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学课程的一大“亮点”,是被提倡的先进教学方法,但是,我们在感受到“合作学习”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应清楚地看到“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教师只是流于形式,追求“时尚”,而对于诸如将学生如何分组、如何合作,教师角色如何定位等问题缺少深入细致地思考。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应科学分组

部分教师认为,合作前只要将班上学生平均分成几组就行了,而对于具体怎么分组思考的不够。事实上,科学分组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一旦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就必须确定小组的规模、成员搭配以及组内合作分工。小组成员确定后,应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每个人都担任具体的合理角色,都有相对侧重的具体任务。如有的同学表达能力好,可以让其担任发言人,其他人记录、操作、出主意想办法,在相互学习中,让学困生得到提升,优生获得自信,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二、了解“台作学习”的种类

1 通力合作

通力。是一同尽力,内容相同,方向一致,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过程,都需要通力合作。比如要了解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必须抛的次数越多越能接近0.5,需要的随机试验次数很大,而一个人短时间内很难完成,需要通力合作。

2 分工合作

特点是各尽其能。分别做各不相同又互相补充的事,如一个普通的实验,有操作、观察、记录等活动,需要彼此分工。例如,统计某繁忙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车辆情况,由于车辆多、速度快,一个人很难统计完成,这时学生会寻求分工合作,有的统计面包车、有的统计小轿车、有的统计卡车……新课程标准提倡“做数学、用数学”的活动,分工合作在数学教学中被频繁使用。

3 交流合作

(1)归同性合作。数学教学的思维模式,多半是归同的,这和其他学科差别很大。数学问题的求解;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是要求“殊途同归”、“和而同一”。一题多解,就是这种合作的典型模式。如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几百种。而结论只有一个:a2+b2=c2。

(2)求异性合作。求异性合作多用于开放题的解决当中,对于一些条件不充分、算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在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感受、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可以改善和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反思性合作。反思,就是反省,是一种再思考,反思合作就是针对个体反思后的问题、观点进行交流合作式的再思考。通过对曾经做过的、思考过的、交流过的或集体讨论概括出的结论、观点反思和交流讨论,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如把一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握知识结构和个性特征,通过合作学习相互补充,加以展示。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合作交流题材的选择要合理

在数学教学中,不加分析,盲目地开展合作性学习,很可能是没有意义的,反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选择适当有难度或有研究意义的学习题材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争取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思考拓展的空间。

2.合作交流的时机的选择要合理

当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具备时,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时,当问题的解决有几种方案或几种不同的结论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通过小组合作既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个性也能得到尊重和发挥。

3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

“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调控和组织,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引领探索逐步深入。老师应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转变,也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当学生探讨问题面临困难时,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分析,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共同合作的课堂氛围。

4.将“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有些内容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限于课堂上,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根据内容认真写出导学案,包括问题的设置、层次的设计以及学生应达到的高度等。学生课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有的还需要进行搜集、整理、查阅等,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桥南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