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音乐创作中爵士音乐元素与中国民族风格特点的有机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音乐创作中爵士音乐元素与中国民族风格特点的有机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爵士乐是由黑人创造的布鲁斯音乐同借鉴欧洲古典音乐演变而来的雷格泰姆音乐相结合而来的,它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新奥尔良,其兴起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性音乐现象。

爵士乐虽然产生于美国,是典型的美式艺术,但同时它又是属于世界的。在20世纪爵士音乐发展的同时,中国音乐家也在不断尝试把民族音乐和爵士音乐相结合进行创作,把爵士乐独特的和声和节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本土音乐中。从爵士乐进入中国上海给中国音乐带来的巨大影响,到爵士音乐在香港、台湾的蓬勃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大陆现代音乐中大量爵士元素的精彩呈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呈示,都表明爵士元素已被纳入中国现代音乐发展进程中来。

目前我国许多音乐院校开设了关于爵士乐的必修课,把爵士音乐发展史、爵士音乐理论技法等作为教学研究科目,爵士乐进入高校课堂无疑提高了爵士乐的学术地位和价值,使它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术界研究的课题。

随着爵士乐基础教育进入中国音乐院校和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展开,中国人可能比以往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美国爵士乐,这些对我们了解、研究西方现代音乐文化是必要的。对外来音乐文化不闻不问、拒之门外,或者照搬照抄、不作分析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从爵士乐中汲取一切有用的东西,如丰富的节奏,独奏乐器性能的充分发挥,特殊的乐队织体手法,即兴的表演能力,自然的舞台作风等等,这些独特的音乐元素对于我国的现代音乐,无疑会有很多借鉴意义。

一、中国民族音乐与爵士音乐元素融合的契机

在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中,本土与西方的对话主要还是本土与西方的拼接,或本土与西方的互融,这就意味着,继承与借鉴这两个对立面尚没有相互转化,达到对立统一。要实现继承与借鉴的相互转化,还需要找到一个转化的契机。为此,几代中国音乐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进入新时期,一些思维敏捷、充满睿智的理论家和作曲家终于找到了这个契机――一种“规律性”: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在诸多层面上存在相同(不谋而合)之处。

1、即兴――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中国传统音乐绝非仅是乐谱上的那些东西,没有学到民间艺人即兴性艺术创造这个本事,就没有学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即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这句话是音乐理论家黄翔鹏先生在1988年9月举行的“中国音乐观摩与研讨会”上所作的《保存传统,发挥传统》的学术报告中说的。在中国传统的民乐合奏中,艺人们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所掌握的乐器和技艺程度,再加上每次演奏环境的不同和心情的不同,对基本曲调作即兴式的加花,不仅使音乐常处于“偶然”的状态而促进音乐的展开,并且也使乐曲的整体获得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即兴演奏也是爵士乐的重要特征之一。爵士乐中的即兴演奏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旋律上的变奏,二是依据和弦的展开而创造一个全新的“旋律”。即兴演奏的关键是自然。最早期的爵士乐是新奥尔良的行进乐队中未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音乐家们演奏的。早期的音乐家并不仅仅是使旋律持续不断演奏下去,而且想尽办法使音乐更富于娱乐性。因为早期的音乐家大多数不能读乐谱,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将即兴演奏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在严肃音乐领域里,作曲家的创作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演奏家的二度创作。但爵士乐重要的是在演奏的同时就能将作曲与演奏合为一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真正的爵士乐是旋律之外的变化,即即兴演奏。

2、音乐融合的文化氛围

在新时期的中国现代音乐中,中国本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对话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中国现代音乐中的一些作品体现出了西方“不定性音乐”的偶然、随机的直觉主义,这些特征更为接近中国传统音乐中以即兴为特征的直觉思维。钟子林认为借鉴西方现代音乐进行现代音乐创作或许更能保存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点”。[]汪立三认为,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都具有“单音内涵的丰富性”、“音体系的多样性”和“乐思发展的散文性”,故呼吁进行“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樊祖荫则指出,中国民间多声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在“调式、调性、和声与多声结构形态”四个方面存在相通,认为作曲家们完全可以立足于民族音乐的传统基础之上,结合近现代音乐技法加以更新和再创造,写作出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来。谭盾的一席话代表了新时期很多作曲家的心声:“我追求简单,更感兴趣的观念是构成。不太注重局部的技法,也不注重‘东方’或者‘西方’或者表面的民族性。我是想从自己最熟悉的文化背景出发,试图在较为综合的文化语言中找到自己。

3、高素质的爵士乐团的成立

1999年6月29日,由1名瑞士人和武汉音乐学院10名青年教师组成的武汉音乐学院爵士乐团在编钟音乐厅举行首场音乐会,在瑞士长号专家帕斯卡尔・谢尔的指挥下,武汉音乐学院的10名青年教师演奏了《香瓜岛》、《秋叶》等一批三四十年代的爵士乐名曲,尤其是唢呐与长达4米的阿尔卑斯长号奏起的二重奏、以爵士乐的节奏演奏的中国民间音乐《北方曲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高校组织专业的、高素质的爵士乐团对爵士乐的创作和演奏以及近一步的传播都起到促进作用。

4、高校音乐教育中爵士改编曲的融入

高校音乐学生的音乐会曲目风格和学习用教材已经开始多样化。曲目和教材已容纳了非古典音乐,比如像爵士改编曲、爵士原创或者流行改编曲。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学生的演奏曲目和教材丰富多彩,演奏和练习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演奏和练习好爵士改编曲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20世纪作曲家在创作上采用的即兴乐段、中古调式、布鲁斯风格、拉格泰姆风格、复杂的多音和弦(七、九、十一、十三和弦)、不规则节奏、半音体系和不规则变调。

5、民族调式的音程组合与蓝调三音、蓝调七音的音程组合的契机

要发展和广泛传播民歌,就要使民歌既保持与社会时尚紧密接轨、贴近生活,通俗、浓烈、及时地渲染现代人情感的优势,又不至于在追求标新立异中失去理智,简单重复,抄袭民歌,甚至拿西方流行音乐的律动、节奏、表演风格生搬硬套演绎民歌。上例就是一首成功的民歌异化版本,在对民歌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必须充分了解民歌的本质和规律,因为一首成熟的民歌必有其历史渊源和定式,尊重民歌中存在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才能更加紧密的连接人们和民歌之间的感情,被大多数欣赏者所接受。

社会在不断进步,生活和艺术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新创作的民歌必须要保留传统民歌的特点,也可以融合现代音

乐的多种元素,也可以加入种种新的题材,总而言之,推动创作是民歌存在和发展的方向。

二、爵士乐实现本土化目前尚面临的问题:

1、爵士音乐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其特定的节奏模式和特定的音阶(布鲁斯音阶)为基础,在和声中大量运用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不协和和弦为基本框架的模进式的低音通奏为基础,其音乐魅力来自于极富动感的节奏和开放模块的不断推进,而歌手也是功能模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爵士音乐都是在基本固定的小节数和固定的和声功能模块基础上做即兴的发挥。爵士乐由于以大量间断和不间断、不拘一格的重音而导出的节奏形态,所展示的是一种逆常规而行的概念,无方整节奏律动可言,无推理可及的节奏表达意识。在这种前景下,各声部重音的表达几乎不用太顾及节拍的概念,而自由自在出没于小节内的任何部位。这种融偶然、突然与常规性为一体的节奏表现方式,给节奏自身的律动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并以此与结构方整、有明显重音规律循环和因此引导的节奏律动的传统节奏意识形成对比,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而在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基本处于预先设计、创作的状态,这种在固定小节、和声功能基础上的即兴在演唱中被基本放弃,但其节奏模式和特色音阶却无法改变,否则布鲁斯和爵士的风格便会消失。这便造成对我们本土以民族调式音阶为基础的音乐语言的排斥;也就是说,在爵士乐中运用民族音乐语言十分困难。实际上,在受美国文化影响较大的日本、韩国,同样没有走出照猫画虎的困惑,只因爵士音乐的个性太强。目前,我们能做的似乎只能是用中文歌词去套用布鲁斯的音阶和节奏,突出爵士歌的叙事内容的生活气息,面向大众化。

2、如何处理好爵士音乐与汉语言声韵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一直是歌曲写作中很重要的问题。常见用中文演唱西洋歌剧宣叙调时显得很别扭,这一问题在爵士风格的歌曲中会更明显。因为爵士音乐独特风格和特定音阶的要求,其旋律的旋法和音乐句逗都有着较为特殊的特点和规律。这样,依据歌词创作爵士风格歌曲在旋律上创作的自由度较小,很容易造成词与曲脱节。我们广大的作曲家需进一步熟悉、体味爵士音乐独特的表现手法与魅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词作家们为爵士风格歌曲提供必要的支持,我们现在的歌词风格基本上不适合创作爵士风格歌曲,对我们词作家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3、追循爵士乐的音乐传统,它那种苍凉的呼喊、苦难中诙谐的笑容是否能概括我们本土民众的情感,怎样合理的运用爵士音乐元素结合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创作出符合我国本土民众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作品,我们是否会像制造空气中的花香一样,虽然努力却很难以留下什么痕迹。

爵士乐作为一种世界文化现象,已经得到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共同繁衍,它已经浓缩为现代文化的结晶之一。中国现代音乐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血,洋溢着中国现代文化的精神,最终仍以其“中国性”(Chineseness)构成了它的文化特性与文化身份。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爵士乐逐渐与中国音乐文化融合。中国的音乐创作者们也正在致力于将民族音乐与世界性的爵士音乐相融合,发展创立具有特色的中国爵士乐,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同时更需要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更易于为世人接受,更易于广泛的传播。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爵士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探索研究,很好的利用这一适合“嫁接”的木本,健康地发展爵士音乐,与当今爵士音乐的世界潮流相一致,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作者单位:武旭峰 临沂师范学院;李 铁 临沂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