的大脑储备的手段,目的在于加快学习。后来人们把它归纳为心理学上的依据:人有可暗示性 。即人的可意会性、可启示性、可影响性,“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人虽都具有可暗示性,但接受暗示的能力各不相同。它受制于发出暗示和接受暗示双方各自的体力、智力、职业能力、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如果前者在这些方面都优于后者,那么就可产生较强的暗示能力,反之则可能使暗示受到抵制以至失去作用。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但同时也具有反暗示的能力,这种反暗示的防线通常有三道:1、逻辑防线,“对于它印象上认为不合逻辑动因的,一概挡驾”;2、感情防线,“对于不能达到创造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一律挡驾”;3、伦理防线,“凡与个人的道德原则相矛盾的暗示,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这三道防线为人所共有。在使用暗示教学时,决不是要去强行突破这三道防线,而是相反,要取得与这三道防线的协调,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克服它。

二、高期望心里暗示易产生高效益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 当你习惯地想象快乐的事,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所以,我们只能输入积极的语言,比如,“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变得更美好”、“我的心情愉快”、“我一定能成功”等,语句简洁有力,不要含糊、脱离实际及与人攀比。有人说“我要赶超某某”某某不是一个不变的指标,人家也在发展。你要与自己比,成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永远向上的。

三、高期望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中的高期望心理暗示应用

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教师都可以为其提供,进而增进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在课堂提问时,笔者就采用了充满期待的眼神来暗示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是在提问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气氛非常热烈。当提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笔者往往会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待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更加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去。当问题比较简单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当他们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笔者往往用赞许的目光并配予适度的表扬,使他们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做小动作,笔者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旁边,用手轻轻地碰了他的肩膀,结果这个学生接着都很认真地听讲。事后这个学生告诉笔者:“老师轻碰肩膀有三个意思:一是给自己一个面子;二是叫我不要开小差;三是期待我能够把问题解决。”真想不到笔者的轻轻一碰,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2、转变学生中的高期望心理暗示应用

班上有一个很多老师都把他列入不及格的“黑名单中”的学生。一次我有意让他帮助老师发放作业,并漫不经心地对他说:“你的作业有点草,字迹要工整些。”他急迫地对我说:“这次作业我全都做对了。”我随意地说了句:“你本来就应当全做对,班上全做对的人也不少啊!”(暗示他,他有能力全做对,老师眼中他和其他全做对的同学是一样的)他张口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发完了作业以后,他有意地绕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这次作业太简单了。”我笑了笑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你认为不难说明你都会了。”(纯粹是善意的谎言,但传递给他的暗示是只要你学会了,题目就会变得简单)他咧开嘴,笑着从我身边跑开了。

这一次看似简单的谈话,让他的眼中有了笑容。第一次单元考试,他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他已经在努力了。我没有表扬他,其实这个时候的表扬是廉价的,还会给他传递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你能达到现在的水平已经不错了。订正试卷时,我悄悄地问他:“你满意这个成绩吗?”他摇了摇头。我在他耳边说:“我也不满意,你不应该只得这些分。凭你的智力水平这是最低底线。”(暗示他,他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他点了点头,神情十分凝重。我的暗示已经悄悄地植入到他的潜意识中,再来几次“有心插柳”,一定会“柳成荫”。

其实,学生的不良心理或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还往往具有自我保护的心理。由于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师往往喜欢与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针锋相对,处处紧逼,但往往收效甚微。近几年来,笔者通过迂回的手段来进行暗示性教育,发现效果要好一些,虽然一些方法还在探索中,但是笔者觉得有几点是我们数学教师值得注意的:一是直接与间接进行有机结合,主要是根据教育的目的与场合需要来选择;二是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直接一些”同时辅之于某些暗示。对内向的学生应该要间接一些,这些学生往往更在乎自己的形象,教师应该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教育孩子时切忌用消极的心理暗示,不要总是挑孩子的缺点、指责孩子的错误,那样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