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物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物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瞄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科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缺陷,使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学习,在知识、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方面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使生物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科学地学习、有效地学习,解决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给学生量身定做了“没有定论”的“开放性”问题,以实现探究性的学习和自主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独到的见解和处理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中去。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课所讲的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而不能挖苦、训斥学生,否则学生会紧闭思维闸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尽可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欲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所以激发参与的动机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动机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内因。例如,教学“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我问学生有谁爱好钓鱼,让他们各抒己见。很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在暑期爱去河、湖中钓鱼,让他们谈谈夏天去河、湖里钓鱼,是在深水区、在水草丰茂的地区鱼儿易上钩,还是在浅水区鱼儿易上钩。这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大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夏天去钓鱼要鱼线放长些、置于水较深且有树荫的地方,这样鱼儿才易上钩。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淡水鱼类最适合在20℃―28℃的温度范围内生活,而夏天气温较高。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想学、要学、爱学,为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

二、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点拨即可。鼓励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交流自学经验。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形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当然,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放羊式教学,教师不闻不问,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根据书本知识,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灵活多样地给予适当的指导,讲授与自主学习要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全程监控,不断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集体问题统一讲授。同时,要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主学习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在自主学习中的乐趣。这样他们会更深入地投入自主学习中去。当然,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有明确的自主学习目的和内容。这样学生间讨论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会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义。

三、建立课外活动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中学生物教材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编写的,生物学科是实验性学科,是前人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中学生要学好生物知识也必须进行观察实践,这样才能把书本知识牢记于心。

教师应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可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园林进行实地观察,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等,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七年级课程“植物体组成”,我让学生从家里带上花盆,让他们观察、讨论并总结其组成。在教学种子结构时,我让学生带来花生果实、蚕豆种子、玉米种子(实际是果实)等,然后结合书本知识,让他们讨论、研究、探索并总结出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当然,在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学生态度是否端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观察实践能力发展如何。

四、让学生的交流“动”起来,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自主学习并不是各个学生自己独立于群体之外,独自学习,而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索,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动”起来,真正投入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去呢?

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并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与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间交流的欲望,因为问题是思维的焦点,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一方面,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交流”且能自主学习的问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为学生“交流”且能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另一方面,要善于设置问题,并且靠单个学生是难以解决的,需要同他人研讨交流或获取别人的帮忙。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合作交流,使自主学习达到更深一层。学习效率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时,我采取这样的方案:首先提问:人和动物进行呼吸是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氧气的,那么是否有生物会产生氧气,否则地球表面的氧气早已消耗殆尽。学生猜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产生O,实验演示进行验证。再问,甲、乙、丙三个装置为什么丙中不放植物?让学生讨论思考、交流,设想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吸收CO。为什么甲要放在黑暗处?原来是与乙装置形成对照,说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甲和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此起到对照作用。

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主体意识。

总之,要使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充满快乐地学习生物,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发挥他们的才智,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地引导点拨,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使生物课堂的情境化、生活化、实践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促进与发展。这样我们的教学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