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澳洲又见龙泉青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澳洲又见龙泉青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3月,我这个连26个英文字母都忘却很久的人,去了澳洲自助旅行。由于不懂英语,我就靠一张当地中英文地图,连猜带蒙地参观了博物馆、美术馆。澳洲的生态之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澳洲人是在森林里插花地盖几栋房子,而我们国内则是在水泥森林中插花地种几棵树。

在悉尼,为了体验一下悉尼歌剧院,我特地前去寻找悉尼音乐会的票。来到售票处一问,两周前已售完。心中有些不甘心,于是留下来等着退票,没想到竟真的等到了。这部音乐会以人类在太空飞船中生话的记录片为音乐背景,整个乐队在指挥带领下以即兴的方式,为悬浮在太空的静寂时空衬上一抹淡淡的色彩。这种形式令人想起默片时代,只是历经百年时光后,影像和音乐落在人心中的情感早已截然不同了。

澳洲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保留了百年历史的环城有轨电车,且还是对全城免费。作为一个外来游客最经济的旅行方法,是先在地图上标好想去的地方,然后找到环城电车停靠车站,离目的地最近的那一站,剩下的路只需拿着地图,指着标记问当地人即可。对一个如我一般不会26个字母的人一样可行。

当我背着包手持地图“撞”到维多利亚洲博物馆时,竟然在此巧遇了我国北宋的三件龙泉青瓷。第一件是一个龙泉窑褐斑蒜头瓶,其器身修长,施釉肥厚,釉色青中带黄,器身布满不规律的大开片,釉色温润。釉色青中带黄应是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窑工在摸索试烧粉青和梅子青时对釉中铁元素含量控制不准的结果,如果以此标准断代的话,这件龙泉窑褐斑蒜头瓶应在南宋末年和元代初年之间。展品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粉青釉立耳三足香炉,其釉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釉似堆脂,其色晶莹如玉。其工艺美学无疑已进入到登峰造极之境。其技艺实现了将宋元时期以质以纯为标准传统审美之精神,开创了单色釉瓷器进入庙堂祭祀先河。(庙堂祭祀由青铜转而为瓷器祭祀自南宋始。龙泉青瓷进入国家礼器等级)而第三件梅子青斗笠碗则是从技艺的角度为当时的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不同色质的审美空间。

什么叫弹指一挥间?我站在这个时间点的坐标上,上推北宋,距我已有千年!人生若以百年记,我已然活了十辈子了。馆中的龙泉青瓷以沉静似玉的目光隔窗与我相望。龙泉之美在异国他乡一下点燃了我的思乡情怀,那无言的浅淡之绿,幻化成青青未熟的梅子,虚拟的酸涩填补了心中的饥渴。粉青之色从有质感的实用器物一下上升为慰人心灵的形而上的灵药,附着其上的是文明之美。

两年前有一次偶然看到电视片,令我邂逅了龙泉青瓷的前世今生。片中介绍了有个叫叶英挺的古陶瓷爱好者,在2005年4月份的一天,在杭州二百大市场外面的一个楼梯口的转弯处,发现了一个放了一大堆青瓷片的摊位。叶英挺以500块钱买下了这一堆瓷片。叶英挺持瓷片陆续走访了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专家。正是这堆瓷片引发了古陶瓷界对龙泉青瓷的再认识。

2005年11月,一则龙泉发现了明初官窑的消息,轰动了陶瓷界。随之而来的是在学术界和收藏界引起真假争论。与此同时,在2006年新年初始,世界各大古玩市场里,被认为是官窑所产的龙泉青瓷,一时身价倍增。

一年前有位朋友从我处拿了一把龙泉粉青釉执壶,回去后请当地专家鉴定,专家是四川人,看了后说了句开门假,疑点有三,一是分量重了,二是釉面失透缺少玻璃质感,三是壶身手柄处有釉剥落,剥釉处不像是日常接触和磨损造成的,且有当地出土的龙泉残片作支持,残片和执壶比,果然玻璃质感强。专家是以当地出土器为标准来比对器物的真假,这在收藏界叫目鉴,问题只是目鉴者所拥有的资料是否有限。

龙泉青瓷为什么有着那种青玉般的色彩?早在1959年,轻工部、浙江轻工业厅邀请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等单位对龙泉青瓷进行了专项研究,样品涵盖了从五代至明各历史时期。从技术层面讲,古代龙泉青瓷大体可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前者产于五代和北宋,后者产于南宋、元、明。石灰釉的特点是高温下黏度比较小,易于流釉。龙泉青瓷一般施釉较薄,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少,釉层显得透亮,釉光较强。石灰碱釉则高温黏度较大,高温下不易流釉,这样釉层可施得厚一些。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釉层中含有大量气泡和未溶石英颗粒,正是这些颗粒在光线进入釉层时令光线发生散射,从而使其外观产生有如青玉一样的效果。

四川专家的判断显然受限于他的眼界和见识。

龙泉进入现代人眼中的历史要倒推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年冯先铭先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库房里,发现了几件从前没有留意过的瓷器,它们的表面滋润丰腴,釉面呈青青翠色,大部分用刻花文饰,据传这是传世的元末明初龙泉窑贡器,文献记载,它的产地就在浙江龙泉。这种非同寻常的瓷器,究竟产自龙泉的什么地方?若能够找到窑址,龙泉官窑的疑问才能水落石出。

1976年的夏天,一位韩国的渔民在出海打鱼时,无意之中捞起了一个古色的木箱,紧接着,他们发现了许多精致的中国瓷器。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然发现了几件与故宫里龙泉青瓷极其相同的瓷器。神秘的龙泉官窑再一次激起人们的好奇求解之心。

1984年夏季,在北京四中的基建工地上。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明洪武青花、釉里红和龙泉青瓷瓷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青瓷瓷片与普通的龙泉青瓷瓷片不同,多是中心印花,壁刻缠枝花的大中型盘碗,并采用裹足垫烧的工艺。这与故宫传世的龙泉窑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这里原来是明清两代的宫廷库房区。这一研究成果历经20年于2004年由著名漫画家、古瓷鉴赏家毕克官编著成《古瓷探妙》一书出版发行。

2006年1月,为了确定龙泉官窑的确切年代,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决定用微量元素分析法,将流到市场上的龙泉青瓷瓷片进行断代。经过物理和化学特征的分析,这些瓷片大约烧制于600年前,误差为正负50年。从此,这些带着身世之谜的龙泉青瓷,终于有了答案。

时间已不可考的21世纪,龙泉大窑村的一个村民在一个名叫峰洞岩的地方,种植农作物时无意中挖出一些青绿色的瓷片。随后,村民在附近的田野中还发现了相对完整的瓷片。经过整理,在同一地方出土的瓷片竟然可以完全复原起来。龙泉窑的窑址终于浮出水面,龙泉窑的确设立过官窑。

我站在澳洲维多利亚洲博物馆里,恍惚间穿越千年时空回到大窑村,河边传来石槌粉碎瓷石之声,依山而建的龙窑已燃起窑火,松柴之火由红而白蜿蜒而来,已燃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