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CC:从标准收藏到收藏标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CC:从标准收藏到收藏标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cc,“The Criterion Collection”的英文缩写,本意是“标准收藏”,但在影迷心里,它早已成了“收藏标准”的代名词。CC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并非榜单的排名和销量统计的结果,而是在影迷心中“标准”的一种独特魅力。

除了CC,还有这些

MOC:早期以出品经典默片为主,最近几年,触角已经伸到了现当代电影之中。MOC的口味更加贴近影迷,并不像是CC那样,在一些作品的选择上曲高和寡。

MK2:法国的老牌文艺片DVD片商,花絮内容较少,正片修复很一般。但是在作品的数量、选择的广度和对导演的挖掘上无人能及。

AE(Artificial Eye):是英国首席艺术电影发行商(MOC位居第二),入选影片遍及全球。家族式的封面设计,很有特点。

Janus Films:它是CC的前身,首开先例,率先在碟片里加上导演评述与幕后花絮等附加内容,此举也替日后的业界订下了依循标准。现在依旧是独立厂牌,和CC属于同一集团。

选片标准

CC的选片比较驳杂,笼统来说有三大类。第一自然就是获奖作品,这样的作品在品质上最有大众意义上的保证。第二是名家名作,比如黑泽明、伯格曼、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这样的名导,他们的作品常常是CC的选取对象。最后一类是冷门但在电影史上很有地位的作品。类似于杜尚・马卡维耶夫、萨缪尔・富勒等等冷门艺术导演的作品,CC一样很钟爱。简而言之,CC的选片独特而又独到,很好地平衡了获奖片、小众片和冷门片的比例,算是兼顾了文艺影迷的口味。

修复与花絮

CC的视频修复和花絮内容独步于天下,对于每一部电影,CC的修复团队都会尽全力、不惜工本和时间的进行修复。与其他的DVD发行公司的同一部影片的产品相比较,CC的视频是最细腻、最自然的。而花絮,是CC的另一部分的灵魂。围绕着影片、导演、故事以及电影史,CC会全方位地为电影打造花絮。花絮内容从纪录片到访谈,再到电影学家对电影的解读,故事版,编剧监制的现身说法,删节片段、多结局选段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很多时候,针对不同的剪辑版本,CC会把不同版本囊括在内。

评论音轨

对于骨灰级的影迷来说,评论音轨是对电影进行文本细读最重要的文献之一。CC的评论音轨,最多的是电影学家和电影评论家对影片的评述,作为获得过普利策奖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也曾经给CC出品的几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留下过评论音轨。此外还有导演音轨,就是导演本人对自己的电影进行解读和介绍。只要电影导演没有去世,CC都会尽力请导演本人出马。有时候导演会自己做音轨,有时候会混搭上一位电影学者。比如《一一》的导演音轨,就是杨德昌本人和托尼・雷恩斯一起制作的。

封面和菜单

CC的封面和DVD菜单堪称一绝。经过设计师、画家以及电影人的讨论而得到的封面,是CC的一绝。很多影迷收藏CC版DVD,除了正片、花絮和评论音轨,封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CC很少给自己旗下的作品洗牌,也很少会“加印”,而且一个作品只能占据一个CC编号。但是随着BD以及新的素材的出现,CC在很偶尔的情况下也会为自己的作品洗牌。最著名的实例是帕索里尼的名作《索多玛的120天》。CC版的《120天》是这部著名的禁片的第一次以“完全版”的形式被商业化。所以一出品,便被影迷追捧。未开封的黑市价格一度飙升到了17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