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育家经典思想与现代美术教育的联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当今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运用比较的方法,深入透彻地研究曾经对世界各国都有重要影响的中外教育家艺术教育思想,加以比较甄别和论证。目的是通过这一研究希望能从这些美术教育思想中吸取营养,为在中国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严谨的美术教育体系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思想;美术教育
一、目前中国美术教育的形式以及研究中外教育家教育思想 的意义
我国美术教育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世纪初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课程改革运动,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美术课程的改革。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上也有相应的调整,加强多种能力培养、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的教学思想,在全国各地均开始受到一定的重视。
此外,社会群众性的美术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已成为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这些都说明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其中仍然不免存在一些弊端。在国内外教育改革时期都曾出现著名的教育家,他们的经典思想对研究中外美术教育理论的目的,对革除我国美术教育弊病,丰富我国美术教育经验,拓展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意义。
二、欧美教育家主要美术教育思想
欧美国家的美术教育起步较早,古希腊的雅典教育就已初步形成涵盖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制度。到了近代,美育更是受到重视。杰出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作出西方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启蒙读物《泛智先声》,书中对每一事物都用图来说明,他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可引用至今。近代欧洲教育家如卢梭、裴斯泰洛齐,也都曾提出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
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本质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倡导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本质主义者认为,美术教学应具有学科性、顺序性,主张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指导方法,并且以学科的标准来评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曾任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的布鲁纳是本质论的代表人物。艾斯纳也强调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他指出,美术教育不是服务于其他目的的工具,它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从而,美术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和提高。
三、中国教育家美术教育思想
在中国,美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社会。周公制礼作乐是继承夏、商两代的统治经验,对礼乐教化制度加以系统、完善。相比较系统的审美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先秦诸子,儒道两派的审美教育思想是对峙的,儒家培养个体内在文化心理结构,以适应社会外在礼仪制度。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的老子是根本否定任何功利,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原则,即“道”取代之。儒家强调功利的审美教育,道家主张超功利的审美修养,各有片面性,又可以互补。
近代,特别前后,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在引进西方美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先后提出了关于美育的主张。蔡元培作为教育家和美学家,继梁启超、王国维之后,提出审美教育理论,其见解的深刻性以及实践性,都远在王国维之上。蔡元培强调美学理论的落实和应用,十分接近现代审美教育,这是他超出前人的地方。他认为在全部教育中,美育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渗透到其他三育之中,并首次提出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概念,指出了美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这都是前人所不及的。
在美育发展上,人们真正认识美育的性质,摆正美育的地位,还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为科学的美育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审察文艺审美现象,得出与席勒等人完全相反的结论:不是审美自由成为政治解放的前提,而是政治解放为审美自由开辟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的美育思想的宝贵遗产,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上,使这种过去只是一种抽象的空想变成了科学的理论。
四、中外教育家经典思想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在升学率压力下,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完善。其次是美术教师素质不高。第三是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急功近利,在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下拔苗助长,孩子纷纷踏进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各种美术学习班,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纯真的天性。
教育改革,可以借鉴古今中外教育经验,但要适应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用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方法来教育中国的学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03.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