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哼鸣”在发声训练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哼鸣”在发声训练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5-02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声乐教学的实践中,或多或少的得到一些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尽管获取这些经验和体会的角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应该认为在不同程度上在教学中有其积极的意义。众所周知,在歌唱发声训练中的技巧类别是多样化的,也是很抽象的,从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发声训练开始。发声训练也就是歌唱最基础的环节,笔者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经常帮助学生们使用哼鸣的练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哼鸣在教学发声训练过程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哼鸣的机理及其作用

哼鸣也被称为哼唱,是指在气息的控制下利用鼻子发出“m”的状态,轻声哼唱一定音高或音阶的练声方法,着重利用鼻腔共鸣体的协调与配合。声乐界人士普遍认为:“哼鸣是开发鼻腔的有效手段,而良好的鼻腔共鸣则是声音获得高位置的直接保证。”歌唱中的鼻腔共鸣器官包括:鼻通道、额窦、鼻窦、蜂窝窦等等,由于这些是我们自身不可调节的,所以鼻腔共鸣被称为是不变的共鸣腔。哼鸣时,声带闭合对气息形成阻力,并在这种阻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而发声。实际上哼鸣之所以被称为哼唱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歌唱,因为哼鸣在发声时和开口歌唱发声时的身体各个共鸣腔体的内在状态是一样的。它同样需要气息的下沉稳定、软腭抬起、喉头自然下放、口咽腔充分打开,只不过在哼鸣时,人们常习惯轻轻的合拢嘴,不像开口歌唱时容易观察到口腔的变化。歌唱时外观的不同,容易造成歌唱内在状态的变化,而以鼻腔为主要“发声出口”的特征,使哼鸣在发出声音的色彩上和开口歌唱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发声外观和发声色彩与开口歌唱的区别也正是初学的学生们哼鸣不容易被正确把握的原因。正确的哼鸣应该是由不变的鼻腔和可变的口腔联合产生的共鸣音响,而不是鼻腔单一的作用。因此哼鸣自然就具有协调鼻腔和口腔配合的作用,而这种配合是建立在稳定的呼吸基础上的,所以哼鸣时对身体各个器官要建立其良好的协调能力。

二、哼鸣在发声训练过程中的步骤与种类

(一)练习正确的吸气阶段、正确的吸气是哼鸣的基础

吸气是歌唱者的气息控制和功能发挥的先决条件,它关系到整个歌唱状态是否协调。所谓气息控制就是把气吸进来,不让气马上跑掉,学生在用吸气的感觉来唱就是控制。没有正确的吸气就谈不上气息的正确控制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哼鸣练习时,应着重强调气息要注意“口鼻共用”。正确的用气就是把吸进的气全部变成声音流出来,气息的供应和气息的需要总是要保持平衡的。要获得良好的哼鸣效果,必须有正确的气息支持,首先应该从容的吸气、气息下沉,在哼鸣时,气息要平稳的运用,保持支持又不松懈的状态。所有的物质运动都是有其规律的,人体发出的声音运动方向永远是向着人体的前方,而气息始终是和声音融合在一起的。哼鸣则是检查“气”和“声”结合的一面镜子,气息的运动要匀速,不要时强时弱、时快时慢、要注意气息的流动性,它可以带动哼鸣的进行,使哼鸣变得比较容易,听起来很优美流畅。

(二)练习闭口哼鸣的阶段、闭口哼鸣的方式

闭口哼鸣是闭着嘴唇只哼音调不唱歌词的一种歌唱形式。也就是发声时嘴不张开把子音“m”在单调上加以延长。

在哼鸣练习时最好让学生们做到以下几点:

①身体自然站立,胸腔半抬起,两肩放松,吸进适量的气息,哼唱时身体一定要保持吸气时的这种姿势。

②哼鸣时,练习者下巴、喉腔、口腔肌肉不可僵硬,舌头自然放开,舌尖轻抵下齿,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软腭随着正确的吸气动作而上抬,咽腔呈拱形,嘴唇轻轻闭合,牙不要咬的太紧,整个口腔像含着水一样,保持放松、自然打开的状态。

③哼鸣时,练习者感到声音是集中在鼻腔顶端,眉眼的后上方。不论声音的高低如何变化,声音的位置至少要保持这样的高度。

④哼鸣时,练习者应感到鼻、齿、唇有轻微的振动。

(三)练习闭口哼鸣与开口歌唱相结合阶段

开口哼鸣,是在闭口哼鸣的基础上,放松的打开牙关,发出子音“n”的练习。开口哼鸣可以直观的看到歌唱者的口腔状态,如果歌唱者出现了哼鸣时的不良习惯或动作,能够及时的调整,减少口腔内部不协调的因素,可以大大提高哼鸣训练的效果。它还可以用来检查闭口哼鸣方法的正确与否,开口哼鸣的着立点与闭口哼鸣一样,都是在软腭和小舌处用吸着的感受去哼。出来的感觉更接近于“唱”,它使初学的学生自我感觉和平时的歌唱感觉更趋于接近,从而帮助他们可以快速的建立起鼻腔和咽腔的协调、平衡和配合的能力,有助于从容有效的进行训练。

1.闭口哼鸣与开口哼鸣相结合是获得好的发声状态的手段

闭口哼鸣与开口哼鸣结合时,只有当嘴的开与合不影响声音效果及位置时,哼鸣的方法才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不能让两种哼鸣保持统一的发声位置,则证明下巴、舌头、牙关等部位存在着不适当的紧张,因而阻碍了发声,那么在发别的元音或在歌唱的念字时,毛病就会更加突显出来。

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利用上面的练习,把每个唱名都改为“m”和”n”的转换,在前面的练习正确的基础上,做自由的闭口和开口的转换,来检验两种哼鸣是否统一。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就是在练习上下行音阶时做好正确的吸气,哼唱子音“n”随着音型中音的上行,口型慢慢轻合,哼到高处时,嘴唇轻轻的闭合,哼唱子音则转化为“m”,再随着音型中音的下行口型再慢慢张开,哼唱又转化为子音“n”。这样的一个口型转化过程,可以使闭口哼鸣慢慢的向开口哼鸣过渡,可以有效的解决歌唱者哼鸣时经常出现的口腔僵化的问题,使下巴很容易得到放松,而张开口腔又是使软腭抬起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哼鸣练习时,结合口型的变化调整,有助于学生快速的把握哼鸣正确的概念,更好的体会哼鸣和歌唱的一体化。

2.哼鸣与其他母音相结合

掌握了正确的哼鸣练习之后,就可尝试转换练习与其他母音相结合,特别是对语言学中的五个元音字母,“a”“e”“i”“o”“u”,进行着重练习,它可以使学生准确的将哼鸣的方法逐步运用到歌唱的唱词中,使歌唱者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通畅优美。许多歌唱家将“哼着唱”“把声音唱到哼点上”,作为他们的经验之谈,聆听他们美妙的歌声,也似乎感到其声音真的是从其面部哼出来的,这无疑使我们在对声乐学习中采用哼在高处,唱在高处的哼鸣练习更加充满信心。

三、哼鸣训练中应避免的问题

1.很多声乐学习者在初学哼鸣时,缺乏良好的气息支持,感到练习哼鸣很困难,长期坚持也没有太多的收效,甚至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喉头紧缩。而喉头一旦紧缩,就不可能发出通畅的哼鸣。脱离气息的哼鸣对训练发声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会使唱歌者的声音吊起来,截断了由气息建立的上下贯通的气息通道,完全失去了胸腔共鸣,声音色彩单薄,声带快速疲劳。这些现象实际上不是哼鸣导致喉头紧缩,而是不正确的气息运用使哼鸣不能正常的进行,所以练好哼鸣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正确的吸气。

2.很多人在开口哼鸣时,把子音“n”发成了“a”,这是常规的意识错误,发声时积极放松的提起软腭,将“n”挂在鼻子的上部与前额的相接处,每一个音都积极集中的从这个点发出去,声音就像一条线,感觉用力的不是嘴巴而是鼻子的上部,这样才能正确的发出开口哼鸣“n”找到鼻腔的共鸣。

我们只要遵循一条原则,当我们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的时候,不论走哪一条路,也就是说,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只要对我们的声音有所提高的,都是好方法……希望让更多从事声乐教育的工作者及学习声乐的同学们了解哼鸣训练,能对他们声乐唱歌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